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九卷菜部2(1 / 3)

第九卷菜部2

[時珍說出家人取薺菜的莖當作挑燈棍,能避蚊子和飛蛾,故稱它為護生草,意思是能保護眾多的生物。

【集解】[時珍說莖堅硬而且有毛,叫菥味道不好。並且這種菜是在冬至後才長出幼苗,第二年的二三月長出莖,約有五六寸長。開白色的小花,許多小花簇擁成一朵大花的樣子。結出的莢像小萍一樣,但是隻有三隻角。莢裏麵有小的薺菜子,像葶藶子。

四月收摘。師曠說,一年當中最先具有甘甜的是薺,它比甘草先長出來。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利肝和中,益五髒。

根〔主治〕可治眼睛疼痛。具有明目益胃的功效。

根葉〔主治〕將薺菜的根葉燒成灰後飲用,治赤、白痢非常有效。

實〔集解〕[普說每年四月八日收之。災荒年采摘其子和水調成塊狀,或煮成粥,做成餅都很黏滑。〔氣味〕味甘,性平,無毒。〔主治〕能使眼睛明亮,治眼痛、青光眼,同時可以滋補五髒不足。也可治腹部脹痛,祛除風毒邪氣,治療眼內積塵、白翳,並解熱毒。如果長期服用,會使眼睛看物更加清晰。

花〔主治〕可驅臭蟲。又能避蚊子、飛蛾。把花陰幹研細成末,用棗湯送服,每次二錢,可以治慢性腹瀉。

繁縷

【釋名】又名蔜、滋草、鵝腸菜。[時珍說它的草莖似蔓非常繁茂,中間有一縷主莖,所以得名繁縷,俗稱鵝兒腸菜。繁縷的形狀與鵝腸十分相像,又容易滋生,所以又叫滋草。

【集解】[別錄說繁縷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中午采收,曬幹備用。[恭說繁縷就是雞腸草。多生長在潮濕的地方、或土坑水渠的邊上,習慣上通稱雞腸,讀書人總是稱為“繁縷”。[時珍說繁縷就是鵝腸,並不是雞腸。濕地生長得極多。正月長出幼苗,葉子有指頭大。細小的莖容易牽引蔓延,折斷其莖時中間是空繁縷的。有一縷像絲一樣,做成菜吃起來甘脆。三月以後逐漸變老。開出細瓣的白花。結出小的果實像稗子粒大小,中間有細子像葶藶子。有的稱開黃花的為繁縷,開白花的叫雞腸。兩者雖有相似的地方,但鵝腸味是甜的,其莖中間是空的,有縷,花呈白色;而雞腸味有點苦,咀嚼有黏性,性滑,其莖中間無縷顏色有點紫,花也是紫色,用這些來區別兩者。

【氣味】味酸,性平,無毒。[思邈說黃帝說,繁縷不可以同魚、醃菜一同食用,可使人產生口渴,令人健忘的副作用。

【主治】主多年的惡瘡、痔瘡不愈之病。利於破除淤血,催乳汁,產婦適宜多吃。產後腹部有宮縮疼痛,就用酒炒繁縷絞出的汁水溫服。又可以把繁縷曬幹研細為末,加醋調和糊成丸,每次空腹服五十丸,可排惡血。

【發明】[詵說做成菜吃,對人有益,必須是五月五日采摘的繁縷才有效。但是不可長久吃,以避免讓體內血液流盡。

【附方】男子陰莖潰爛。五月五日采摘的繁縷燒焦五分,放入蚯蚓剛剛拉的屎二分,加入少量水,調和研細做成餅狀,貼在患處,幹了又換,但是禁止吃酒、麵、五辛和熱物,十分有效。

雞腸草

【釋名】又叫雞腸菜。

【集解】[弘景說平常人家的菜園裏有這種草生長。小孩喜歡搓它的汁塗在蜘蛛網上,使它有黏性,可以用來捕捉飛蟲。[時珍說雞腸菜生在低窪潮濕的地方。三月長出幼苗,葉似鵝腸一樣但顏色比鵝腸深一點。其莖帶紫色,中間不空,沒有縷。四月間長出小莖,開五瓣紫色的小花。結出小果實,果實中有細子。它的苗當作蔬菜,不如鵝腸味美。生嚼時有黏滑感,所以可以用來捕捉飛蟲。然而鵝腸生嚼沒有黏性,這樣自然就可分辨。

【氣味】味微辛、苦,性平,無毒。

【主治】主毒腫和小便次數過多。治療昆蟲引起的瘡病。主治遺溺,洗手腳因水毒而糜爛。五月五日將它曬幹研成末加入鹽調和混勻,可以治療一切瘡和風丹導致的遍身瘙癢症;也可以把它搗碎封貼於患處,一日更換五六次。把它當做菜吃,對人有益。還可以燒成灰敷瘡。也可以取它的汁液加蜂糖調和服用,治小兒紅、白痢疾,效果很好。把它研成末或者燒成灰,擦在牙齒上,具有潔齒,去牙垢的功效。

【附方】1.小便頻數。用雞腸草一斤,在豆豉汁中煮過,和米煮粥。常吃。2.小兒下痢。用雞腸草搗汁一合,調蜜服,有效。

3.風熱牙痛。用雞腸草、旱蓮草、細辛,等分為末。每天擦三次。此方名“祛痛散”漆瘡發癢。用雞腸草搗爛塗搽。

苜蓿

【集解】的人十分看重它,而江南的人不太喜歡吃它,因它無味的緣故。[宗說陝西種植很多,用來飼養牛馬。苜蓿嫩時人也可以用來食用。它有宿根,收割後又會生長出來。[時珍說苜蓿最初出在大宛,後因張騫出使西域才帶回中原。如今田野到處都有,陝西、甘肅一帶的人也有栽種,每年讓苜蓿自生自發。割它的苗當作蔬菜,一年可割三次。二月生新苗,一個根上有幾十條莖。一個枝丫上有三片葉子,葉子似決明葉,小得像手指尖一樣,有像碧玉一樣的綠色。從夏季到秋季,其間開黃色小花。結圓扁形的小莢,周圍有刺,結的莢非常多,老了就變成黑色。莢內有像米的米,可以做飯吃,也可以用它來釀酒。

【氣味】味苦,性平,澀,無毒。[李鵬飛說苜蓿不可和蜜同吃,令人腹瀉。

【主治】主安中調脾胃,有益利人,可以長期食用。輕身健體,去脾胃間的邪熱氣,去小腸各種熱毒,可以加醬油煮吃,也可煮成羹吃。對大、小腸有利,把苜蓿曬幹來吃對人有益,功效與新鮮時相同。

根〔氣味〕性寒,無毒。〔主治〕主熱病煩悶,眼睛發黃,小便呈黃色,酒精中毒,搗碎後服一升,讓人嘔吐後就可把病治好。也可以把它搗碎取汁煎來飲用,治結石引起的疼痛。

【釋名】又叫莧菜。

【集解】[保升說莧菜一共有六種:赤莧、白莧、人莧、紫莧、五色莧、馬莧。人莧、白莧兩種,可以做藥用。赤莧味辛辣,有特別功效。[頌說人莧、白莧都屬大寒的藥物,也稱作糠莧、胡莧、細莧,其實是一種。隻是大的叫白莧,小的叫人莧。白莧、人莧的子霜後才莧熟,細小呈黑色。紫莧的莖葉都是紫色,江浙的人用它來染手指甲,各種莧中隻有它沒有毒,不寒。赤莧亦稱為花莧,莖葉深紅,它的根莖也可以放入酒糟中貯藏,吃起來味很美,五色莧現在已很稀少了。細莧俗稱野莧,豬特別喜歡吃它,所以又叫豬莧。[時珍說莧都是三月撒種,六月以後就不能吃。長老了能抽出像人一樣高的莖,開小花結成花穗,穗中有細子,子呈扁形有黑色的光澤,和青葙子、雞冠子沒有區別,九月收摘它。細莧即是野莧,北方人稱為糠莧,它的莖柔,葉細,生長出來就結莧子,味道比家莧更好。俗稱青葙苗是雞冠莧,細莧也可以吃。

菜〔氣味〕味甘,性冷利,無毒。[鼎說莧動氣,所以令人煩悶,性寒損傷中焦脾胃,不能和鱉一起吃,容易產生結石。〔主治〕白莧:補氣除熱使九竅暢通。赤莧:主赤痢、箭傷和虱病。紫莧:消除蟲毒,治氣痢。六莧:利大小腸,治初痢,滑胎。〔發明〕[詵說五月五日收莧菜子,和馬齒莧一起研為末,兩者分量相等,孕婦常服,容易分娩。

莧實〔氣味〕味甘,性寒,無毒。〔主治〕主青光眼,並可明目除眼中邪惡之物,利大、小便排泄,祛除寒熱。經常服用增加元氣和體力,使身體感覺到輕鬆,不容易饑餓。又可治眼疾,殺死蛔蟲,增加精氣。

根〔主治〕搗爛外敷可治下腹及陰部疼痛。

馬齒莧

【釋名】也稱馬莧、五行草、五方草、長命菜、九頭獅子草。[時珍說葉像馬齒,而且具有滑利性,因而得名馬齒莧。習慣上把葉大的叫作豚耳草,葉小的叫作鼠齒莧,又叫九頭獅子草。馬齒莧具有耐幹旱、長生的特性,因而有長命菜的稱法。馬齒莧雖然被稱為莧類,但它的苗、葉都和莧不相似。一種名叫五行草的馬齒莧,由於它的葉呈青色,梗呈赤色,花呈黃色,根呈白色,子呈黑色,有五種顏色而得名。

【集解】[時珍說馬齒莧在田園野外到處都有生長。它的莖柔軟並且鋪在地上,葉子很小並且成對稱性地生長。六七月開小花,結小的尖形果實,果實中有葶藶狀的馬齒莧子。人們大都采摘其苗煮熟曬幹作為蔬菜食用。另一種叫水馬莧,生長在水中,形狀和馬齒莧相似,也可以洗幹淨後生吃,這種吃法在馬齒莧王西樓所作的《野菜譜》中可以看到。

菜〔氣味〕味酸,性寒,無毒。

〔主治〕主治各種腫瘺疣結,搗碎後塗患處。又能消除腹部包塊,止消渴,增強腸道功能,令人不饑餓。治女人赤白帶。飲用馬齒莧汁水,可以治反胃和各種淋症,止金瘡流血,破除局部淤血,尤其對小孩效果較好。汁水還可以治口唇緊閉和皮麵上的瘡皰。將它製成膏,可以塗抹在濕癬、白發禿頭處,有效。又主治三十六種風症。將它煮成粥,可以治痢疾及腹部疼痛。使人頭發長年不白。用生的馬齒莧搗碎取汁服用,還可治癰瘡,殺滅各種腸道寄生蟲,其汁加梳子上的汙垢調後,封貼在疔瘡腫處,有消腫的作用。可以將馬齒莧燒成灰加入陳醋浸泡,先烤一下後再封貼在疔瘡腫處。同時馬齒莧還有散血消腫,利用滑胎,解毒通淋,治婦女產後出虛汗的功能。

【附方】1.腳氣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澀少。用馬齒莧和少量粳米、醬汁煮食。2.產後虛汗。用馬齒莧研汁三合服。如無新鮮者,以幹者煮汁亦可。3.產後血痢,小便不通,臍腹疼痛。用生馬齒莧菜搗汁三合,煎開,加蜜一合調服。4.肛門腫痛。用馬齒莧葉、三葉酸草等分,煎湯熏洗。一天二次,有效。5.赤白帶下。用馬齒莧搗汁三合,倒入溫熱一兩枚雞蛋白中,乘微溫一次服下。一般服兩次見效。6.腹中白蟲。用馬齒莧煮水一碗,和鹽醋空腹吃下。不久有白蟲排出。7.風齒腫痛。用馬齒莧一把,嚼汁浸患處,腫即消退。8.耳內外惡瘡。用黃檗半兩、幹馬齒莧一兩,共研為末敷塗。9.小兒臍瘡。用馬齒莧燒過,研末敷塗。10.疔瘡腫毒。用馬齒莧二分、石灰三分,共研為末,加雞蛋白調勻敷塗。11.積年惡瘡。用馬齒莧搗爛封住,或取汁煎濃敷塗。

苦菜

【釋名】又名荼、苦苣、苦蕒、遊冬、褊苣、老鸛菜、天香菜。

【集解】[時珍說早春時生長幼苗,有紅莖、白莖兩種。苦菜莖中空而脆,折斷後有白汁流出。胼葉像花蘿卜菜葉一樣,顏色綠中帶碧。葉柄依附在莖上,葉梢像鸛鳥的嘴巴。每片葉子有分叉,相互支撐挺起,就像穿過葉子的樣子。開黃花,像野菊。一枝花結子一叢,像茼蒿子和鶴虱子,當花凋謝時就到了采摘季節,苦菜子上有茸茸的白毛,隨風飄揚,花飄落到的地方帶有子落地,就會生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