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九卷菜部2(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菜〔氣味〕味苦,性寒,無毒。[張機說野苣不能和蜂蜜一起吃,容易使人患內痔。[時珍說脾胃虛寒的人不可以食用。

〔主治〕治五髒邪氣,厭食胃痹。經常服用安心益氣。精神飽滿,輕身耐老。耐饑餓和寒冷,豪氣不減,增強體力。雖然苦菜性冷但對人很有好處。可治腹瀉,清熱解渴,及惡瘡疾病。調節十二經脈,治霍亂後胃氣煩脹。搗它的汁飲用,可清除麵目和舌頭下的濕熱。它的汁是白色,塗抹在疔瘡腫痛之處,能拔出病根。把苦菜汁滴在癰上,立即使癰潰爛,膿汁排出。點在瘊子上,瘊子自然脫落。還能敷貼在蛇咬處,消蛇毒。能明目,治各種痢疾和血淋痔瘺疾病。

〔發明〕[時珍說凡是患痔瘡的人,適宜用苦菜,新鮮或曬幹的都可以,放入鍋中煮到熟爛的程度,把熱的苦菜湯放入器皿中,人橫坐在凳上,先用熱苦菜湯熏,再用苦菜湯洗,直到湯冷。每天洗數次,數日後見效。

根〔主治〕赤痢、白痢和骨結核,三種病都可以煮汁服用。同時苦菜根還能治血淋,利於小便的排泄。

花、子〔氣味〕味甘,性平,無毒。〔主治〕去中暑,安定心神。治黃疸病時,可用苦菜子加上蓮子一起研細,每次取二錢加水煎後服用,每天兩次,效果良好。

【附方】1.血淋、尿血。用苦蕒一把,加酒、水各半煎服。2.喉痹。用苦蕒搗汁半碗,加開水泡燈心取汁半碗,調勻服。3.對口惡瘡。用苦蕒搗汁一碗,加薑汁一匙,酒送服。同時以藥渣敷瘡一兩次,即愈。4.赤白痢。用苦蕒根煮服。

白苣

【釋

名】又叫石苣、生菜。

【集解】[時珍說到處都有生

長,像萵苣但是葉子呈白色,折斷葉子後有白汁流出。正二月下種。

四月開黃色花似苦蕒,結的子葉和苦苣子相同。八月十月又可以再種。

所以農諺說,生菜不離園。白苣、苦苣、紫苣都不可用煮烹的方法食用,而適宜用生的去汁,加鹽、醋涼拌食用,所以又叫生菜。三者當中白苣味道較好,故白苣獲得生菜的名稱。《合璧事類》載,苣菜有許多種,顏色白的叫白苣,顏色紫的叫紫苣,味道苦的叫苦苣。

菜〔氣味〕味苦,性寒,無毒。[炳說患有寒病的人吃了白苣就會感到腹冷。婦女產後不宜食用,否則會令人脾胃受寒,小腸疼痛。〔主治〕壯筋骨,利五髒,開利胸膈,疏通經脈,益脾氣,吃了令人牙齒變白,精神飽滿,減少睡眠。煮來吃,具有解熱毒、酒毒,止消渴,利大、小腸的作用。

萵苣

【釋名】又叫萵菜、千金菜。[時珍說萵苣從咼國傳來,故名。

【集解】[時珍說正二月下種,最適宜肥地栽種。其葉像白苣呈尖形,顏色比白萵稍微青點,折斷後有白汁流出黏手。四月抽薹,薹有三四尺高。剝去萵苣的皮生吃,味像胡瓜。也可以醃製食用。江南人用鹽漬後,曬幹、壓實、裝入甕中,以備用,稱這種菜為萵筍。

菜〔氣味〕味苦,性冷,微毒。萵苣[李鵬飛說經常食用又令人眼睛渾濁不清。患寒病的人不適宜食用。[時珍說萵苣有毒性,各種各樣的蟲不敢靠近它。如果蛇蟲觸到它,就會目瞎看不見東西。人中了此毒,可用薑汁來解除。

〔主治〕利五髒,通經脈,開利胸膈。利氣、壯筋骨,祛除口臭,使牙齒變白,使眼睛明亮。又有催乳汁的作用,利小便排泄,解蟲毒和蛇咬中毒。

子〔主治〕催乳汁分泌,又可利小便,治陰部腫脹,痔漏出血和扭傷。

【附方】1.乳汁不行。用萵苣菜煎酒服。又方:萵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頻食。2.小便不通。用萵苣菜搗爛,或用萵苣子搗成餅,貼臍中即通。3.百蟲入耳。用萵苣搗汁滴入,蟲自出。4.腰部閃傷。用白萵苣子(炒)三兩、白粟米(炒)一撮、乳香、沒藥、烏梅肉各半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嚼一丸,熱酒送下。5.陰囊腫。用萵苣子一合,搗成末,加水一碗煮開五次。

水苦蕒

【釋名】又叫謝婆菜、半邊山。

【集解】[頌說適宜生長在小溪山澗邊。其葉像苦蕒,但葉子厚而且有光澤。其根像白術但比白術軟。二、八、九月可采根食。

【氣味】味微苦、辛,性寒,無毒。

【主治】主風熱上湧,咽喉腫痛,以及頭頂上的風鬁。用酒磨水苦蕒根,取其藥酒服用。

翻白草

【釋名】又叫雞腿根、天藕。[時珍說翻白是以它的葉子的形狀來命名,而雞腿、天藕又是因它的味道像雞腿、天藕來命名。

【集解】[周定王說有七八寸高。葉子堅硬而厚,邊緣上有鋸齒,葉背呈白色,像地榆,但比地榆要細長。開黃花,其根約手指般大,長有三寸左右,翻白草的根皮是紅的,而質呈白色,中間大,兩頭峭。生熟均可食用。[時珍說雞腿根生長在沼澤水田的地方,高不足一尺。春天長出弱小的莖,一枝莖上有三片葉子,葉子長而厚,葉子上有皺紋,邊緣上有鋸齒,葉麵呈青色,葉背呈白色。四月開黃色的小花。結的子像胡荽子,子中又有細子。它的根形象小白術頭,剝去根的紅皮,中間是白色的,像雞肉,吃起來比較細膩,有粉感。小兒喜吹生吃,饑荒年時,人們挖它的根做飯吃。

根〔氣味〕味甘、微苦,性平,無毒。〔主治〕治吐血和陰道流血等血症,以及瘧疾、癰瘡。

【附方】1.崩中下血。用雞腿根一兩,搗碎,加酒二碗煎成一碗服。2.吐血。用翻白草五七根,切細,加水二杯煎成一杯,空心服。3.瘧疾寒熱。用翻白草根五七個,煎酒服。4.無名腫毒。治方同上。5.疔瘡初起(不拘已成未成)。用翻白草十根,酒煎服,出汗即愈。6.渾身疥癩。夏季采翻白草,每用一把煎水洗浴。

仙人杖草

【集解】[頌說有三種植物同稱仙人杖草:一種是菜類;另一種是枯死的顏色發黑的竹筍;還有一種枸杞也叫仙人杖。第一種仙人杖可做菜食。[時珍說另一種仙人草,生長在田野階梯之間,高二三寸。又有一種仙人草,生在石壁上。這些植物與仙人杖同名,但卻各不相同,不可不謹慎分辨。

【氣味】味甘,性小溫,無毒。

【主治】當菜吃,可以祛除痰癖,除祛風寒。長期服用有利於延長壽命,壯筋骨,令人不老。

蒲公英

【釋名】又名叫耩耨草、金簪草、黃花地丁。[時珍說花像頭上戴的金簪頭,一隻腳獨立如丁,所以得這兩種名稱。

【集解】[保升說蒲公英生長在平原沼澤的田園之中。它的莖、葉都像苦苣,折斷後有白汁流出,可以生吃,花像單獨的菊花但比它大,四五月份采摘。[頌說到處都有生長。春初生出幼苗,其葉像苦苣,葉麵上有細小的刺。中心抽出一根莖,莖的頂端開出一朵花,顏色呈金黃色。民間訛傳這是仆公罌。[宗說就是現在的地丁。四季都可開花,花謝後像柳絮一樣飛散,飛絮中有子,所飄落的地方就會生長出新的蒲公英。所以庭院中都有生長,大概是因為隨風帶來的子落地生長的緣故。[時珍說地丁在長江南北很多,其他地方亦有,但嶺南一帶絕對沒有。它的小根鋪在地上,它的花絮到處蒲公英飛散,其莖、葉、花、絮都像苦苣,隻有微小的差別。蒲公英的嫩苗可以食用。

苗〔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主婦人乳癰和水腫,煮它的汁飲用和封貼在患處,立刻消腫。解食物中毒,驅散滯氣,化解熱毒,消除惡腫、結核及疔腫。放入牙中,可以使胡須、頭發變得烏黑,滋壯筋骨。用蒲公英的白汁塗在惡刺上立刻治愈。

〔發明〕[震亨說這草屬土,開黃花,味甘。可進入陽明和太陰經,故能滋陰壯陽。化解熱毒,消腫核有奇妙的功用。蒲公英加忍冬藤煎湯,再加入少量的酒調佐服用,可以治乳腺炎。服用後想睡,這是它的一個作用,入睡後感覺出微汗,病就治愈了。[頌說治惡刺的方法,出自孫思邈的《千金方》。書中說,孫思邈在貞觀五年七月十五日夜,因左手中指觸碰了庭木,到天亮時已很疼痛難以忍受。十幾天過後,傷處痛得更加厲害,瘡一天天地腫大。經常聽長輩說有這個藥方,於是用了這個藥來治療。疼痛被止住,瘡也好了,沒到十日,手恢複了原狀。

【附方】1.乳癰紅腫。用蒲公英一兩,忍冬藤一兩,一起搗爛,加水兩碗煎成一碗,飯前服。2.疳瘡疔毒。用蒲公英搗爛敷塗,同時又搗汁和酒煎服。

黃瓜菜

【釋名】又黃花菜。[時珍說因為它開黃花,它的氣味像瓜。

【集解】[穎說生長在田野和沼澤之中。形狀像油菜,但味比油菜稍苦。可以把它作成羹來吃,很香美。[時珍說二月長出幼苗,田野遍處都有,根小得像薺菜。三至五月開黃花,它的花、莖和葉都和地丁相同,差別很小。一棵開許多花,結細子,不像地丁的花能成絮狀飄飛。山中的人有時吃它,也采來飼養鵝兒。

【氣味】味甘、微苦,性微寒,無毒。

【主治】通結氣,利腸胃。

生瓜菜

【釋名】其味有生瓜氣,故名。

【集解】[頌說長在資州地勢低平陰暗潮濕的地方。春天生長出幼苗,長三四寸,一叢叢地生長。葉子是青色而且呈圓形,像白莧菜。夏天開紫白色的花,結小果實,果實呈黑色。其氣味像生瓜,由此而得名。

【氣味】味甘,性微寒,無毒。

【主治】主風痹導致的頭麵四肢疼痛以及陽毒傷寒,壯熱頭痛,心神落葵

【釋名】又叫葵、藤葵、藤菜、天葵、繁露、禦菜、燕脂菜。[誌說俗稱胡燕脂。[時珍說它的葉像葵一樣冷滑,故得“葵”名;又因為葉上很能承接露水,故又得“露”名。

【集解】[時珍說三月種葵,嫩苗可吃。五月莖蔓延長,葉子像杏葉,但比杏葉肥厚軟滑,做菜、炒肉都適宜。落葵在八九月開細小的紫花,果實累累,有五味子那樣大,熟後呈紫黑色。將果實揉爛取汁,顏色如胭脂,女人可用來化妝、點唇及染布物,所以把它稱為胡燕脂,也叫染絳子,但經過的時間一長,顏色就會改變。吳地的人所稱的紫草,也就是落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