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九卷菜部2(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葉〔氣味〕味酸,性寒、滑,無毒。[弘景說如果被狗咬傷後吃落葵,就會終身不愈。〔主治〕可滑中,散熱。利大小腸。

子〔主治〕製成麵脂,潤澤肌膚。女人將粉浸在落葵子汁裏,然後拿來敷麵,能使化妝後的容顏美麗溢人。[詵說取子蒸過,在烈日中曬幹,去皮,取仁研細和白蜜塗麵,麵色即鮮華立見。

魚腥草

【釋名】又叫菹菜、蕺菜。[時珍說因它的葉有腥氣,故而命名。

【集解】[恭說生長在潮濕的地方和山穀間陰潤的野地,也能蔓生。葉子像蕎麥卻更肥,莖呈紫赤色。太行山以南和長江以北的人喜歡生吃蕺菜。關中人把它稱為菹菜。越王勾踐曾嚐糞而口臭,就吃蕺菜來解口中的穢氣。[時珍說魚腥草其實就是紫蕺,葉子像荇菜,呈三角形,一麵紅,一麵青。可以用來養豬。

葉〔氣味〕味辛,性微溫,有小毒。

〔主治〕主治尿瘡。把它放在淡竹筒裏煨熟。然後取出搗爛用於敷惡瘡、白禿。能散熱毒腫痛,痔瘡脫肛,斷瘧疾,解氯物的毒。

【附方】1.背瘡熱腫。用蕺菜搗汁塗,留孔以泄熱毒。

2.痔瘡腫痛。用魚腥草一把,煎湯熏洗。洗後,以魚腥草包敷患處。3.疔瘡作痛。用魚腥草搗爛敷上。初敷一段時間,會感覺疼痛,須忍住,不可去藥。痛後一二日即愈。4.小兒脫肛。先以樸消水洗過患處,然後把魚腥草搗如泥,放芭蕉葉上,令病孩坐藥,脫肛自入。5.蟲牙痛。用魚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搗勻,加泥少許,和成小丸,如豆大。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右牙都痛時,不能同時塞兩耳,須輪流換塞,否則有損聽覺。6.蛇蟲咬傷。用魚腥草、皺麵草、槐樹葉、草決明,一起搗爛敷塗。

【釋名】也稱鱉。

【集解】[時珍說各處山中都有。二三月生芽,卷曲的形狀如小兒的拳頭。長成後則像展開的鳳尾,有三四尺高。蕨莖嫩時可采,在石灰湯裏煮去涎滑,然後曬幹作蔬菜,味甘滑。也可以和醋食用。蕨的根呈紫色,皮內有白粉,搗爛後再三洗淨,待沉澱後,取粉作餅,或刨掉皮做成粉條吃,粉條顏色淡紫,味道非常滑美。平民在荒年時掘取蕨食,但製造不精細,隻能用來救荒,所以味道也不美。《詩》說,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陸璣說蕨可以用來做祭祀的供品。那麼蕨的用途,就不隻是救荒了。有一種紫萁,似蕨有花而味苦,叫作為蕨,初生時也可食用。《爾雅》稱紫萁為“月中”。《三蒼》則把它稱為“紫蕨”。郭璞說:花開得繁盛的叫“爾”。紫蕨繁盛時的樣子猶如空握的拳頭,故有“月中”之名。

【氣味】味甘,性寒、滑,無毒。[詵說但不能經常食用,否則令人目暗,落發。小兒食後,會腳軟無力,不能行走。[思邈說長期吃,會使婦女臍下長硬塊。

【主治】去暴熱,利水道,令人睡,補五髒不足,氣壅塞在經絡和筋骨間。

蕨根燒成灰後和油調勻,敷蛇咬傷。

〔發明〕[藏器說吃得過多,消陽氣,使人昏昏欲睡,腳軟無力。古時一個叫四皓的人食芝麻而長壽,夷齊食蕨而死,可知蕨並不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幹寶《搜神記》載:郗鑒帶兵鎮守丹徒,二月間出外狩獵。有一個甲士折蕨一枝,吃後,漸漸心淡成疾。後來,吐出一條小蛇,便把小蛇懸掛在屋簷下,竟逐漸變幹成蕨。於是,人們知道不能生吃蕨。

[時珍說蕨的缺點在於它性冷而滑,利小便,泄陽氣,降而不升,耗人真氣和元氣。四皓采食芝麻而心逸,夷齊采食蕨而心憂,一個長壽一個夭亡,與蕨有什麼關係呢?古人的話,實在有些迂腐。饑餓瀕死的人,完全依賴食蕨而活命,可知蕨不無濟世之功。

水蕨

【集解】[時珍說似蕨,生長在水中。《呂氏春秋》說,蔬菜中味道美的,有一說是夢

,即水蕨。

【氣味】味甘、苦,性寒,無毒。

【主治】腹中積塊,清淡地煮食,一兩天即下惡物。同時忌吃雜食一個月為好。

【釋名】也稱垂水、野豌豆、大巢菜。[時珍說薇,似藿,是蔬菜中的下品。又叫野豌豆。因為是賤微之人的食物,所以叫“薇”。於是《詩》中以“采薇”描述戍役的人。

【集解】[藏器說薇生長在水邊。葉似浮萍,蒸來吃益人。夷齊吃薇三年,容顏未改;武王戒吃薇,卻不食而死。[時珍說薇生長在麥田中,平原沼澤裏也有。所以《詩》中說:“山中有蕨薇”。這裏所說的不是水草,而是現在的野豌豆,蜀人稱為巢菜。薇的莖蔓生,莖、葉的氣味都同豌豆的一樣,其葉作蔬菜和用來煮羹都適宜。《詩》說,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禮記》中說,野豬吃薇。

【氣味】味甘,性寒,無毒。

【主治】主久食不饑,調中,利大小腸,利尿,去水腫,潤大腸。

翹搖

【釋名】又叫搖車、野蠶豆、小巢菜。[時珍說因其莖葉柔輕,有翹然飄搖之狀,故得名。蘇東坡說,菜中味美的,數蜀鄉的巢。因巢元修最愛吃,便稱為翹搖“元修菜”。陸遊說,蜀地的蔬菜中有兩巢,大巢就是不結果的豌豆,小巢則生長在稻田中,吳地也很多,叫做飄搖草,又叫做野蠶豆。用油炒翹搖,再撒上少許米粒,叫草花,味道很好,煮羹食更美。

【氣味】味辛,性平,無毒。

【主治】主破血,止血生肌。搗汁服用,療五種黃病,以病好為宜。利養五髒,明耳目,祛熱風,令人輕健,久食不厭,很補人。止熱瘧,活血平胃。

【附方】1.活血明目。漂洗後的野蠶豆搗為末,每次用甘草湯服二錢,每日二次。2.熱瘧不止。取翹搖杵汁,口服。

鹿藿

【釋名】又叫鹿豆、野綠豆。

【集解】[恭說到處都有。苗似豌豆苗,但莖蔓粗而綿延。人們采來做菜。[時珍說鹿藿就是野綠豆,多生長在麥地田野中。它的苗、葉都像綠豆苗、綠豆葉,隻不過要小一些,莖蔓延長。

生食熟食都可。三月時開淡粉紫花,結小豆莢。莢內豆子如椒子般大,黑色。可煮食,也可將其磨麵作餅蒸食。

【氣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主血吸蟲,女子腰腹痛,腸和頸淋巴結結核,止頭痛。

灰滌菜

【釋名】也稱灰藋、金鎖夭。[時珍說這種菜的莖葉上有細灰如沙,枝葉翹躍,故命名。梁簡文帝在“勸醫文”中把它稱為灰滌菜,民間則誤稱為灰條菜。

【集解】[時珍說原野到處都有。四月生苗,莖上有紫紅線棱。葉尖而有齒,葉麵青色,葉背白色。莖心、嫩葉背麵都有白灰。這時的灰滌用來做菜也很好。到五月就逐漸老了,莖高可達數尺,隻可用來做拐杖。灰滌在七八月開細小的白花。結的果實簇簇如球,中間有細小的種子,將種子蒸曬後取仁,可做飯或磨粉食用。《救荒本草》載,灰滌的果子成穗的味甜,散生的微苦。而長在牆下、樹下的都不能吃。

莖、葉〔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主惡瘡,蟲、蠶、蜘蛛等咬傷,可將灰滌搗爛後和油敷搽。也可將它煮來食用。或做湯,洗浴疥癬風瘙。把灰滌燒成灰後放入牙縫中,可消炎。如用來漱口,去疳瘡。用灰滌的灰淋汁,可蝕息肉,除白癜風,雀斑、麵瘡。而皮膚接觸了生灰汁,會生瘡。

子仁〔氣味〕味甘,性平,無毒。〔主治〕做成飯或磨成麵食,可殺蟲。

【釋名】也稱紅心灰藋、鶴頂草、胭脂菜。

【集解】[時珍說到處都有,也就是紅心的灰。隻不過藜的莖、葉稍微大一點。河朔人叫它為“落藜”,南方人叫胭脂菜,也叫鶴頂草,都是根據它的形狀、顏色來命名的。藜嫩時可食,所以古人說藜藿與膏粱不同。藜老時,莖可做拐杖。《詩》中說,南山

“萊”指的就是藜,初生時可食用。

〔氣味〕味甘,性平,有微毒。〔主治〕主殺蟲。煎湯,洗蟲咬,漱齒痛。把胭脂菜搗爛,可塗各種蟲咬傷,祛白癜風。

莖〔主治〕燒成灰,加入荻灰、蒿灰各等分,再用水調和,蒸後取汁煎成膏。點疣、雀斑,可脫去惡肉。

秦荻藜

【釋名】[時珍說《山海經》載,秦山有一種草,叫藜,很像荻,可以做酸菜食用。這就是秦荻藜,大概也屬藜類,故名。

【集解】[恭說秦荻藜生長在潮濕低窪的地方,這樣的地方處處都有。[詵說是蔬菜中味道最香美的一種。

【氣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主心腹冷脹,能下氣消食,則同醬、醋一起食用。又可將其研成末和酒服,療心痛悒悒和胸腹脹氣。

子〔主治〕治腫毒,則將其搗成末和醋封在腫處,每日換三次。

醍醐菜

【集解】[時珍說形狀像牛皮蔓,掐它有乳汁出來。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將菜葉搗爛絞汁,和酒煎服一杯,主治月經不調。

【附錄】茅膏菜〔集解〕[藏器說生長在茅草中,有一尺高,菜上有油膩黏手的細毛,它結的子成角狀生長。〔氣味〕味甘,性平,無毒。〔主治〕煮食,主治赤白久痢。

雞侯菜〔集解〕[藏器說生長在嶺南地區,似艾草,二月生苗,宜於同雞肉煮羹吃,故命名。〔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長期食用,可溫中益氣。

孟娘菜〔集解〕[藏器說生長於四明山。冬、夏兩季常有。葉的形狀像升麻葉,莖是方的。山裏人采來食用。〔氣味〕味苦,性小溫,無毒。〔主治〕主婦人腹內結血,羸瘦;男子陰囊濕癢,壯陽道。令人行走矯健,不睡,補虛。去痔瘺,淋巴結結核和單純性甲狀腺腫大。

優殿〔集解〕[藏器說生長在安南。人們種它來做食物。《南方草木狀》說,合浦有優殿,人們種植它,並采來和豆醬吃,味道芳香。〔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溫中,去惡氣,消食。

【附方】傷中崩赤。用醍醐杵汁拌酒煎沸,空腹服一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