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卷果部1(1 / 3)

第十卷果部1

[李時珍說樹木的子實叫果,草的果實叫瓜。成熟後可以食用,曬幹可以作果脯。豐儉可以濟時,疾苦可以備藥。可輔助粒食,以養民生。古者觀察五地之物,發現:山林宜種植皂物,即柞、栗之屬;菏澤宜種植膏物,即菱、芡之屬;山丘宜種植核物,即梅、李之屬;平地出產野瓜;場園則出產珍異的瓜果,並根據時令加以收藏,果瓜的生產常異,性味的良毒也各不相同,豈能不知物性而縱情於嗜欲。

【釋名】又叫嘉慶子。[時珍說梵書稱李為居陵迦。

【集解】[弘景說京口出產一種麥李,在麥子吐穗、開花時成熟,果實小而肥甜。姑熟有南居李,核像杏子的形狀。[誌說還有綠李、黃李、紫李、牛李、水李都甘美好吃。惟獨野李味苦,隻能取其核仁作藥用。[時珍說李,綠葉白花,樹的存活期很長,有近百個品種。李子大的像杯和卵,也有像彈丸和櫻桃的。它的味道有甘、酸、苦、澀數種。它的顏色有青、綠、朱、紫、黃、赤、縹綺、胭脂、青皮、紫灰。它的形狀有牛心、馬肝、柰李、杏李、水李、離核、合核、無核、匾縫的差異。它的產地有武陵、房陵等。最早有在四月成熟的麥李、禦李。十月、十一月成熟的叫晚李、冬李。還有季春季,冬天開花春天成熟。北方有一種禦黃李,形大、肉厚、核小、甘香而美。江南建寧有一種均亭李,紫色而且肥大,味甘如蜜。另有擘李,熟時自然裂開。還有糕李,它的肉肥黏如糕。這些都是李子中的珍品。現代的人將李子用鹽曬、糖藏、蜜煎等方法製成的幹果,惟有曬幹的白李有益。製作方法:夏天,李子色黃時摘下,加鹽揉搓去汁,再和鹽曬,最後剝去核曬幹即可。用它來下酒和供陳設均佳。

實〔氣味〕味苦、酸,性微溫,無毒。[時珍說在水中不下沉的李有毒,不能吃。[大明說不能經常吃,會使人發熱。[詵說喝水前吃李會使人發痰瘧。不能與麻雀肉同時吃。合蜜吃,會損五髒。〔主治〕曬幹後吃,去痼熱,調中。去骨節間勞熱。肝有病的人宜於食用。

核仁〔氣味〕味苦,性平,無毒。〔主治〕主摔跌引起的筋折骨傷,骨痛瘀血。使人顏色好。治女子小腹腫脹,利小腸,下水氣,除浮腫,治麵上黑斑。

根白皮〔氣味〕性大寒,無毒。〔主治〕消渴,止腹氣上衝引起的頭昏目眩。治瘡。煎水含漱,治牙痛。煎湯飲服,治赤白痢。烤黃後煎湯,次日再飲,治女人突然帶下赤白。治小兒高熱,解丹毒。苦李根皮:味鹹,治腳氣,治熱毒煩躁。

花〔氣味〕味苦、香,無毒。〔主治〕將它製成末洗臉,使人麵色潤澤,去粉刺黑斑。

葉〔氣味〕味甘、酸,性平,無毒。〔主治〕治小兒壯熱,瘧疾引起的驚癇,則煎湯洗身,效果良好。

樹膠〔氣味〕味苦,性寒,無毒。〔主治〕治目翳,鎮痛消腫。

【附方】1.女人麵黑。用李核仁去皮後研細,以雞蛋白和如飴後在黃昏塗上。次日清晨用漿水洗去。再塗胡粉。不過五、六日便會有效。2.蠍蠆蝥螫。苦李仁嚼爛塗在傷口上。3.小兒丹毒,從雙腿長到陰頭。用李根燒成末,以田中的流水調和後塗。4.咽喉腫痛。用皂莢末吹鼻使人打噴嚏,再以李樹靠近根的皮,磨水塗喉外。5.女人麵黑粉刺。用李花、梨花、櫻桃花、白葵花、白蓮花、紅蓮花、旋複花、川椒各六兩。桃花、木瓜花、丁香、沉香、青木香、鍾乳粉各三兩,珍珠玉屑各二兩,蜀水花一兩,黃豆末七合,一同研成細末用瓶裝起來。每日用它盥洗手臉,百日後便潔白如玉。

【釋名】也稱杏甜梅。

【集解】[頌說現在處處都有。有很多種:黃而圓的叫金杏,相傳金杏種最早出自濟南郡的分流山,當地的人稱它為漢帝杏,說是漢武帝上苑的品種。現靠近汴、洛的地方都種它,也成熟得最早。杏扁而青黃的叫木杏,味不及金杏酸。[時珍說各種杏,葉都圓而有尖,二月開紅花,也有葉多而不結果的千葉杏。甜而沙的叫沙杏,黃而帶酸味的叫梅杏,青而帶黃的叫柰杏。其中金杏大如梨,黃如橘。《西京雜記》載:蓬萊的杏開花,有五種顏色,確為異種。北方肉杏十分好,紅色,大而扁,有金剛拳之稱。凡是杏熟時,都可榨出濃汁,塗在盤中曬幹,再摩刮下來,和水調度麵吃,是五果類中最常用的調味配料。

實〔氣味〕味酸,性熱,有小毒。生吃太多,則傷筋骨。[頌說在杏類中像梅的味酸,像桃的味甜。[宗說凡杏的性都多熱,多吃

致瘡癰膈熱。[扁鵲說多食動舊疾,使人眼盲、須眉脫落。[源說多食生痰熱,精神昏乏。產婦尤其要忌食。〔主治〕曬幹作果脯吃,止渴,去冷熱毒。它是心的果,有心病的人宜食用。

杏仁

〔氣味〕味甘、苦,性溫、冷利,有小毒。

〔主治〕咳逆上氣如同雷鳴,咽喉腫痛,下氣,產乳金瘡,寒心如奔豚。驚癇,心下煩熱,風氣往來,時季性頭痛,解肌,消心下脹痛,殺狗毒,解錫毒。治上腹悶脹不通,發汗,主溫病腳氣,咳嗽上氣喘促。加天門冬煎,潤心肺。和酪作湯,潤聲音。除肺熱,治上焦風燥,利胸膈氣逆,潤大腸治便秘。殺蟲,治各種瘡疥,消腫,去頭臉各種風氣引起的水泡樣小疙瘩。〔發明〕[時珍說麵粉、豆粉碰到杏仁則會爛。曾有一個官兵因吃麵粉積食,醫師用積氣丸、杏仁各等分研成丸,用開水送下,數次即愈。《野人閑話》載,翰林學士辛士遜,在青城山道院中,數次夢見皇姑對他說,可服杏仁,讓你聰明,老而健壯,心力不倦。便問服杏仁的方法:用杏仁一味,每天盥漱完畢,放七枚在口中,良久脫去皮,細嚼後和津液立即咽下。天天如此,一年後必定精神抖擻,非常輕健。杏核內有雙仁的有毒。

花〔主治〕主補不足,女子傷中,關節紅腫熱痛和肢體酸痛。

葉〔主治〕急性腫脹,全身浮腫,煮成濃湯熱浸,也可口服少許。

枝〔主治〕治摔傷,取一把加一升水,煮至水減半,加酒三合和勻,分次口服,大效。

根〔主治〕治吃杏仁太多,以致迷亂將死,則將根切碎煎湯服,即解。

【附方】1.咳嗽寒熱。用杏仁半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溫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錢,熟水送下。2.上氣喘急。用杏仁、桃仁各半兩,去皮尖,炒研,加水調生麵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薑、蜜湯送下。以微瀉為度。3.喘促浮腫,小便淋瀝。用杏仁一兩,去皮尖,熬後磨細,和米煮粥,空心吃二合。4.頭麵風腫。用杏仁搗成膏,調雞蛋黃塗布上,包頭麵。藥幹又塗。七、八次可愈。5.偏風不遂,失音不語。生吞杏仁七枚,逐日增加至四十九枚,周而複始。食後飲竹瀝,直到病愈。6.喉痹咳嗽。用杏仁去皮、熬黃,取三分,加桂末一分,研泥裹含咽汁。7.喉熱生瘡。治方同上。8.肺病咯血。用杏仁四十個,以黃蠟炒黃,研青黛一錢加入,搗爛,包在切開的柿餅中,外裹濕紙,煨熟吃下。9.血崩。用甜杏仁上的黃皮,燒存性,研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服熱酒送下。10.痔瘡下血。用杏仁(去皮尖及雙仁者)加水三升,研磨,濾汁,煎至五成,同米煮粥吃。11.耳出膿汁。用杏仁炒黑,搗成膏,裹棉中塞耳內。一天換藥三、四次。12.鼻中生瘡。用杏仁研為末,調乳汁敷塗。13.蟲牙。有杏仁燒存性,研爛納蟲孔中,殺蟲去風,其痛便止。重者兩次可見效。14.目中翳遮(但瞳子未破)。用杏仁三升,去皮,麵裹作三包,火灰中煨熟,去麵,研爛,壓去油。每取一錢,加銅綠一錢,研勻點眼。15.目生弩肉,或癢或痛,漸掩瞳仁。用杏仁(去皮)二錢半、膩粉半錢,研勻,以棉裹箸頭蘸藥點弩肉上。又方:用生杏仁七枚,去皮細嚼,吐於掌中,乘熱以棉裹箸頭蘸藥點弩肉上,不過四、五次可見效。又方:用杏仁研膏,人乳化開,一天點三次。16.小兒臍爛成風。用杏仁去皮研爛敷塗。17.停食不化,氣滿膨脹。用紅杏仁三百粒、巴豆二十粒,同炒色變,去豆不用,研杏為末,桔皮湯調下。18.白癜風。用杏仁連皮尖,每晨嚼幾粒擦患處令發赤,臨臥時再如法擦一次。19.諸瘡腫痛。用杏仁去皮,研爛,濾取膏,加輕粉、麻油調搽,極效。

巴旦杏

【釋名】也叫八擔杏、忽鹿麻。

【集解】[時珍說最早產自回族舊地,現在關西各地也有種植。樹像杏樹但葉很小,果實也尖小而肉薄。它的核像梅核,殼薄而且核仁的味甘美。用它來泡茶,味如榛子。西域人將它作為特產。

【氣味】味甘,性平、溫,無毒。

【主治】止咳下氣,消胸腹逆悶。

【釋名】[時珍說“梅”字古文作“呆”,像子生在木上之形。梅乃杏類,故反“杏”為“呆”。書家訛為“甘木”,後作“梅”,從

“每”。也有人說,梅者媒也,媒合眾味。故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之說。

【集解】[時珍說梅屬於杏類。樹、葉都有些相似,比其他很多樹先開花。它的果實酸,曬幹成脯,可加到羹和肉羹中。範成大《梅譜》載:江梅,是野生的,不需栽接,它的花小而香,果子小而硬。消梅,果子圓而鬆脆,汁多無滓,生吃最好,不宜進行煎造。綠萼梅,樹枝及花都是綠色的。重葉梅,花葉重疊,結果多實成雙成對。紅梅,花的顏色像杏。杏梅,顏色淡紅,果實扁而有斑點,味道完全像杏。鴛鴦梅,即多葉紅梅,並蒂結果。采半黃的梅子用煙熏製而成叫烏梅,用鹽醃青梅,便成了白梅。也可將梅加以蜜煎、糖藏,當果品食用。熟了的梅榨汁曬成梅醬。烏梅、白梅可以入藥,也可食用。梅醬夏季調水喝,能解暑渴,殺水中的蟲毒。

實〔氣味〕味酸,性平,無毒。〔主治〕生吃能止渴。經常吃,損齒傷筋,蝕脾胃,使人發膈上痰熱。服黃精的人忌食。吃梅後牙酸痛的人,可嚼胡桃肉止痛。

烏梅〔氣味〕味酸,性溫,幹澀,無毒。〔主治〕主下氣,除熱、安心,治肢體痛,偏枯不靈,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去痹,利筋脈,止下痢,好唾口幹。泡水喝,治傷寒煩熱,止渴調中,去痰,治瘧瘴,止吐瀉,除冷熱引起的下痢。治肺癆病,消酒毒,安神得睡。與建茶、幹薑一起製成丸服,止休息痢最好。斂肺澀腸,止久嗽,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湧白梅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等。

白梅

[釋名即霜梅、鹽梅。[修治《書》講:“如果要做湯,隻有鹽梅最好。”造法:將大青梅用鹽水浸泡,白天曬晚上泡,十天便成。時間一長便會上霜。〔氣味〕味酸、鹹,性平,無毒。〔主治〕和藥點痣,蝕惡肉。有刺在肉中時,嚼爛敷上即出。治刀箭傷,止血,則研爛後敷搽。乳癰腫毒,則杵爛貼敷。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的人,拿梅肉揩擦牙齦,口水出來牙便打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功效與烏梅相同。

核仁〔氣味〕味酸,性平,無毒。〔主治〕主明目,益氣,不饑。除煩熱。治手指忽然腫痛,則搗爛和醋浸泡。

花〔氣味〕味酸、澀,無毒。〔發明〕梅花湯:用半開的花,用溶蠟封住花口,投入蜜罐中,過段時間後,取一兩朵加上一匙蜜用沸水快速服下。梅花粥:將飄落的梅花瓣放入米粥中煮來吃。楊誠齋有“蜜點梅花帶露餐”和“脫蕊收將熬粥吃”的詩句,都取梅花粥能助雅致、清神思的功效。

葉〔氣味〕味酸,性平,無毒。〔主治〕主休息痢和霍亂,則將葉煮成濃湯喝。揉梅葉在清水中,用此水洗蕉葛衣,衣服經盛複的陽光暴曬也不會腐,如夏天的衣料長黴點,用梅葉煎湯洗,即去,很妙。

根〔主治〕肢體酸痛,痛而遊來無定處。剛生下來的小孩,用梅根和桃、李的根煮水洗身,以後便不會有瘡熱之患。煎湯喝,治霍亂,止休息痢。

【附方】1.癰疽瘡腫。用鹽梅燒存性,研為末,加輕粉少許,以香油塗搽患處四圍。2.喉痹乳蛾。用青梅二十枚、鹽十二兩,淹五天;另用明礬三兩,桔梗、白芷、防風各二兩,皂莢三十個,共研為末,拌梅汁和梅,收存瓶中。每取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風普厥,牙關不開,用此方擦牙,很有效。3.泄痢口渴。用烏梅煎湯代茶喝。4.赤痢腹痛。用陳白梅同茶、蜜水各半煎服。5.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用烏梅三兩燒存性,研為末,加醋煮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6.小便尿血。用烏梅燒存性,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送下。7.血崩。用烏梅肉七枚,燒存性,研末,米湯送服。一天服二次。8.大便不通。用烏梅十顆,泡熱水中去核,做成棗子大的丸子,塞肛門內,不久即可通便。9.霍亂吐瀉。用鹽梅煎湯細細飲服。10.蛔蟲上行。出於口鼻,用烏梅煎湯頻飲,並含口中,即安。11.主咳。用烏梅肉微炒,罌粟殼去筋膜、蜜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睡時蜜湯調下。12.傷寒。用烏梅十四枚,鹽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後須避風。

榔梅

【集解】[時珍說出自均州太和山。相傳真曲折梅枝插於樹。發誓說:我所做的如果成功,將開花結果。後來果如其言。如今此樹尚在五龍宮的北角,木結梅子,形狀如杏,道士每年采來蜜煎,以作貢品。榔即榆樹。

【氣味】味甘、酸,性平,無毒。

【主治】生津止渴,清神下氣,消酒。

【釋名】[時珍說桃性早花,易種植並且子多,故字從木、兆。

兆,也言其多。

【集解】[時珍說桃的品種很多,易於栽種,而且栽種不久即結實。桃樹栽種五年後應當用刀割樹皮,以流出脂液,則可多桃活數年。花有紅、紫、白、千葉、單瓣的區別;它的果子有紅桃、碧桃、緋桃、緗桃、白桃、烏桃、金桃、銀桃、胭脂桃,都是以顏色命名的。有綿桃、油桃、禦桃、方桃、匾桃、偏核桃、脫核桃、毛桃、李光桃、半斤桃,都是以形狀命名的。五月早桃、十月冬桃、秋桃、霜桃,都是以時令命名的。都能吃。隻有山中毛桃小而多毛,核黏味差。但它的仁飽滿多脂,可做藥用。冬桃,又叫西王母桃,也叫仙人桃,即昆侖桃,形狀如栝樓,裏外透紅,遇霜才熟。方桃的形狀微方。匾桃出自南番,形狀扁而且肉澀,核的形狀像盒子,但它的仁很甘美,當地人很珍視它,取名波淡樹,樹很高大。偏核桃出自波斯國,形狀薄而尖,頭偏,成半月狀,但它的仁酷似新羅鬆子,可以吃,性熱。元朝禦庫的蟠桃,核大如碗,認為是神異之品。漢明帝時,常山獻巨核桃,下霜才開花,盛暑時才熟。《玄中經》記載,積石桃,大如鬥斛。九疑山出產一種桃核,半邊可裝一升米。蜀後王有桃核杯,半邊可裝五升水,過段時間後,喝此中的水便有酒味了。這些都是最大的。古人稱桃為仙果,就是這類桃嗎?生桃切片洗過,曬幹成脯,可當果吃。桃醋製法:將熟透的桃放入甕中,蓋住口七天,漉去皮和核,再密封十天即成醋,香美可食。《種樹書》記載:柿樹嫁接桃樹則為金桃,李樹嫁接桃樹則為李桃,梅樹嫁接桃樹則為桃肉很脆。桃樹如果生蟲,煮豬頭水澆在樹上即止。

實〔氣味〕味辛、酸、甜,性熱,微毒。多食令人生熱。[思邈說桃吃得太多後立即洗浴,易使人患寒熱病。[時珍說多吃生桃,會發熱膨脹,發丹石毒,以及長癰癤,有損無益,桃被列為五果中的下品就是據此而來的。[瑞說桃與鱉同食,患心痛。服術的人忌食。〔主治〕作果脯食,益於養顏。它是肺喜歡的果實,得肺病的人宜吃。

冬桃〔主治〕解勞熱。

核仁〔氣味〕味苦、甘,性平,無毒。〔主治〕主瘀血血閉,腹內積塊,殺小蟲,止咳逆上氣,消心下堅硬,除猝暴出血,通月經,止心腹痛,治血結、血秘、血燥,通潤大便,破瘀血,殺三蟲。每夜嚼一枚和蜜,塗手和臉,良。主血滯,肢體遊移性酸痛,肺癆病,肝瘧寒熱,產後血病。

桃梟〔釋名〕又叫桃奴、梟景、神桃。[別錄說即在桃樹上過冬不掉,正月采下來的桃。〔氣味〕味苦,性微溫,有小毒。〔主治〕主殺百鬼精物,五毒不祥。和酒磨後熱服,可療心絞痛,治肺氣腰痛,破血,療心痛。治吐血,將其燒存性,研成末,用米湯調服,立即見效。還治小兒虛汗,婦人妊娠出血,破腹部氣塊,止邪瘧。可燒煙熏痔瘡,燒黑後用油調,敷在小兒頭上可除瘡癤。

花〔氣味〕味苦,性平,無毒。〔主治〕殺疰惡鬼,使人麵色潤澤,除水氣,破尿路結石,利大小便,下三蟲,消腫脹,下惡氣。治心腹痛及禿瘡。利宿水痰飲積滯,治風狂。研成末,敷頭上的肥瘡,手腳瘡。

葉〔氣味〕味苦,性平,無毒。〔主治〕除屍蟲,去瘡毒。治惡氣,小兒寒熱和突然受外界驚嚇引起的麵青、口澀、喘息、腹痛等症,療傷寒,時氣,肢體遊移性酸痛,治頭風,通大小便,止霍亂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