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卷果部1(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莖及白皮〔氣味〕味苦,性平,無毒。〔主治〕除腹痛,去胃中熱,治心腹痛,解蠱毒,避疫癘,療黃疸身目如金,殺各種瘡毒。

桃膠[修治[時珍說桃茂盛時,用刀割樹皮,久了膠則溢出。采收下來用桑灰湯浸泡,曬幹後用。如服食,應當按本方製煉,效果才妙。〔氣味〕味苦,性平,無毒。〔主治〕煉製後服,保中不饑,忍風寒,下尿道結石,破血,治中惡疰忤,和血益氣,治下痢,止痛。

【附方】〔桃仁〕1.半身不遂。用桃仁二千七百枚,去皮尖及雙仁,放好酒一鬥三升中浸二十一天,取出曬幹,搗細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以原酒送下。2.上氣咳嗽,胸滿氣喘。用桃仁三兩,去皮尖。加水一升研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3.屍疰鬼疰(按:即肺結核)。用桃仁五十枚,研成泥,加水煮取四升取吐。4.崩中漏下。用桃核燒存性,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5.小兒

耳。用桃仁炒後研細,棉裹塞耳內。6.大便不快,裏急後重。用桃仁三兩(去皮)、吳茱萸二兩、食鹽一兩,同炒熟,去茱萸、食鹽,單取桃仁幾粒細嚼。7.風蟲牙痛。用桃仁燒出煙火,安放痛齒上咬住。如此五、六次即愈。

〔桃梟〕1.瘧疾。用桃梟十四枚、巴豆七粒、黑豆一兩,研勻,加冷水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為衣。發病日五更服一丸,水送下。服藥兩次可愈。此方稱“家寶通神丸”。2.盜汗不止。用桃梟一個,霜梅二個,蔥根七個,燈心二根,陳皮一錢,稻根、大麥芽各一撮,加水二盅煎服。〔桃花〕1.大便艱難。用桃花為末,水送服一匙即通。2.腰脊作痛。取桃花一鬥一升,水三鬥,曲六升,米六鬥,如常法釀酒。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3.粉刺。用桃花、丹砂各三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三次。〔桃葉〕1.二便不通。用桃葉搗汁半升服(冬季可用桃皮帶葉)。2.鼻內生瘡。用桃葉嫩心搗爛塞鼻內。無葉可用枝代。3.身麵癬瘡。用桃葉搗汁搽。〔莖及白皮〕1.黃疸。用筷子粗細的桃根一小把,切細,煎濃湯,空心一次服完。黃散後,可時時飲清酒一杯,則眼黃易散。忌食熱麵、豬、魚等物。2.肺熱喘急。用桃皮、芫花各一升,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將布巾絞藥汁溫胸口、四肢等處。3.喉痹塞痛。用桃皮煮汁服。4.突患瘰鬁。取桃樹白皮貼瘡上,灸二七次,有效。5.熱病口瘡。用桃枝煎濃汁含漱。6.痔痛。用桃根煎湯浸洗。7.水腫尿短。用桃皮三斤,去內外皮,加水二鬥煮取一鬥。以汁一半泡秫米一鬥,加一半泡女曲一升,如常法釀酒。每服一盒,一天服三次,以體中有熱見藥效。小便多,是病將愈的跡象。忌食生冷及一切毒物。8.婦女閉經(數年不通,麵色萎黃,唇口青白,腹內成塊,肚上而起,腿脛浮腫)。用桃樹根、牛蒡根、馬鞭草根、牛膝一斤,銼細,以水三鬥煎成一鬥,去渣,更以慢火煎成餳狀收存,每服一匙,熱酒調下。9.牙疼頰腫。用桃白皮、柳白皮、槐白皮各等分,煎酒熱漱,冷即吐去。〔桃膠〕1.虛熱作用。用彈丸大小桃膠一塊含口中,止渴。

2.石淋。用桃木膠如棗大一塊,夏以冷水三合,冬以開水三合調服。一天服三次,當有石排出。石盡即停藥。3.血淋。用桃膠(炒)、木通、石膏各一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飯後服。4.產後下痢,裏急後重。有桃膠(焙幹)、沉香、蒲黃(炒)各等分,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釋名】[時珍說栗,像花實下垂之狀。梵書稱為篤迦。

【集解】[頌說栗到處都有,而兗州、宣州最多。栗樹高二三丈,葉極像櫟樹葉。四月間開花,花呈青黃色,長條似胡桃花。栗果有房蝟,大的如拳頭,房中有三四個子,小的如桃李,房中隻有一二個子。栗熟後房會裂開,子就掉了出來。[時珍說它隻能播種而植,不能移栽。《事類合璧》載:栗樹高二三丈,苞上多刺如蝟毛,每枝至少有四五個,苞的顏色有青、黃、紅三種。苞中的子或單或雙、或三或四。子生時殼黃,熟時殼變紫,殼內有膜裹住,到九月降霜時才熟。隻有苞自己裂開掉出來的子才能久藏,否則容易腐壞。栗的花呈條狀,像筷子頭那麼大,長約四五寸,可用來做燈芯,栗當中,大的叫板栗,中心子扁的叫栗楔,稍小的叫山栗,山栗中圓而頂部尖的叫錐栗。像橡子一樣圓小的為莘栗,小如指頭的叫茅栗。栗最好是曬幹後收藏。如果收藏新鮮的,最好同潤沙和在一起,這樣到了夏初仍像新鮮的。劉恂《嶺表錄》載:廣中不產栗。隻有勤州的山中有石栗,一年才熟,圓如彈子,皮厚而味似胡桃。難道這種水果,不宜於在炎熱的地方生長嗎?實〔氣味〕味鹹,性溫,無毒。[詵說吳栗雖大但味差,不如北栗。栗隻要是曬幹後吃,都能下氣補益;不然仍有木氣而失去補益。用火煨去汗,可除木氣味,生吃則發氣。蒸炒熟食也會脹氣。[恭說用栗製成的粉喂養小兒,會使小兒不長牙齒。[宗說小兒不宜多吃,

生的難消化,熟的則脹氣,膈食生蟲,往往致病。〔主治〕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饑。生吃可治腰腳不遂。療筋骨斷碎,腫痛瘀血,生嚼後塗上,立刻見效。

栗楔〔釋名〕一個苞有三顆栗子,其中扁的一顆叫栗楔。〔主治〕主筋骨風痛,活血尤其有效。每天生吃七顆,破胸脅和腹中結塊。將其生嚼,還可拔惡刺,出箭頭,敷頸淋巴結結核腫痛。〔發明〕[思邈說栗是益腎的果,腎病患者宜吃。[弘景說相傳有人感到腰腳無力,便到栗樹下將栗吃了個夠,如此數日,便能行走了。這是補腎的功效,應生吃。如果當食物吃,宜先將其蒸曬。[宗說栗有補腎的功能,是

因為它味鹹,又能滯氣。[時珍說栗在五果中屬水。水災之年,則栗不熟,是物類相應的原因。有人內寒,腹瀉如注,讓其吃煨過的栗二三十枚後,頓愈。腎主大便,栗能通腎,由此可驗證。《經驗方》治腎虛腰腳無力,用袋裝生栗懸掛起來晾幹,每天吃十餘顆,再配以豬腎粥相助。久食必強健。風幹的栗比曬幹的好,火煨油炒的栗比煮蒸的好。但仍須細嚼,連津液吞咽才有益。如快速吃飽,反傷脾。蘇子由詩:“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這就是吃栗的要訣。《史記》載,秦國鬧饑荒時,應侯請求發五苑的棗、栗。那麼說栗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饑,不是假話。

栗荴〔釋名〕栗內的薄皮。〔氣味〕味甘,性平、澀,無毒。〔主治〕搗散和蜜塗麵,可去皺紋,使人臉麵光滑。

栗殼〔釋名〕栗的黑殼。〔主治〕煮湯喝治反胃消渴,止瀉血。

毛球〔釋名〕栗外麵的刺苞。〔主治〕煮湯,洗火丹毒腫。

花〔主治〕治頸淋巴結結核。

樹皮〔主治〕剝帶刺的皮煎水洗,治丹毒五色無常。

根〔主治〕用酒煎服,治偏腎氣。

【附方】1.小兒疳瘡。嚼生栗子敷上。蘆刺入肉,方法相同。2.小兒口瘡。大栗煮熟,天天吃,甚效。3.鼻血不止。宣州大栗七顆刺破,連皮燒存性,出火毒,加少許麝香研勻。每次服二錢,溫水送下。或者用栗子殼炭研成末,做粥吃。

4.骨鯁在咽。將栗子內的薄皮燒存性,研末,吹入咽喉中,骨鯁即下。5.老人腎虛腰痛。栗子同公狗腰子、蔥、鹽煮吃,一月即愈。6.跌打鬥毆傷。生嚼栗子塗搽,良。7.膈氣。用煆燒過的栗子黑殼與等分的舂米槌上的糠,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空腹服三十丸。8.眼紅疼痛。火氣上升,眼球上血絲用栗子七個,同黑魚煮成羹吃。9.頸淋巴結結核。采栗花同貝母一起製成末,每日用酒送服一錢。

天師栗

【集解】[時珍說隻西蜀青城山才有,別處不產。傳說是張真人在此修道時遺留下來的,故而得名天師。它像栗而味更美,惟獨栗苞不似橡。現今武當山所賣的娑羅子,恐怕就是此物。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長期食用止風攣。

【釋名】[時珍說大為棗,小為棘。棘,即酸棗。

【集解】[頌說華北地區都產棗,但青州出產的特佳。晉州、絳州的棗雖大,但不及青州的肉厚,江南出產的棗堅燥少脂,現在園圃中移栽,種類繁多。上好的有水菱棗、禦棗之類,南方人將其煮後曬幹,使其皮薄而皺,則比其他棗更甜,稱為天蒸棗。[時珍說密雲所出的棗,很小,但脆潤核細,味道也十分甘美,都可作為果食。幹棗做法:須先清掃地麵,鋪上菰箔之類來承接棗,日曬夜露後,再揀除爛的,曬幹後即可。切了再曬幹的叫棗脯。煮熟後榨出的汁叫棗膏。蒸熟的叫膠棗,加糖、蜜拌蒸則更甜。加麻油葉同蒸,則色更潤澤。膠棗搗爛後曬幹則成了棗油。具體做法為:選紅軟的幹棗放入鍋中,加水至剛好淹平,煮沸後撈出,在砂盆中研細,用棉布包住絞取汁,塗在盤上曬幹,其形如油,刮摩成末後收取。每次用一匙放入湯碗中即成美漿,酸甜味足,用來和米粉,最止饑渴、益脾胃。

生棗〔氣味〕味甘、辛,性熱,無毒。多食令人寒熱,腹脹滑腸。瘦人尤其不能吃。

大棗〔釋名〕即曬幹的大棗。〔氣味〕味甘,性平,無毒。[大明說有齒病、疳病、蛔蟲的人不宜吃,腹中脹滿的人不宜吃,小兒不宜多吃。忌與蔥同食,否則令人五髒不和。如與魚同食,會令人腰腹痛。

[時珍說現在的人蒸棗大多用糖、蜜拌過,長期吃最損脾,助濕熱。另外,棗吃多了,令人齒黃生蟲。棗是益脾的,脾病宜食。如無故常吃,則生蟲損齒,害處很多。〔主治〕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體虛弱,大驚,四肢重,和百藥。長期服食能輕身延年。補中益氣,堅誌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除腸澼。潤心肺,止咳,補五髒,治虛損,除腸胃癖氣。和光粉燒,治疳痢。和陰陽,調榮衛。

〔主治〕主腹痛邪氣,惡氣猝疰忤。核,燒研,擦脛瘡很好。葉〔氣味〕味甘,性溫,微毒。〔主治〕覆蓋麻黃,能令發汗。和葛粉,擦痱子瘡,效果好。

木心〔氣味〕味甘、澀,性溫,有小毒。〔主治〕治寄生蟲引起的腹痛,麵目青黃,淋露骨立。銼取木心一斛,加水淹過三寸,煮至二鬥水時澄清,再煎至五升。每日晨服五合,嘔吐即愈。另外煎紅水服,能通經脈。

根〔主治〕煎水洗浴,可治小兒赤丹從腳背發起。

皮〔主治〕棗樹皮與等量北向的老桑樹皮燒研。每次用一合,以井水煎後,澄清,洗目。一月三次,眼昏的人會複明。但須忌葷、酒、房事。

【附方】1.調和胃氣。用幹棗去核,緩火烤燥,研為末,加少量生薑末,開水送服。2.反胃吐食。用大棗一枚去核,加斑蝥一個去頭翅,一起煨熟,去斑蝥,空心服,開水送下。3.傷寒病後,口幹咽痛、喜唾。用大棗二十枚、烏梅十枚,搗爛,加蜜做成丸,口含咽汁,甚效。4.婦女髒燥(悲傷欲哭,精神不正常)。用大棗十枚、小麥一升、甘草二兩,合並後每取一兩煎服。此方名“大棗湯”,亦補脾氣。5.大便燥塞。有大棗一枚去核,加輕粉半錢入棗中,煨熟服,棗湯送下。

6.煩悶不眠。用大棗十四枚、蔥白七根,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7.上氣咳嗽。用棗二十枚,去核,以酥四兩,微火煎,倒入棗肉中出盡酥,取棗收存。常含一枚,微微咽汁。8.肺疽吐血。用紅棗(連核燒存性)、百藥煎(煆過),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9.耳聾鼻塞。取大棗十五枚(去皮、核)、蓖麻,一起搗碎,棉裹塞耳、鼻,一天一次,經一個多月,即可聞聲音和辨香臭。先治耳,後治鼻,不可並塞。10.諸瘡久潰。用棗膏三升煎水頻洗。仙棗

【釋名】也稱仲思棗。[誌說北齊時仙人仲思最早得此棗而種,故名。[誌說形狀如大棗,長一兩寸,純紫色,紋細核小,味甘,現已少[時珍說隋朝信都郡進獻的仲思棗,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補虛益氣,潤五髒,美容顏。

苦棗

【釋名】也稱蹶泄。

【集解】[士良說苦棗處處有。色青而小,味苦不堪,人多不食。

【氣味】味苦,大寒,無毒。

【主治】傷寒熱伏在髒腑,狂蕩煩滿,大小便閉塞。取肉煮研。和蜜丸服。

蜜父。

【集解】[頌說處處都有,但種類差別大。宣城出產的叫乳梨,皮厚而肉實,味道十分好。一種叫鵝梨的,南北各地都有,皮薄而漿多,味稍次卻很香。其餘的有水梨、消梨、紫糜梨、赤梨、青梨、茅梨、甘棠梨、禦兒梨等,確實很多。有一種桑梨,隻能同蜜煮來吃,止口幹,生吃不益人,且冷中。還有紫花梨,可療心熱。唐武宗患了此病,百醫不效。青城山的邢道人便獻上紫花梨,絞汁服後,武宗的病就好了。唐武宗還想再要,但已經沒有了。後來常山郡忽然發現一株,於是緘封後進貢,武宗便常吃這種梨,它有解除煩躁的特殊功效。但年久木枯,不再有此種,現在的人隻能感到遺憾。[時珍說梨樹高二三丈,葉尖而光膩,且有細齒,二月開六瓣白花。如上巳日無風,梨樹結的果必多。故古語說,上巳有風梨有蟲,中秋無月蚌無胎。每顆梨核有十餘籽,種下後隻有一兩個籽會發芽生梨樹,其餘的都長成棠梨。梨的品種很多,必須由棠梨和桑樹嫁接過的,結果實才早而佳。梨有青、黃、紅、紫四種顏色。乳梨即雪梨,鵝梨即綿梨,消梨即香水梨,都是上品,可以治病。其他如青皮、早穀、半斤、沙糜等梨,都粗澀不堪,隻可蒸煮和切後烘製成脯。有種醋梨,經水煮熟後,則甜美而不損人了。前人說的好梨,大多產在北方,南方隻有宣城的最好。魏文帝的詔書說:真定禦梨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可以解煩釋燥。《三秦記》載,消梨有五升的容器那麼大,墜地則破,必須用袋子裝承采摘。漢武帝曾經在禦苑種過此梨,這也是梨中的奇品。《物類相感誌》載:梨與蘿卜相間收藏,或削梨蒂插在蘿卜上,就可以一年不爛。現在北方人每年在樹上將梨包裹起來,過冬後才摘,也妙。

實〔氣味〕味甘、微酸,性寒,無毒。多食令人寒中萎困。金瘡、婦孺、血虛者,不可食。〔主治〕治熱咳,止渴。切成片貼燙傷,可止痛不爛。治咳熱,中風不語,傷寒發熱,解丹石熱氣,驚邪。利大小便。除賊風,止心煩氣喘狂熱。做成漿可吐風痰。急性傷風失音,則可用生梨搗成汁頻服。阻塞不舒,痞寒熱結的人宜多吃。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發明〕[慎微說孫光憲《北夢瑣言》載,有一朝士找奉禦梁新看病,梁新診斷後說:風疾已深,請速歸去。這位朝士又去找馬醫趙鄂看,診斷與梁心相通,隻是叫他多吃消梨,嘴嚼不咽,可絞成汁喝。朝士回到家裏十天,隻吃消梨,頓覺身爽。[時珍說《別錄》談梨,隻說其害,不說其功。古人說到病大多與風寒有關,用藥都是桂、附,卻不知梨有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祛火、解毒的功用。當今人們的病十有六七是痰病、火病。梨的有益之處肯定不少,但也不宜過量而食。據《類編》載,一士者看上去很像有病,無精打采,便請求楊吉診治。楊說,你熱證已極,氣血消鑠,再過三年,便會病死。士人不樂而去,聽說茅山有道士醫術神通而不願揚名,便穿上仆人的衣服,進山拜見,願當仆人。道士就留他下來做弟子,過段時間後,士人便將實情告訴了道士。道士診看後,笑著說:你這就下山去吧,每天隻需吃一顆梨。如果生梨吃完,可用幹的泡水,吃滓喝水,一年後自然會好。士人照他說的那樣做,一年後又見楊吉,楊吉見士人顏貌腴澤,脈息平和,大驚:你肯定遇上了異人,不然怎麼有病愈的可能?士人便據實告訴他。楊吉立即整頓好衣冠,望著茅山而拜,自咎學問不夠高。這與《瑣言》之說相仿。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梨的功效難道隻是小補嗎?遺憾的是,隻有乳梨、鵝梨、消梨可吃,其他梨即使可吃也不能治病。

花〔主治〕去麵黑粉滓。

葉〔主治〕搗汁服,解菌毒。治小兒疝氣。煮汁服,治霍亂吐痢不止。煎服,治風。

【附方】1.消渴。用梨搗取汁,加蜜水同熬,收存瓶中。每次以熱水或冷水調服,直至病愈。2.咳嗽。用好梨去核,搗汁一碗,放入椒四十粒,煎開,去渣,加黑餳一兩,待化勻後,細細含咽。又方:用梨一個,刺五十孔。每孔放出一粒,裹一層麵在灰火內煨熟,冷定後去椒食梨。3.痰喘氣急。用梨挖空,裝入小黑豆填滿,留蓋合上捆好,放糠火中煨熟,搗成餅。每日食適量,甚效。4.赤目弩肉。取好梨一個,搗取汁,以棉裹黃連片一錢浸汁,仰臥點汁入眼。5.反胃,藥物不下。用大雪梨一個,以丁香十五粒刺入。包濕紙幾層,煨熟吃下。6.蠼螋尿瘡。用梨葉汗敷塗,藥幹即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