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卷果部1(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鹿梨

【釋名】又叫鼠梨、山梨、楊檖、羅。

【集解】[頌說江寧府信州有一種小梨,叫鹿梨,葉如茶葉,根如小拇指。當地人采八月的梨皮治瘡。[時珍說山梨,即野梨,到處都有。梨的大小像杏,可以吃。它的木紋細密,紅紋急,白紋緩。陸璣說:鹿梨,齊郡堯山、魯國、河內都有,人們也栽種。果實像梨但酸,也有脆而甜的。

實〔氣味〕味酸、澀,性寒,無毒。〔主治〕煨來吃治痢疾。

根皮〔主治〕煎汁洗治疥瘡。

棠梨

【釋名】也稱甘棠。[時珍說《爾雅》載:杜,就是甘棠。紅的叫杜,白的叫棠。又說:雌的是杜,雄的是棠。也說:澀的是杜,甜的是棠。各抒己見。

【集解】[時珍說棠梨,是一種野梨,處處山林都有。樹像梨樹但小些,葉子像蒼術葉,有圓的和三叉的,葉邊都有鋸齒,葉子顏色灰白。二月開白花,結的果有小楝子那麼大,霜後可吃。棠梨樹與梨嫁接最好。有甜、酸,紅、白兩種。陸璣《詩疏》載,白棠,即甘棠,子大多甜而滑。赤棠,子澀而酸,木的紋理也是紅的,可作為造弓箭的材料。《救荒本草》載,它的葉味微苦,嫩時烘熟,用水淘淨後,可加油、鹽調食,或蒸曬後當茶。它的花也可烘熟吃,或曬幹磨麵作燒餅充饑。。

【氣味】味酸、甘、澀,性寒,無毒。

【主治】燒來吃,止滑痢。

枝葉〔主治〕治霍亂吐瀉不止,轉筋腹痛。將一把枝葉同二兩木瓜煎汁,細呷。

海紅

【釋名】又叫海棠梨。

【集解】[時珍說形狀像木瓜而小,二月開紅花,果子到八月才熟,蜀中盛產。出自江南的叫南海棠,與它大致相似,隻是花更小些。棠的特性大多類似梨。它的核生長很慢,要數十年才開花。用它的枝與梨和木瓜嫁接則容易茂盛。它的根黃而且盤勁,木質海紅堅硬多節,表麵白中間紅。它的枝葉很密但枝條很直。葉像杜葉,大的青綠色,小的淺紫色。二月開花五瓣,初時像胭脂點點,開繁後則像染了花紋的絲織品,凋謝時則像夜妝般粉淡。其蒂長一寸有餘,淡紫色,三萼、五萼成叢。它的蕊如金粟,中間有紫須。它的果實形狀如梨,大如櫻桃,味甘酸,到秋天可吃。

【氣味】味酸、甘,性平,無毒。

【主治】治泄痢。

【釋名】也稱楙。[頌說處處都有,但宣城出產的最佳。樹木的形狀像柰。春末開花,深紅色。果實大的如瓜,小的如拳,皮黃色似著的脂粉。宣人栽種尤其謹慎,以至遍滿實〔氣味〕味酸,性溫,無毒。〔主治〕治肌膚麻木,關節腫痛,腳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治腳氣劇癢難忍,用嫩木瓜一個,去子煎服。另外作飲料喝,可止嘔逆,心膈痰唾,消食,治水痢後口渴不止。治水腫冷熱痢,心腹痛。調營衛,助穀氣。去濕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脹善噫,心下氣脹不舒。〔發明〕[宗說木瓜有木的本性,酸能入肝,所以益養筋與血。腰腎有病、腳膝無力,都缺不了它。人們用鉛霜或胡粉塗在木瓜上,木瓜便不會酸且無渣,這是受金製服的原因。[時珍說羅天益《寶鑒》載,太保劉仲海每天吃三五個蜜煎的木瓜,同伴數人都患了淋疾,便請教天益。天益說,這是吃酸所引起的,隻要停食即可。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所營,傷在五味。不隻是酸,任何東西都隻能適可而止。俗話說梨有百損而一益,木瓜有百益而一損。《詩》說,投我以木瓜,取其有益。

木瓜核〔主治〕主霍亂煩躁氣急,每次嚼七粒,溫水咽下。

枝、葉、皮、根〔氣味〕味酸、澀,性溫,無毒。〔主治〕根、葉煮水洗腳以防止腳軟跌倒。木材作桶洗腳,很益人。

花〔主治〕治麵黑粉刺。

【附方】1.項強筋急,不可轉側。用木瓜二個,取蓋去瓤,沒藥二兩、乳香二錢半,蓋嚴,捆好,蒸爛,搗成膏。每用三錢,以生地黃汁半碗、酒二碗暖化溫服。2.腳痙攣痛。用木瓜數枚,加酒水各半煮爛,搗成膏乘熱貼痛處,外用棉花包好。一天換藥三五次。3.霍亂轉筋。用木瓜一兩、酒一升,煮服。不飲酒者煮湯服。另外還用煎湯熱敷足部。4.肝腎脾三經氣虛(表現為腫滿、頑痹、憎寒壯熱、嘔吐、自汗霍亂吐瀉)。用大木瓜四個,切蓋挖空待用。一個填入黃芪、續斷末各半兩,一個填入蒼術、桔皮末各半兩,一個填入烏藥、黃鬆節末各半兩(黃鬆節即茯神中心木),一個填入威靈仙、苦葶藶末各半兩。各瓜以原蓋蓋好,浸酒中,然後取出甑蒸,曬幹。三浸、三蒸、三曬,最終搗為末,以榆皮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鹽湯送下。5.腎虛脹痛。用木瓜三十枚,去皮、核,挖空,以甘菊花末、青鹽末各一斤填滿,蒸熟,搗成膏,再加入新艾茸二斤,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楂子

【釋名】又叫木桃、和圓子。

【集解】[時珍說是木瓜中酸澀的一類,小於木瓜,色微黃,蒂、核都粗,核中的子小而圓。王禎《農書》載,楂的形狀像小梨,多出產於西川、唐、鄧等地,味劣於梨和木瓜,但放入蜜湯中,則香美有過之而無不及。《莊子》載,楂、梨、橘、柚皆可口。《淮南子》說:樹楂、梨、橘,吃起來味都美,嗅起來都香。

【氣味】味酸、澀,性平,無毒。

【主治】主斷痢,去惡心反酸,止酒痰黃水。煮水喝,可治霍亂轉筋,功效與木瓜相近。但經常吃則傷氣,損齒和筋。

蠻楂

稱瘙楂、木李、木梨。

【集解】[頌說是木瓜中大而黃,且無重蒂的一類。楂子是木瓜中短小而味酸澀的那類。

【氣味】味酸,性平,無毒。

【主治】主解酒去痰。生吃,可平惡心,止蠻楂心中酸水。煨來吃,可止痢。浸油後梳頭,可治白發、紅發。煮水喝,治霍亂轉筋。

山楂

【釋名】也稱赤爪子、鼠楂、猴楂、朹子、羊梂、棠梂子、山裏果。[時珍說味道像楂子,所以也叫楂。世人習慣寫成“查”字,錯了。“查”讀槎,是指水中浮木,跟楂有什麼相關?

【集解】[時珍說山楂樹高數尺,葉有五尖,丫間有刺。三月開五瓣小白花。果實有紅、黃二種,大的如小花紅果,小的如指頭,要九月才熟,小孩采來賣。閩人將熟山楂去掉皮和核,和糖、蜜一起搗,做成楂糕,充作果物。它的核像牽牛子,黑色,很硬。有一種大的,山裏人稱作羊子。樹高丈餘,花葉都相同,但果實稍大而顏色黃綠,皮澀肉虛,很怪異。初時味特別酸澀,經霜後才可以吃。

實〔氣味〕味酸,性冷,無毒。[時珍說生吃使人煩躁易饑,損齒,齒齲的人尤其不宜吃。〔主治〕煮水吃,止水痢。洗頭浴身,治瘡癢。洗漆瘡,多愈。治腰痛有效。能消食積,補脾,治小腸疝氣,發小兒瘡疹。健胃,通結氣。治婦人產後枕痛,惡露不盡,可煎水加砂糖服,立即見效。化飲食,消腹內結,治痰飲心下肌體不舒、吞酸、滯血痛脹,化血塊氣塊,活血。〔發明〕[時珍說凡是脾弱而消化不良、胸腹脹悶的人,在飯後嚼二三枚山楂,絕佳。但不可多服用,否則物極必反。《物類相感誌》載,煮老雞、硬肉時,如加幾顆山楂則易煮爛。它消內積的功效,就可以以此類推了。李時珍的鄰家有一小兒,因積食而黃腫,腹脹如鼓。偶然到羊

樹下,將羊

吃了個飽。回去後大吐痰水,病也就好了。羊

與山楂是同類,其功效也相同,博識的人不可不知。

核〔主治〕吞下,化食磨積,治睾丸腫硬,墜脹麻木和婦女小腹腫大。

赤瓜木〔氣味〕味苦,性寒,無毒。〔主治〕治水痢和頭風身癢。

根〔主治〕消積,治反胃。

莖葉〔主治〕煮水,洗漆瘡。

【附方】1.食肉不消。用山楂肉四兩,水煮食,並飲其汁。2.偏墜疝氣。用山楂肉、茴香(炒)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開水送下。3.老人腰痛及腿痛。用山楂、鹿茸(炙),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一天服二次。4.腸風下血。用山楂(已幹)研為末,艾湯調下,甚效。5.痘疹出不快。用幹山楂研為末,開水送服。疹即出。又方:用山楂五個,酒煎,加水溫服。

庵羅果

【釋名】也稱庵摩羅迦果、香蓋。[時珍說庵羅,梵音,清淨之意。

【集解】[誌說庵羅果樹長得像花林樹,而且極大。[宗說西洛等地

盛產,它屬梨類,形狀也像梨,但比各種梨都早熟,七夕前後已能吃了。色黃如鵝梨,一熟便[時珍說按《一統誌》載:庵羅果俗名香蓋,是果中極品。種出自西域,與柰是同類。

葉像茶葉,果實像北梨,五六月熟,多吃無害。如今安南各地都有。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誌說凡天行病和吃飽後,都不能吃。同大蒜、辛味的東西一起吃,會使人患黃病。

【主治】主止渴。又可治婦人經脈不通,男人營衛中血脈不行。經常食,令人不饑。

葉〔主治〕煎水服,止渴疾。

【釋名】又叫頻婆。[時珍說現在北方人也這樣稱呼,而且叫得挺習慣。[弘景說江南雖有,但北方最多。

【集解】[時珍說柰與花紅是同類異種。樹、果都像花紅而更大,西部最多,可栽種可嫁接。有白、紅、青三種顏色。白的叫素柰,紅的叫丹柰,青的叫綠柰,都在夏天成熟。涼州有冬柰,冬季成熟,子呈碧色。《孔氏六帖》說,涼州白柰,大如兔頭。《西京雜記》說,上林苑有紫柰,大如升,核紫花青。它的汁液如漆,沾在衣服上就洗不掉,也叫脂衣柰。這些都是異種,西部多產柰,家家都將其收切,曬幹成脯,數十百斛積蓄起來,叫做頻婆糧。

【氣味】味甘,性寒,有小毒。常吃令人肺脹,病人更甚。

【主治】主補各髒腑氣不足,和脾。搗成汁服,治暴食引起的飽脹和氣壅不通。益心氣,耐饑,生津止渴。

林檎

【釋名】又名來禽、文林郎果。[時珍說此果味甘,能招很多飛禽來林中棲落,所以叫林檎。唐高宗時,李謹得到五色林檎後,進獻給皇帝,皇帝大喜,賜李謹為文林郎,因為這個原因,人們又把林檎叫文林郎果。

林檎

【集解】[誌說現在處處都有,樹與柰相似,都是二月開粉紅色花,果子也像柰卻較圓,六月、七月間成熟。[頌說也有甜、酸二種:甜的早熟,而且味很脆美;酸的晚熟,必須爛熟後才能吃。

[時珍說林檎即是小而圓的柰。其中味酸的是楸子。其他還有金林檎、紅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都是用其具有的色和味來命名的。另有顏色像紫柰,到冬季才結果的。林檎熟後,曬幹研成末點湯服甚美,稱作林檎粉。林檎樹長毛蟲,埋蠶蛾在樹下或用洗魚的水澆樹即止。

【氣味】味酸、甘,性溫,無毒。[誌說經常吃會發熱和生瘡癤,閉百脈。

【主治】主下氣消痰,治霍亂腹痛。患消渴的人宜吃。療水穀痢、泄精、小兒閃癖。

東行根〔主治〕治白蟲、蛔蟲,消渴好睡。

【附方】1.水痢不止。用林檎半熟者十枚,加水二升,煎成一升,連林檎一起吃下。2.小兒下痢。用林檎、構子同搗汁,任意飲服。3.小兒閃癖(頭發豎立,發黃,全身瘦弱)。用幹林檎脯研為末和醋塗患處。

【釋名】

也稱柹。

【集解】[頌說南北都有,其

種類也很多。紅柿到處都有,黃柿產於汴、洛等州。朱柿長在華山,像柿紅柿而圓小,皮薄可愛,味更甜。椑柿青色,可生吃。各種柿都味美而益人。有一種小柿,俗稱牛奶柿。相傳柿有七絕:一長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蛀,五霜葉可玩,六嘉賓,七落葉肥滑,可以書寫。[時珍說柿,樹高葉大,圓而有光澤。四月開小花,黃白色。結的果實為青綠色,八九月才成熟。生柿收藏後自行變紅的,叫烘柿;曬幹的叫白柿;用火熏幹的叫烏柿;水泡儲藏的叫

柿。柿有核呈扁狀,像木鱉子仁而堅硬。柿根很牢固,叫作柿盤。

烘柿[釋名[時珍說不是指用火烘。是說將青綠的柿放在器具中自然變紅熟,像火烘出來的一樣,而且澀味盡去,味甜如蜜。〔氣味〕味甘,性寒,澀,無毒。[弘景說生柿性冷。不能同蟹一起吃,否則會使人腹痛瀉痢。[時珍說有一人吃了蟹後,又吃了很多紅柿,結果整夜大吐,以至吐血,不省人事。一位道士講:隻有木香可解。於是用木香磨水灌下,才漸漸蘇醒過來。〔主治〕主通耳鼻氣,治腸胃不足,解酒毒,壓胃間熱,止口幹。

白柿、柿霜

[修治[時珍說白柿,即幹柿長霜。去皮撚扁,日曬夜露至於,放入甕中,等到生白霜時才取出。現在人們叫它柿餅,也稱柿脯,又叫柿花。它的霜叫作柿霜。〔氣味〕味甘,性平,澀,無毒。〔主治〕補虛勞不足,消腹中瘀血,澀中厚腸,健脾胃氣。能化痰止渴,治吐血,潤心肺,療慢性肺疾引起的心熱咳嗽,潤聲喉,殺蟲,溫補。經常吃可去麵斑。治反胃咯血,肛門閉急並便血,痔漏出血。霜:清心肺熱,生津止渴,化痰平嗽,治咽喉口舌瘡痛。

烏柿[釋名火熏幹的。〔氣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主殺蟲,療金瘡和燒傷感染,可長肉止痛。治狗齧瘡,斷下痢。服藥口苦和嘔吐的人,吃少許即止。

醂柿[修治[時珍說醂,即藏柿。在水藏、鹽浸以外,還有用灰水將熟柿洗三四遍,再將灰水和柿倒入器具中,十天後即可吃。脾胃,消瘀血。

柿糕[修治用糯米和幹柿做成粉,蒸來吃。〔主治〕治小兒秋痢,便血。

柿蒂〔主治〕煮水服,治咳逆噦氣。

木皮〔主治〕便血。曬焙後研成末,吃飯時服二錢。燒成灰,和油調敷,治燙火燒傷。

根〔主治〕治血崩、血痢、便血。

【附方】〔烘柿〕1.腸風下血。用幹柿燒灰,水送服二錢。2.小便血淋。

用幹柿三枚,燒存性,研為末,陳米湯送服。3.熱淋澀痛。用幹柿、燈心等分,水煎,每日飲服。4.小兒秋痢。用粳米煮粥,熟時加入幹柿末,再煮開兩三沸,三次吃下。5.反胃吐食。用幹柿三枚,連蒂搗爛,酒送服,甚效。不能同時服其他藥物。6.咳嗽帶血。用大柿餅飯上蒸熟,批開,每用一枚摻青黛一錢,臨臥時服,薄荷湯送下。7.耳聾鼻塞。用幹柿三枚,細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許煮粥。

每日空腹服下。8.臁瘡。用柿霜、柿蒂等分,燒過,研末敷塗。甚效。9.中桐油毒。吃幹柿餅可解。〔烏柿〕殺蟲,療刀傷火傷,生肉止痛。服藥口苦及嘔逆者,食少許即止。〔柿蒂〕呃逆不止。用柿蒂、丁香各二錢,生薑五片,水煎服。

或將兩藥研為末,開水衝服亦可。此方名“濟生柿蒂散”。一方:再加人參一錢。

一方:再加良薑、甘草等分。一方:再加青皮、陳皮。一方:再加半夏、生薑。〔柿木皮〕1.下血。用柿木皮曬、焙,研末,米湯送服二錢。兩服可止。2.湯火瘡。用柿木皮燒灰,調油敷塗。

椑柿

【釋名】也稱漆柿、綠柿、青椑、烏椑、花椑、赤棠椑。[時珍說其他的柿熟時都呈紅黃色,隻有它雖熟猶青。故稱青椑。搗碎泡水,汁稱為柿漆,可以染漁網和扇麵。

【集解】[頌說出自宣歙、荊襄、閩廣等州。柿的大小如杏,隻能生吃,不能製成幹。

【氣味】味甘、澀,性寒,無毒。[弘景說經常吃,令人寒重。不可與蟹同吃。

【主治】主壓丹石藥引起的發熱,利水,解酒毒,去胃中熱,止煩渴,潤心肺。

【釋名】又叫牛奶柿、丁香柿、紅藍棗。

【集解】[藏器說生長在海南。樹高有一丈多。果子中有汁液,像乳汁一樣甜美。《吳都賦》中“平仲君遷”即是。[時珍說君遷即楔棗,其樹像柿且葉長。但結的果小而長,形狀如牛的奶頭,幹熟時則變成紫黑色。一種稍圓如手指頭大的,叫做丁香柿,味特別好。《廣誌》載:楔棗,即小柿子。肉嫩而厚實核少,可以當貢品。

【氣味】味甘、澀,性平,無毒。

【主治】止消渴,去煩熱,令人膚色潤澤、輕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