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卷果部2(1 / 3)

第十卷果部2

安石榴

【釋名】又叫若榴、丹若、金罌。[時珍說《博物誌》記載,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得到安石國榴種,並帶回來,故叫安石榴。《酉陽雜俎》講甜的榴叫天漿。道家書上稱榴為三屍酒,說三屍蟲吃了此果則會醉。所以範成大寫詩道,玉池咽清肥,三彭跡如掃。

【集解】[頌說安石榴本來生於西域,如今處處都有種植。樹不太高大,樹枝附幹,出地後便成叢生長。它很容易繁殖成活,折一根樹條埋在土中也會生長。花有黃、紅二色,果有甜、酸兩種。另有一種山石榴,形狀很像安石榴而且小,花不作房,青州、齊地間很多,用蜜浸後當果品食味很美。[時珍說榴五月開花,有紅、黃、白三色。單葉的結果;千葉的不結果,結果也沒有子。果實有甜、酸、苦三種。河陰有一種石榴叫三十八的,果剛好有三十八顆子。另外南中有四季榴,四季都開花,秋天結果,果剛一裂開,便又再開花。另外火石榴,紅色如火;海石榴,長一二尺高便結果,都是異種。《事類合璧》載,榴的大小如杯子,紅色而帶有黑斑點,皮中如蜂巢,有黃膜隔著,子的形狀像人的牙齒,淡紅色,也有潔白如雪的。潘嶽作賦道:榴是天下的奇樹,九州的名果。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充饑止渴,解酒止的。甘石榴〔氣味〕味甜、酸、澀,性溫,無毒。〔主治〕治咽喉燥渴,理乳石毒,製三屍蟲。

酸石榴〔氣味〕味酸、澀,性溫,無毒。〔主治〕治赤白痢、腹痛,連同子一起搗成汁,頓服一枚。還可止瀉痢崩帶下。

酸榴皮〔主治〕治筋骨風,腰腳不遂,步行攣急疼痛,澀腸。止下痢和滑精。用汁點目,止淚下。煎服,下蛔蟲。止瀉痢,便血脫肛,崩中帶下。

東行根〔主治〕主蛔蟲、寸白蟲。青的可以染發。治口齒病。止澀瀉痢、帶下。功效與皮相同。

花〔主治〕陰幹成末,和鐵丹一起服,一年變白發如漆。鐵丹,能飛的鐵稱為丹,也即鐵粉。千葉石榴花治心熱吐血。另外,研成末吹入鼻中,止鼻出血,立效。也可敷金瘡出血。

【附方】〔酸石榴〕1.腸滑久痢。用酸石榴一個,煆煙盡,出火毒一夜,研為末,仍以酸石榴一塊煎湯送下,神效無比。此方名“黑神散”。2.久瀉不止。治方同上。3.小便不禁。用酸石榴燒存性,無石榴時,可用枝燒灰代替。每服二錢,用柏白皮切、焙四錢,煎湯一碗,加入榴灰再煎至八成,空腹溫服。晚上再服一次。〔酸榴皮〕1.赤白痢下。用酸榴皮炙黃為末,加棗肉或粟米飯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如覺寒滑,可加附子、赤石脂各一倍。2.久痢久瀉。用陳酸榴皮,焙、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有特效。

3.疔腫惡毒。以針刺腫毒四圍,瘡上蓋石榴皮,四圍貼一圈麵,艾灸患處,以痛為度。灸後在疔上撒榴末,包裹好,隔夜根自出。4.腳肚生瘡(黃水浸淫,癢痛潰爛)。用酸榴皮煎湯,冷定後,每日搽洗,直至病愈。〔酸榴根〕1.蛔蟲病。用酸榴根一把,洗銼,加水三升煎取半碗,五更時溫服盡,當下打蟲一大團,蟲患自此根絕。可食粥補身體。2.女子經閉。用酸榴根一把炙幹。加水二大碗濃煎為一碗,空心服。未通再服。3.赤白下痢。治方同上。

【釋名】[時珍說橘從矞。五色為慶,二色為矞。矞雲外赤內黃,鬱鬱紛紛之象。橘實外赤內黃,剖開則香霧紛鬱,有似矞雲。故名。

【集解】[頌說江浙、荊襄、湖嶺等地都有。樹高一二丈,莖上長刺。夏初開白花,六七月結果,到冬天才黃熟。內的甘潤香美,是果中的貴品。[時珍說《事類合璧》載,橘樹高有一丈多,樹枝上有刺。它的葉兩頭尖,綠色而葉麵光滑,一寸來大,二寸左右長。四月開小花,白而且香。結的果到冬天黃熟,大的如杯,皮殼中有瓣,瓣中有核。宋朝韓彥直《橘譜》三卷很詳細,大意是,柑、橘出自蘇州、台州,西至荊州,南至閩、廣、撫州都有出產,但都不如溫州的好。柑有八個品種,橘有十四個品種,大多嫁接而成。隻有種植的,味道才特別好。黃橘扁小且多香霧,是橘中的上品。朱橘小而色紅如火。綠橘紺碧可愛,不到霜後,色味已佳,但隆冬采摘,新鮮無比。乳橘形狀像乳柑,皮堅瓤多,酸甜芳香。塌橘大而扁,皮綠心紅,瓣大水多,過春便很甘美。包橘皮薄內盈,其脈瓣隔也可數。綿橘稍小,軟美可愛,但結的果不多。沙橘細小甜美。油橘皮像上了一層油,中間堅硬,皮呈黑色,是橘的下品。早的黃橘在秋天過半時已經很紅。凍橘八月開花,冬季結果,春天采摘。穿心橘,果大皮光,而且中間的空心可穿。荔枝橘產自橫陽,膚理皺圖像荔枝一樣。俗傳橘樹下埋鼠,則結果加倍。《物類相感誌》說,橘樹得動物的屍體則果實必多。《周禮》說橘從淮地移種北方,就變成了枳,這是地氣不同造成的。

橘實〔氣味〕味甘、酸,性溫,無毒。[原說不可經常吃,否則戀膈生痰,滯肺氣。[瑞說忌同蟹吃,會使人患軟癰。〔主治〕甘的潤肺,酸的止消渴,開胃,除胸中膈氣。

黃橘皮〔氣味〕味苦、辛,性溫,無毒。〔主治〕主胸中結塊結熱逆氣,利水穀,下氣,治嘔咳,治氣衝胸中、吐逆霍亂,療脾不能消穀,止泄,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去寸白蟲。清痰涎,治上氣咳嗽、開胃,治氣痢、胸腹結塊腫痛。療嘔穢反胃嘈雜,時吐清水,痰痞痎瘧,大腸秘澀,婦人乳癰。久服去臭,下氣通神。作調料,解魚腥毒。

青橘皮〔氣味〕味苦、辛,性溫,無毒。〔主治〕主氣滯,消食,破積結和膈氣,去下焦部等各種濕,治左脅肝經積氣。小腹疝痛,消乳腫,疏肝膽,瀉肺氣。

瓣上筋膜〔主治〕治口渴、吐酒。炒熟後煎湯喝,很有效。

橘核〔氣味〕味苦,性平,無毒。〔主治〕治腰痛、膀胱氣痛、腎冷,將橘核炒研,每次溫酒送服一錢,或用酒煎服。治酒風鼻赤,則炒研,每次服一錢,胡桃肉一個,擂濫用酒送服,以病情而定量。

橘葉〔氣味〕味苦,性平,無毒。〔主治〕治胸膈逆氣,入厥陰,行肝氣,消腫散毒。治乳癰脅痛,還可行經。

【附方】〔橘核〕1.腰痛。用橘核、杜仲各二兩,炒、研為末。每服二錢,鹽酒送下。2.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用橘核五錢,炒、研為末,老酒煎服,或加酒、糊做丸服。〔橘瓤上筋膜(橘絡)〕口渴、吐酒。炒熟煎湯飲,甚效。(現用以治痰滯經絡、咳嗽、胸脅作痛等症)。〔青橘皮〕1.酒食後飽滿。用青橘皮一斤,分作四分:四兩用鹽湯泡,四兩用百沸湯泡,四兩用醋泡,四兩用酒泡。三日後取出,去白切絲,以鹽一兩炒至微焦,研為末。每服二錢,用茶末五分,水煎溫服。此方名“快膈湯”。2.理脾快氣。用青橘皮一斤,曬幹,焙過,研為末,加甘草末一兩、檀香末半兩,和勻收存。每用一二錢,放一點鹽,開水送服。3.健胃解酒。用青皮一斤,泡去苦味,去瓤揀淨,加鹽五兩,炙甘草六兩、舶茴香四兩,甜水一鬥,共煮,不斷攪拌,水盡後,以慢火把藥焙幹,去掉甘草、茴香,隻取青皮密封收存,每於飯後嚼服數片,有益脾胃。4.瘧疾寒熱。用青皮一兩燒存性,研為末,發病前以溫酒送服一錢,發病時再服一次。5.乳癌(乳房內有核如指頭,不痛不癢,五七年成癰,名乳癌)。用青皮四錢,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徐徐服下。一天服一次,或用酒送服亦可。6.耳出汁。用青皮燒過。研為末,包棉中,塞耳內。7.唇燥生瘡。用青皮燒過,研為末,調豬油塗搽。〔黃橘皮〕1.濕痰停滯,咳嗽唾稠黏。用橘皮半斤,放砂鍋內,下鹽五錢,化水淹過煮幹;另用甘草粉二兩,去皮蜜炙,二味共研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開水送下。此方名“潤下丸”。2.脾氣脹滿。用橘皮四兩、白術二兩,共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服,木香湯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

“寬中丸”。3.傷寒及一切雜病,幹嘔,手足逆冷。用橘皮四兩、生薑一兩,加水二升,煎取一升,徐徐飲服。此方名“橘皮湯”。4.霍亂吐瀉(不拘男女,但有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再生)。用廣陳皮(去白)五錢、真藿香五錢,加水兩碗,煎成一碗,時時溫服。又方:用陳皮末二錢,開水送服。不省人事者可灌服,同時燒磚漬醋,乘熱包布中放在心下熨按便複蘇。5.反胃吐食。用橘皮(壁土炒香)研為末,每服二錢。以生薑三片,棗肉一枚,加水二盅,煎成一盅溫服。6.痰膈氣脹。用陳皮三錢,水煎熱服。7.突然失聲。用橘皮半兩,水煎徐飲。8.經年氣嗽。用橘皮、神曲生薑(焙幹),等分為末,蒸餅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飯後、臨睡時各服一次。有人因久嗽服此方,結果不但這個病治好了,連原患的膀胱氣也治好了。9.化食消痰。有橘皮半兩微熬,研為末,水煎代茶,細細飲服。10.大腸秘塞。用陳皮連白,酒煮過,焙幹,研為末。每服二錢,溫酒送下。11.風痰麻木。用橘紅一斤,水五碗,煮爛去渣打,再煮至一碗,一次服下。取吐為愈,不吐,可加瓜蒂末。12.脾寒諸瘧。用橘皮(去白,切)在生薑自然汁中浸泡一夜,取出熬煮,再焙幹研末。每服三錢,以陳棗十個,加水一碗,煎成半碗,於發病前送下,同時吃棗。13.產後尿閉。用陳皮一兩,去白,研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溫酒送下,一服即通。14.乳癰(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好潰,痛不可忍者不疼)。用陳橘皮,泡開水中,去白,曬幹,加麵炒至微黃,研為末,每服二錢,以麝香調酒送下。初發者一服見效。名“橘香散”。15.聤耳出水。用陳皮燒過,研為末,取一錢,加麝香少許,每日摻敷。此方名“立效散”。

16.趾甲嵌肉,步履困難。用濃煎陳皮湯浸泡患處,甲肉自離,輕手將甲剪去,以虎骨末敷之即安。

稱木奴。

【集解】[時珍說即南方果,閩、廣、溫、台、蘇、撫、荊州為盛,川蜀雖有但不及。其樹與橘沒有區別,隻是刺少些。柑皮比橘皮色黃且稍厚,肌理稍粗且味不苦。橘可適當久留,柑易腐爛。柑樹怕冰雪,橘樹略可經受。這些是柑、橘的區別。韓彥直《橘譜》說,乳柑,出自溫州各地,惟有泥山產的最好,以其味似乳酪而得名。當地人稱它為真柑,似乎其他柑都是假的。它的樹婆娑,葉纖長,花香韻,果圓正,皮細滑,六七寸大,皮薄而味珍,脈不粘瓣,果不留滓,一顆僅二三枚核,也有無核的,剝開時香霧襲人,是柑中的絕品。生枝柑,不圓,色青皮粗,味微酸,留在枝上,可耐久。待味變甜時,便帶葉而折,故而得名。海紅柑,樹小而果極大,有圍達一尺的,色紅皮厚,可久藏,現在的獅頭柑便似這類。洞庭柑,柑種出自洞庭山,皮細味美,熟得最早。甜柑,類似洞庭柑,但大些,每個柑是八瓣,不等霜打就黃了。木柑,類似洞庭柑,皮粗糙,瓣大而汁少,所以稱作木。朱柑,類似洞庭柑,而大些,色嫣紅,味酸,人們不重視它。饅頭柑,靠近蒂的地方突起如饅頭尖,味香美。

【氣味】味甘,性大寒,無毒。

【主治】利腸胃熱毒,解丹石,止暴渴,利小便。

皮〔氣味〕味辛、甘,性寒,無毒。〔主治〕主下氣調中。皮去白後焙研成末,加鹽做湯喝,可解酒毒及酒渴。

山柑皮〔主治〕治咽喉腫痛,有效。

核〔主治〕作塗臉藥。

葉〔主治〕治耳內流水或膿血,取嫩葉尖七個。加幾滴水,杵取汁滴入耳孔中即愈。

【附方】婦人難產。柑瓤陰幹,燒存性,研末,溫酒送服二錢。

【釋名】也稱金球、鵠殼。

【集解】[時珍說產於南方,果實像柚而香,葉上有刻缺如同兩段,也有一種氣味臭的。柚是柑類中最大的,黃得早而難以存留;橙是橘類中最大的,熟得晚而耐久。它們都有大小二種。橙橙樹的枝很高,葉不太像橘樹葉,也有刺。也有果實大的如碗,經霜早熟,色黃皮厚,蹙衄如沸,香氣馥鬱。可以作為酸醬,也可以成為醬齏;蜜煎,可用糖製成橙丁,用蜜製成橙膏。嗅起來香,吃起來美,真是佳果。或者做成湯接待賓客,如醉酒未醒的,吃了即解。

【氣味】味酸,性寒,無毒。

【主治】洗去酸汁,切碎和鹽煎後貯食,止惡心,去胃中浮風惡氣。行風氣,療淋巴結核和甲狀腺腫大,殺魚、蟹毒。

橙皮〔氣味〕味苦,辛,性溫,無毒。

〔主治〕做醬、醋很香美,食後可散腸胃惡氣,消食下氣,去胃中浮風氣。和鹽貯食,止惡心,解酒病。加糖做的橙丁,甜美,且能消日下氣,利膈寬中,解酒。

核〔主治〕浸濕研後,夜夜塗可治麵斑粉刺。

【附方】1.香橙湯。寬中下氣,消酒。用橙皮二斤切成片,生薑五兩切焙擂爛,加烤過的甘草末一兩,檀木半兩,和後作成小餅,用加鹽的沸湯送下。2.閃挫腰痛。橙核三錢炒研後,用酒送服,即愈。

【釋名】也稱條、壺柑、臭橙、朱欒。

【集解】[恭說皮厚味甜,不像橘皮很薄味辛且苦。它的肉也像橘,有甜有酸,酸的叫壺柑。現在的人稱橙為柚,其實不然。秋》載,果中佳品有,江浦的橘,雲夢的柚。郭璞說,柚產自江南,像橙而果酸,像橘一般大。珍說柚的樹、葉似橙。它的果有大小兩種:小的像柑和橙;大的像瓜和升,甚至有圍大超過一尺的,也屬橙類。現在的朱欒,除形狀渾圓外,都類似柑、橙,但皮厚而粗,味甘、氣臭,瓣堅硬且酸的不能吃,它的花卻很香。南方人種它的核,長成後用柑、橘嫁接,說是很好。總之,橙是橘類,所以皮皺厚且香,味苦而辛;柚屬柑類,所以皮粗厚且臭,味甘而辛。這樣區分橙和柚便會很清楚了。廣南的臭柚像瓜一樣大,可以吃,它的皮很厚,可代替氈刷來染墨題碑,並且不會損壞紙張。

【氣味】味酸,性寒,無毒。

【主治】主消食,解酒毒,治飲酒的人口臭,去腸胃惡氣,療妊婦厭食、口淡。

皮〔氣味〕味甘、辛,性平,無毒。主下氣,消食快膈,散憤懣之氣,化痰。

葉〔主治〕同蔥白一起搗爛,貼在太陽穴上,可治頭風痛。

花〔主治〕與麻油一起蒸成香澤的麵脂,可長發潤燥。

佛手柑

【釋名】又叫枸櫞、香櫞。

【集解】[藏器說生於嶺南,屬柑、橘之類。

[頌說現在閩廣、江西都有。它的形狀像小瓜一樣,皮像橙而光澤可愛,肉很厚,白如蘿卜且虛鬆。味雖然短但芳香勝於別種,放在衣櫃中會留香持久。寄到北方,人們都很珍視。[時珍說枸櫞產於廣、閩一帶。樹像朱欒,葉子尖長,枝間有刺。種在靠近水田的地方便會存活。果子形狀像人的手,有指,所以俗稱佛手柑。有長一尺四五寸的,皮像橙柚,而且厚皺,光澤。果的顏色像瓜,生綠熟黃。味道甘甜而帶辛味,清香襲人。南方人將其雕刻花鳥,或蜜煎作果品吃。放在幾案上,供玩賞。

皮瓤〔氣味〕味辛、甘,無毒。〔主治〕主下氣,除心頭痰水。煮酒喝,治痰氣咳嗽。煎水,治心下氣痛。根葉與皮相同。

金橘

【釋名】又叫金柑、盧橘、夏橘、山橘、給客橙。

【集解】[時珍說生長在吳粵、江浙、川廣一帶。其樹像橘,不太高大。五月開白花、結果,秋冬果黃而熟,大的超過一寸,小如指頭,體長而皮堅,肌理細瑩,生的呈深綠色,熟後則呈金黃色。它的味酸甜,而且芳香可愛,糖造、蜜煎都很理想。《魏王花木誌》載,蜀地的成都、臨邛、江源等地有金柑。像橘又不是,像柚卻又香。夏季、冬季,開花結果。果像彈丸、櫻桃,全年都能吃到。另外,劉恂《嶺表錄》載,山橘果大的像土瓜,小的像彈丸,樹小葉綠,夏天結果冬天成熟,金色,皮薄味酸,能破氣。蓉、廣人將它連枝一起貯藏,加入好醋後更加香美。韓彥直《橘譜》載,金柑出自江西,北方人不認識。景中年開始傳到汴都後,因溫成皇後特別愛吃,才使它逐漸貴重起來。把它貯藏在綠豆中可經久不變色味。還有山金柑,又叫山金橘,俗名金豆。樹隻有一尺來高,果像櫻桃,裏麵隻有一顆核。都可以用蜜浸,香味清美。以上各種說法,都指的是現在的金橘,而同類居異種。

【氣味】味酸、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下氣快膈,止渴解酒醉,辟臭。皮的效果更好。

枇杷

【釋名】[宗說葉似琵琶,故名。

【集解】[頌說襄、漢、吳、蜀、閩、嶺、江西南、湖南北都有。樹高一丈多,枝肥葉長,大如驢耳,葉背麵有黃毛,陰密婆娑可愛,四季都不凋落。隆冬開白花,到三四月結出像球一樣的果,初時大如彈丸,熟時色如黃杏,微有毛,皮肉很薄,核大如茅栗。[時珍說楊萬裏詩雲:大葉聳長耳,一枝堪滿盤。荔枝分與核,金橘卻無酸。另有古詩:摘盡枇杷一樹金。

【氣味】味甘、酸,性平,無毒。

【主治】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吐逆,退上焦熱,潤五肺。多吃發痰熱,傷脾。與烤肉和熱麵一起吃,會使人患黃病。

葉〔氣味〕味苦,性平,無毒。〔主治〕煮水喝,主治突然噯氣不止,下氣。嚼葉咽下也可,治嘔吐不止、婦人產後口幹,枇杷還治渴疾、肺氣熱咳及肺風瘡、胸麵上瘡。能和胃降氣,清熱解暑毒,療腳氣。

花〔主治〕治頭風,鼻流清涕。花和辛夷各等分研末,用酒送服二錢,每天服二次。

木白皮〔主治〕生嚼咽汁,止吐逆而不下食,煮汁冷服更好。

【附方】1.肺熱咳嗽。用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櫻桃大。飯後和臨臥時各含化一丸,很見效。2.反胃嘔噦。用枇杷葉(去毛,炙)、丁香各一兩,人參二兩,研為末。每服三錢,加水一碗、薑三片煎服。3.鼻血不止。用枇杷葉去毛,焙、研為末。每服一二錢,茶送下。一天服二次。4.酒赤鼻。用枇杷葉、梔子仁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一天服三次。5.痔瘡腫痛。用枇杷葉(蜜炙)、烏梅肉(焙),共研為末。先以烏梅湯洗過患處,然後藥末敷上。

楊梅

【釋名】也稱朹子。

【集解】[誌說生長在江南、嶺南山穀。樹像荔枝樹,但葉子細小、葉背色青。果子的形狀像水楊子,生青熟紅,肉在核上,沒有皮殼。四五月采收。南方人將其醃藏成果脯後寄給北方的親朋。[時珍說楊梅的樹葉像龍眼和紫瑞香,冬天不會凋楊梅枯。二月開花結果,果子的形狀像楮果子。五月成熟時,有紅、白、紫三種顏色,從肉多而核小這點來說,紅的比白的好,紫的又比紅的好,鹽藏、蜜漬、糖收都很好。東方朔《林邑記》載,林邑有楊梅,像杯碗一樣大,青時極酸,熟了則像蜜一樣甜。用來釀酒,號稱梅香酐,很是珍貴。讚寧《物類相感誌》說,桑樹上嫁接過的梅不酸。如楊梅樹生癩,用甘草釘釘上則無。這都是物性的妙用。

【氣味】味酸、甘,性溫,無毒。

【主治】止渴,和五髒,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燒成灰服,斷下痢。鹽藏而食,祛痰止嘔吐,消食下酒,常含一枚咽汁,利五髒下氣。幹後製成屑,喝酒前服方寸匕,止吐酒。

核仁〔主治〕治腳氣。[時珍說據王性之《揮塵錄》載,會稽楊梅為天下之冠,童貫苦於腳氣,聽說楊梅仁可以治,郡守王嶷便送了五十石,童貫用後便好了。取仁法:用柿漆拌核而曬,核會自己裂開。

樹皮及根〔主治〕煎湯,洗惡瘡疥癬。煎水,漱牙痛。口服,解砒毒。燒成灰調油,塗燙傷燒傷。

【附方】1.下痢不止。用楊梅燒過,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2.頭痛不止。用楊梅為末,以少許入鼻取嚏,有效。3.一切損傷止血生肌。用鹽藏楊梅和核搗如泥,做成小塊收存。凡遇破傷,好以小塊研末敷塗,甚效。4.惡瘡疥癬。用楊梅樹皮及根煎湯洗。5.牙痛。用楊梅樹皮及根煎水含漱。

櫻桃

【釋名】也稱鶯桃、含桃、荊桃。[宗說《禮記》中“仲春,天子以含桃薦宗廟”指的即此。所以王維詩雲:才是寢園春薦後,非幹禦苑鳥銜殘。

【集解】[頌說櫻桃到處都有,洛中出產的最好。櫻桃樹大都枝繁葉茂,綠樹成蔭,比很多果實熟得早,所以古人都珍愛它。它的果熟後,顏色深紅色的稱作朱櫻;紫色,皮中有細黃點的,又稱作紫櫻,味最甜美;還有紅黃光亮的,叫做蠟櫻;小而紅的櫻珠,味都不及紫櫻。最大的櫻桃,像彈丸,核小而肉厚,十分難得。[時珍說櫻桃樹不太高。初春開白花,繁英如雪。葉圓,有尖和細齒。一根枝上結果子數十顆,三月熟時須有人守護,否則會被鳥吃得所剩無幾。櫻桃用鹽藏、蜜煎都可以,或者同蜜搗爛做糕食,唐人做酪而吃。林洪《山家清供》載,櫻桃淋了雨,裏麵會長蟲,人看不見,用水泡很久後才會全部出來,這時才可以吃。試驗一下果真如此。

【氣味】味甘、澀,性熱,無毒。

[詵說多食會發熱,有暗風的人不能吃,吃後即發。[李鵬飛說還會傷筋骨,敗血氣。

【主治】主調中,益脾氣,養顏,美誌,止泄精、水穀痢。

【發明】[宗

說小兒吃得過多,肯定會發熱。此果三月底、四月初成熟,得春發正陽之氣,所以性熱。[震亨說櫻桃屬火,性大熱而發濕。曾患過熱病和喘嗽的人,吃了立即會病,而且有病死的可能。[時珍說據張子和《儒門事親》載:舞水一富家有二個孩子,好吃紫櫻,每天一二升。半月過後,大的發肺癰,小的發肺瘺,相繼死去。唉!百果生長出來,是養人而不是害人的。富貴人家放縱他們的嗜欲而至死,難道是天命如此嗎?邵堯夫在詩中寫道“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真是格言啊。至此,寇、朱二人的話也得以驗證了。王維詩雲“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即是說跟寒物一起吃可解其熱。

葉〔氣味〕味甘,性平,無毒。〔主治〕治蛇咬,將葉搗成汁喝,並敷。

花〔主治〕治麵黑粉刺。

枝〔主治〕治雀斑,將枝同紫萍、牙皂、白梅肉研和,每日用來洗臉。

東行根

銀杏

【釋名】又叫白果、鴨腳子。

【集解】[時珍說最早出產於江南,葉子像鴨掌,所以取名鴨腳。宋朝初期開始進貢,因它的形狀像小杏,而核是白色的,所以改叫銀杏。現在叫白果。梅堯臣作詩:鴨腳類綠李,其名因葉高。歐陽修詩雲:絳囊初入貢,銀杏貴中州。的確如此。銀杏生於江南。樹高二三丈。葉薄縱理,儼如鴨掌形,有刻缺,葉麵綠而背麵淡綠。二月開花成簇,青白色,由於在夜晚二更開花,隨即又謝落,所以人們很難見到。一根枝上結果百十來個,形狀像楝子,經霜才熟,可搗爛去肉取它的核做果品。其核兩頭尖,有三個棱角的為雄,二個角的為雌。核仁嫩時呈綠色,久了則會變黃。必須將雌雄一起種,兩樹相望,這樣才會結果;雌樹靠水種也可以;或者在雌樹鑿一個孔,放進一塊雄木並砧起來,也能結果。陰陽感應之妙如此。其樹存活期長,肌理白膩,占卜的人用它來刻符印,說是能召使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