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卷果部3(1 / 3)

第十卷果部3

胡椒

【氣味】也稱昧履胡椒支。

【集解】[恭說出產於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形狀像鼠李子。用來做調料的,味道很辛辣,與秦椒、蜀椒等比起來,感覺更好些。[慎微說《酉陽雜俎》記載,胡椒,出產於摩伽陀國,那兒的人叫昧履支。它的樹苗蔓生,枝很柔軟,葉子長寸半。有的細條與葉子一樣長,每條上都結子,並且是兩兩相對而生。胡椒樹的葉子早晨張開,晚上合攏,並且將胡椒子裹在裏麵。樹形象漢椒,味道很辛辣,六月是采摘的季節,現在已經成為人們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時珍說胡椒,現在南部很多國家以及交趾、雲南、海南等地都有。依附在樹上攀緣到高處,現架成棚引藤。葉子像扁豆、山藥等類植物。正月開黃白色的花,結出的胡椒子很多,纏繞在藤蔓上,形狀像梧桐子,也是沒有核,生的時候是青色,熟後變為紅色,青的更辣。四月熟透,五月開始收,曬幹後變小。現在中國人的食品中大多都要用它,已成為生活日用品了。

【氣味】味辛,性大溫,無毒。

【主治】主下氣溫中,能去痰,除髒腑中的冷氣,去胃口的虛冷氣,積食不消化,霍亂氣逆,心腹疼痛,冷氣上衝。可調和五髒,壯腎氣,治冷痢,殺死一切魚、肉、鱉、蕈中的毒。能治冷積陰毒,牙齒腫痛。

【發明】[震亨說胡椒屬於火性,性很燥,吃了胸腹舒暢,喜歡吃它的人很多。長時期吃它,對脾、胃、肺損傷很大。[時珍說胡椒大辛熱,純屬陽性物,腸胃寒濕的人適宜吃。火氣大的病人吃了,動火傷氣,深受其害。我從小就很喜歡吃胡椒,每年都得眼病,但從來沒有懷疑是它的原因。後來漸漸認識到它的弊端,所以下決心要斷絕吃它,隨後眼病也好了。有的才吃一兩粒,立即便昏澀,這是以前從來沒有吃過的人。大概也是辛味走氣,熱又助火,胡椒的火氣味道都很重的緣故。有咽喉腫痛,口齒生瘡的病人,應當忌食。

【附方】1.心腹冷痛。用胡椒二十粒,淡酒送服。心下大痛者,用椒五十粒、乳香一錢,研勻,男用生薑湯、女用當歸酒送下。2.霍亂吐瀉。用胡椒五十粒、綠豆一百五十粒,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木瓜湯送下。3.反胃吐食。用胡椒在醋中泡過,取出曬幹,反複七次,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醋湯送下。又方:用胡椒七錢半、煨薑一兩,水煎,分二次服。又方:用胡椒、半夏(開水泡過),等分為末,加薑汁和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送下。4.赤白痢。用胡椒、綠豆,各依病人一歲用一粒,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赤痢用生薑湯,白痢用米湯送下。5.大小便閉。用胡椒二十粒,打碎,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去渣,添入芒硝半兩,煎化後服下。6.兩脅積塊,氣逆喘急,日潰成癰。用胡椒二百五十粒,蠍尾四個、生木香二錢半,共研末,加粟米飯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桔皮湯送下。此方名“磨積丸”。7.驚風,眼珠內釣。用胡椒、木鱉子仁,等分為末,加醋調黑豆末,共搗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十丸,荊芥湯送下。8.傷寒咳逆,日夜不止。用胡椒三十粒(打碎)、麝香半錢,加酒一杯,煎成半杯,熱服。9.風蟲牙痛。用胡椒、蓽茇,等分為末,加蠟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又方:用胡椒九粒、綠豆十一粒,布裹捶碎,用絲布裹一粒,放在患處咬定,涎出吐去,即愈。10.婦女血崩。用胡椒、紫檀香、鬱金、茜根、小蘖皮,等分為末,加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阿膠湯送下。11.沙淋、石淋。用胡椒、樸硝,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開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二拗散”。

吳茱萸

【釋名】[藏器說茱萸南北都有,入藥以吳地為佳,故名。

【集解】[別錄說生長於上穀和冤句一帶,九月九日采摘。[頌說現在許多地方都有,長江和淮河流域,四川、武漢一帶尤其多。樹高有一丈多,樹皮呈青綠色。樹葉像椿樹葉,但要大些、厚些,顏色顯紫。三月開紅紫色的小花,七月、八月結出像花椒子一樣的果實,嫩時顯淡黃色,熟透後變成深紫色。《風土記》中寫道:九月九日,人們習慣折茱萸戴在頭上,用來避邪氣。從前汝南桓景隨費長房學道。長房告訴他說:九月九日你家有大禍臨頭,你必須馬上趕回去,每人做一個深紅色的袋子,裏麵放上茱萸係在臂上,然後到高高的地方飲菊花酒,這樣災難就可消除。汝南桓景按他所說的做了,九月九日帶領全家登上高山,飲菊花酒。傍晚回到家,看到雞、吳茱萸狗、牛、羊都突然死了。長房聽說了這件事後說:這些牲畜代替你們受難。所以人們就習慣了到九月九日這一天,頭上插茱萸,登上高處飲酒,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罷了。[時珍說茱萸的樹枝長得粗,但很柔軟,葉子長得長並有皺,它的果實長在樹梢,很多果子結成一簇,果實中沒有核,與花椒不同。《淮南萬畢術》中說,井台上適宜種植茱萸,葉子落在井水中,人飲用了這種水不得病。在屋裏掛上茱萸子,可以避鬼怪。《五行誌》說:房屋的東麵和西麵種白楊、茱萸,能增年益壽,避害除邪。

【氣味】味辛,性溫,有小毒。[思邈說閉口的吳茱萸有毒。多吃了吳茱萸會傷神動火、眼昏、長瘡。

【主治】溫中下氣,能止痛除濕氣,還能治由於血滯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麻木。去逐邪風,可治皮膚和皮下肌肉的病。因受寒熱引起的咳嗽、嘔吐也可治。吳茱萸還能利五髒,去痰止咳,排冷氣,治消化不良、受冷氣後心腹疼痛、霍亂轉筋、胃受涼、腹痛腹瀉、婦女產後心痛。能治全身疼痛麻木,腰腳軟弱,通氣,治痔瘡。能殺三蟲,殺惡蟲毒,治齲齒,治傳說中鬼怪引起的長期發燒等症。解婦女產後餘血,排腎氣、腳氣水腫,舒經活絡,起陽健脾,開胃消食。治反酸,也可治氣閉不省人事。治流口水、頭痛、陽毒腹痛,疝氣。

【發明】[時珍說茱萸辛熱,能散能溫;苦熱,能燥能堅。所以它所治的病,能散寒溫中,使濕氣幹燥,鬱濕化解。從前有個中丞常子正,基於不能飲用東西,每當多吃或陰晴季節變化,病十日發作一次,感到頭疼背寒,嘔吐酸水,多日臥床不起不吃,求醫服藥也不見效。宣和初年,做了順昌司祿,在太守蔡達道席上,得到了吳仙丹藥方。服用後,就再也沒有發作。每當感到飲食過飽,腹脹時,服用五十、七十顆便好了。過一會兒,小便中還能聞到有茱萸味,飲的酒也隨小便排出。前後吃過的藥很多,效果都不如這種藥。藥方是:用吳茱萸熱水泡七次,茯苓等分為末,煉成梧子大小的蜜丸。每次用熱水送服五十顆。楊嵋川藥方是:用茱萸浸酒三宿,再與茯苓末拌在一起,曬幹,每次用溫酒送服一百顆。有咽喉口舌生瘡的,用醋調茱萸末,貼在兩足心,一晚上就會好。吳茱萸性雖熱但能引熱下行,這就是能治病的原因。

【附方】1.中風(口角偏斜,不能語言)。用茱萸一升、薑豉三升、清酒五開,合煎開數次,冷後每服半升。一天服三次,微汗即愈。2.全身發癢。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溫擦洗,癢即停止。3.冬月感寒。用吳茱萸五錢煎湯服,以出汗為度。4.嘔吐、胸滿、頭痛。用茱萸一升、棗二十枚、生薑一兩、人參一兩,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吳茱萸湯”。

5.心腹冷痛。用吳茱萸五合,加酒三升煮開,分三次服。6.小腸疝氣(偏墜疼痛,睾丸腫硬,陰部濕癢)。用吳茱萸(去梗)一斤,分作三份。四兩泡酒,四兩泡醋,四兩泡水,四兩泡童便。經一夜後,都取出焙幹,加澤瀉二兩,共研為末,以酒和粉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鹽湯或酒送下。此方名“奪命丹”,亦名“星鬥丸”。7.婦女陰寒,久不受孕。用吳茱萸、川椒各一升,共研為末,加煉蜜做丸子,如彈子大。以綿裹納入陰道中,令子宮開即可受孕。8.胃氣虛冷,口吐酸水。用吳茱萸在開水中泡七次,取出焙幹,加幹薑(炮)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熱湯送下。9.轉筋入腹。用茱萸(炒)二兩,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得瀉即愈。10.老人多年水泄。用吳茱萸三錢,泡過,取出,加水煎,放一點鹽後服下。11.赤白痢(脾胃受濕,下痢腹痛,米穀不化)。用吳茱萸、黃連、白芍藥各一兩,同炒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戊己丸”。又方:用川黃連二兩、吳茱萸二兩(湯浸七次),同炒香,分別研為末,各與粟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收存備用。每服三十丸。赤痢,以甘草湯送服黃連丸;白痢,以幹薑湯送服茱萸丸;赤白痢,兩丸各用十五粒,米湯送下。此方名“變通丸”。又方:用吳茱萸二兩、黃連二兩,同炒香,各自為末。以百草霜末二兩,加飯同黃連做成丸子;以白芍藥末二兩,加飯同茱萸做成丸子,各如梧子大,收存備用。每服五十丸。赤痢,以烏梅湯送服連霜丸;白痢,以米湯送服茱芍丸;赤白痢,兩種藥丸各服二十五粒。此方名“二色丸”。12.腹中積塊。用茱萸一升搗爛,和酒同煮,取出包軟布中熨積塊處,冷則炒熱再熨。塊如移動,熨也移動,直至積塊消除。13.牙齒疼痛。用茱萸煎酒含漱。14.老小風疹。用茱萸煎酒塗搽。15.癰疽發背。用吳茱萸一升搗為末,加苦酒調塗布上貼患處。16.寒熱怪病(發寒發熱不止,幾天後四肢堅硬如石,敲起來發銅器聲,日漸瘦弱)。用茱萸、木香等分,煎湯服。

食茱萸

【釋名】也叫艾子、越椒、辣子。

【集解】[頌說出產於閩中江東一帶。樹像樗一樣高大,樹莖間有刺。它的子很辛辣就像花椒一樣,南方醃製成果品保存,有的也寄給遠方的親人或朋友。食茱萸,南北方都有。樹木一般都很高大,有的高達一百多尺。枝莖是青黃色,上有小白點,葉子像油麻葉,開黃色的花。適宜放入食物的湯類中,能發出辛香味。[時珍說辣子,樹高葉大,黃花綠子,一簇一簇長在樹枝上。味道辛中帶苦。當地人八月采摘,搗爛,過濾後取到幹淨的汁,放在石灰中攪拌,做成的叫辣米油,放在食物中,吃起來辛香但螫嘴巴。

【氣味】味辛、苦,性大熱,無毒。

【主治】功能與吳茱萸相同,主治心腹受了冷氣後疼痛、中惡,能除咳嗽、嘔吐,能去五髒六腑的冷氣,溫中,效果很好。治療蠱毒飛行落在喉口的人,刺破後用茱萸子來擦傷口處,擦出血,吐掉口水和唾沫。煮水喝,能去因受冷引起的腹病、消化不良,殺腥味。治痢疾,白帶多,暖胃燥濕。

鹽麩子

也稱鹽膚子、鹽梅子、木鹽、天鹽、叛奴鹽、酸桶。

【集解】[藏器說生長於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以及四川的山穀中。樹的形狀像椿樹,七月子結成穗,顆粒像小豆,上麵還有鹽像雪一樣,可以調湯用。嶺南人把子碾成未來吃,味道又酸又鹹可止渴,防瘴氣。很多,樹的形狀如椿樹,葉子是兩兩相對而生,葉子味道是酸的。正葉的下麵,枝節兩邊,有直葉貼在樹幹上,像古時候箭的羽毛一樣。五六月份開青黃色的花成穗,一枝上開得很多。七月份開始結子,像細豆一樣大,樣子是扁的,生時青色,熟後變為微紫色,它的核是淡綠色,形狀像人的腎髒。核外麵包著的一層薄皮上附有一層鹽,小孩子喜歡吃,雲南、四川人采集起來叫做木鹽。葉子上長有蟲,結成五倍子,八月取下來。《後魏書》說,勿吉國,水氣中含有鹹味,凝結在樹上,變成鹽,說的就是這種東西。與鹽麩子相類似的還有鹹平樹、鹹草、酸角等。

【氣味】味酸、鹹,性微寒,無毒。

【主治】主消痰去瘧,治咽喉熱腫,止渴,解酒毒,治黃疸及寒熱咳嗽,生發去頭屑。生津降火、化痰潤肺,滋潤膀胱,消毒止瀉,收汗,治風濕眼病。

根白皮〔主治〕各種骨鯁。方法是用醋煎濃汁飲下。曾有人被雞骨所鯁,用此法服三碗,骨便吐出。

醋林子

【釋名】[時珍說以味得名。

【集解】[頌說生長於四川邛州山野的樹叢中。樹高有一丈多,枝葉長得繁茂。三月開白花,四月出果。九月、十月子熟,幾十顆堆在一起,生的呈青色,熟了變成紅色,有點像櫻桃但蒂短些。成熟後采集來,陰幹,連核一起吃。當地人用鹽和醋醃製後收藏起來,當作水果吃。它的葉子味道酸,外國人采摘,放點鹽與魚煮在一起吃,說比醋的味道還好。

【氣味】味酸,性溫,無毒。

【主治】治久痢不好以及痔瘡帶血,腹中有蛔蟲,腹痛,小兒麵黃肌瘦,腹部膨大,腹內有寄生蟲,腹部脹滿,飲食沒有節製,消化不良所引起的病。把醋林子搗成末,用酒送服少許效果很好。用鹽、醋醃製保存,吃了可生津液,醒酒止渴。吃多了,使人口舌粗澀。

【釋名】也稱苦梌、檟、、荈。[頌說早采為茶,晚采為茗,蜀人叫做苦茶。[時珍說荼,即古茶字。《詩》雲:誰謂茶苦,其甘如薺。

【集解】[《神農食經》說生長在益州和山陵道旁,冬天不死。[頌說現在閩、浙、蜀、江、湖、淮南山中都有,通通叫做茶。春天開始生嫩葉,蒸了再用微火烘,除苦水,就可飲用。與古人的吃法不相同。陸羽《茶經》說,茶是南方嘉木。從一尺二尺到數十尺,巴山、川、陝山中有兩人合抱的砍倒後采摘。木如瓜蘆,葉像梔子,花像白薔薇,蒂像丁香,根像胡桃。上等的生在爛石中,中等的生在礫土中,下等的生在黃土中。種植的方法就像種瓜一樣。三年可采。陽崖陰林:紫色的好,綠色的次之;筍的好,芽的次之;葉子卷的好,舒展的次之。在二、三、四月間,茶的筍生於爛石之間,長出四五寸。像蕨開始抽條,淩露采摘。茶之牙者,長在薄叢上,有三、四、五枝,在枝頂采茶,采後蒸了再烘幹,有各種各樣的。真茶性冷,隻有蒙山茶溫而主疾。毛文錫《茶譜》說,蒙山有五頂,上有茶園,中頂叫上清峰。從前有位僧人得病很長時間,遇到一位老人告訴他,蒙山的中頂茶,在春分前後,多找幾個人,等到雷聲發作時,開始采,采三天停止。如果能采到一兩,用當地的水煎服,即能祛病根,采得二兩馬上病就好,采得三兩身體更加健壯,采得四兩就四頂茶園,采茶容易。隻有中峰草木繁密,雲霧蔽日,猛獸經常出沒,所以人不易去,因此很名貴,製作也說陸羽有《茶經》,丁謂有《北,毛文錫有《茶譜》,蔡宗顏有《茶對》,都很詳細。古人說茶是雀舌、麥顆,說它非常嫩,又有新芽一發,便長一寸多。像針一樣粗的是上品,因它的根幹及水土營養成分非常豐富的緣故。

雀舌、麥顆又在其下,過去的人不知道。[時珍說茶有野生和種生兩種。種生用子,有指頭大小,圓形黑色的,它的仁放在口中,開始甜而後味苦,最戟人喉,閩人用來榨油吃。二月下種,一坎放百顆才生一株,大概是空殼多的緣故。茶樹怕水和太陽,適宜生長在坡地蔭處。清明前采最好,穀雨前采次之,以後的都是老茗了。采、蒸、揉、焙,製作都有方法,詳見《茶譜》。茶雖是一般的樹木,但可以換來老百姓的日用百貨,又能納朝廷的賦稅,好處太多了。據考證,大約是唐人開始崇尚茶,茶的品種越來越多。以雅州的蒙頂、石花、露芽、穀芽為最好。建寧的北苑龍風團是貢品。四川則是東川的神泉、獸目、硤州的碧澗、明月,夔州的真香,邛州的火井、思安,黔陽的都濡,嘉定的峨眉,瀘州的納溪,玉壘的沙坪。楚地有荊州仙人掌,湖南的白露,長沙的鐵色,蘄州蘄門的團麵,壽州霍山的黃芽,廬州的六安、英山,武昌的衡山,嶽州的巴陵,辰州的漵浦,湖南的寶慶、茶陵。吳越一帶,有湖州顧諸的紫筍,福州方山的生芽,洪州的白露,雙井的白毛,廬山的雲霧,常州的陽羨,池州的九華,丫山的陽坡,袁州的界橋,睦州的鳩坑,宣州的陽坑,金華的舉岩,會稽的日鑄。以上都是產茶有名的地方。現在蘇州的虎丘茶,清香風韻,得天然妙處,飲之骨爽神怡,已經全國聞名,價格與銀子差不多。此茶多為山僧收采販賣,確為吳中佳產。其次的天池茶,味雖稍差,但雨前采摘的也很珍貴。其他還很多,但被混雜的也多。按陶隱居注苦茶雲:酉陽、武昌、廬江、晉陵皆有好茗,飲了對人有好處。除了茶還有木葉、天門冬苗、菝葜葉,飲後對人都有好處。其餘飲後冷利。巴東縣有真茶,飲後人不眠。習俗中多煮檀葉及大皂李葉作茶飲,也冷利。南方有瓜蘆木,也像茗,今人采櫧、櫟、山礬、南燭、烏藥諸葉皆可飲用,來假冒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