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四卷介部(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說在八九

月蟹出穴望水時,一見其出水便拾撿,夜晚則可以持火照明而捕捉,這時的蟹,豐滿肥厚。

【修治】[時珍說凡將蟹生烹,鹽藏糟收,酒浸或醬汁浸,都為佳品。但久放容易枯槁沙蝕,見燈光也易枯槁,遇椒容易腐爛。得白芷則蟹黃不散,同蔥及五味子煮食則顏色不變。

蟹〔氣味〕味鹹,性寒,有小毒。〔主治〕治胸中邪氣,熱結作痛,口眼歪斜,麵部浮腫。能養精益氣,解散毒。產後腹痛血不下的,同酒食。筋傷骨折的,生搗後燦爛貼在患處。小兒囟門不合,將蟹的前腳同白及末搗後塗用,直到合為止。能治瘧疾、黃疸。將汁滴入耳中,治耳聾,且能解藥物及鱔魚毒。

蝤蛑〔氣味〕味鹹,性寒,無毒。〔主治〕能解熱。煮食,治小兒腹部腫塊。

蟛蜞〔氣味〕味鹹,性冷,有毒。〔主治〕取其脂膏,可治濕癬疽瘡。

石蟹〔主治〕將它搗爛後擦疽瘡,立愈。

蟹爪〔主治〕主破胞墮胎,下死胎,辟邪氣。

殼〔主治〕燒存性,用蜜調,可塗凍瘡及蜂咬傷。用酒送服,可治療婦女產後腹痛,非經期陰道流血。能消積。

鹽蟹汁〔主治〕含一滿口,慢慢咽下,治咽喉腫痛。

【發明】[慎微說蟹隻能寄生在蛇、鱔的洞穴中。所以吃鱔中毒的人,吃蟹即解,這是物性相畏的原理。沈括《夢溪筆談》載,關中無蟹,當地人覺得它的形狀很怪,便收幹的來辟瘧疾。[時珍說各種蟹的性都冷,也無什麼毒,作菜肴極佳,拌以薑、醋,邊品嚐醇酒,邊手持蟹爪,咀嚼蟹黃,真是獨具風味!有什麼毒呢?嗜好吃蟹的人每頓吃十餘隻,並且葷膻相雜,飲食過量而傷腸胃,導致腹瀉嘔吐,這也是必然,卻將過錯咎於蟹,蟹又有什麼過錯呢?《夷堅誌》載,襄陽有一盜賊,被生漆塗兩眼後,不能看見東西。有一個農村老頭見了,讓人找來石蟹,搗碎濾汁點眼,則生漆隨汁流出而瘡口愈合。

鱟魚

【集解】[藏器說生長在南海。不論大小,總是雄雌相隨。雌的沒有眼睛,隻有和雄地在一起才能生存。雄的一死,雌的也就馬上死去。[時珍說鱟魚鱟魚的形狀像惠文帽或熨鬥,寬一尺有餘。其甲殼晶瑩滑利,色青黑,背如鏊,平坦且中間稍凸起,眼睛長在背上,嘴巴在腹下,頭像蜣螂。它有十二隻腳,像蟹一樣長在腹部的兩側,長的有五六寸。其尾巴有一二尺長,上麵有三條棕色的隆起帶。它的背上有像角一樣的骨頭,高七八寸,像石珊瑚。每次過海,都是背靠背,乘風而遊。它的血為綠色。腹內有像黍米一樣的子,可用來作醋醬。尾部有如粟米的珠。爬行時,雌的常背著雄的,失去雌的,雄的就不能動了。所以漁人隻要能捉到雌的,就必定能得到雄的。雄的小而雌的大。將它們放入水中,雄浮雌沉。因此東南沿海的人在婚禮之時常常用它。鱟魚喜歡藏伏在沙土上,也能飛躍。它的皮殼很堅硬,可用來做帽子,也可以曲折成杓,放入香中能助香氣,但燒它的脂會招來老鼠。它生性畏蚊,被蚊蟲叮咬即死。又懼怕光線,被光線一射也會死亡。可它常常出來曬太陽,竟也安然無恙。南方人將它的肉作醬。小的鱟魚有毒,忌吃。

肉〔氣味〕味辛、鹹,性平,有微毒。〔主治〕治痔瘡,且能殺蟲。

尾〔主治〕燒焦研末,治便血,白帶過多,及產後痢。

膽〔主治〕治大風癩疾,殺蟲。

殼〔主治〕治積年咳嗽。

牡蠣

【釋名】又叫牡蛤、蠣蛤、古賁。[時珍說它屬於蛤蚌類動物。有胎生和卵生兩種形式。隻有雄的,沒有雌的,絕無僅有,故得此名。叫蠣,是說它粗大。

【集解】[頌說如今海邊都有。尤其以東海、南海為多,都附著在石頭上。像房子一樣相連,稱為蠣房。剛生長時隻有拳頭大,逐漸向四麵生長,直到一兩丈長,漫布於岩石之上,形狀像山,俗稱山。它身

體有二房,每個房內有一塊肉,大房如馬蹄,小房像人的手指頭。每次漲潮,它的房門都打開,若有小蟲進入,則合上房門,以充饑。漁民得到它後,鑿開它的小房,並用烈火燒,挑出房中的肉當食品吃,味道鮮美且益人,所以把它當作很珍貴的海味。

肉〔氣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煮食,可治虛損,且能調中,解丹毒及婦人血氣。拌以薑、醋生吃,治丹毒,酒後煩熱,止渴。炙食可以美容。

殼〔氣味〕味鹹,性平、微寒,無毒。〔主治〕治傷寒寒熱、溫瘧、風瘧,消驚恚怒氣,除急性或慢性淋巴結核、女子白帶含血。長期服用,能壯筋骨,辟邪,延年益壽。除去留在骨節和榮衛之間的結熱、虛熱、心中煩滿疼痛氣結。能止汗止渴,除淤血,治泄精,充實大小腸,止大小便頻繁。還可治咽喉腫痛、咳嗽胸脅下結塊熱。以之做成粉擦身,可止大人、小孩盜汗。治陰虛盜汗還可與麻黃根、蛇床子、幹薑為粉。又治風瘧及鬼邪纏身。能補腎安神去煩熱,治男子虛勞、小兒驚癇。還可化痰軟堅,清熱除濕,治疝瘕積塊,甲狀腺腫大。

【附方】1.心脾氣痛,有痰。用牡蠣煆成粉,酒送服二錢。2.瘧疾寒熱。用牡蠣粉、杜仲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3.氣虛盜汗。用牡蠣粉、杜仲等分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4.產後盜汗。用牡蠣粉、麥麩(炒黃)等分。每服一錢,豬肉湯調下。5.消渴飲水。用黃泥封固牡蠣,煆赤,研為末。每服一錢,活鯽魚煎湯調下。6.百合變渴(由傷寒轉成百合病,如寒無寒,如熱無熱,欲臥不臥,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一般服藥則有吐瀉,變成渴疾,久治不愈)。用牡蠣(熬)二兩、栝樓根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米湯調下。一天服三次。7.病後常流鼻血。用牡蠣十分、石膏五分,共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亦可加蜜作丸子吃,一天三次。8.小便淋閉(服治血藥無效者)。用牡蠣粉、黃檗(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小茴香湯送下。9.小便數多。用牡蠣五兩燒灰,加小便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極效。10.夢遺便溏。用牡蠣粉,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11.陰囊水腫。用牡蠣煆粉二兩、幹薑(炮)一兩,共研為末,冷水調糊敷上。不久,囊熱如火。藥幹即換,至小便通暢。又方:用蔥汁、白麵同調。小兒不用幹薑。12.月經不止。用牡蠣煆過研細。加米醋揉成團,再煆再研,加米醋調艾葉末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醋艾湯送下。13.刀傷出血。用牡蠣粉敷塗。14.癰腫初起。用牡蠣粉末調水塗搽,藥幹即換。15.男女瘰鬁。用牡蠣煆過,研為末。取四兩,加玄參末三兩,和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盡除根。又方:瘰鬁不知已破未破,用牡蠣四兩,甘草一兩為末。每服一錢,飯後服,茶湯調下,其效極驗。

【集解】[時珍說蚌的品種很多。如今江河湖泊處處都有。其中尤以洞庭湖和江漢平原居多。大的蚌約有七寸長,形狀如牡蠣;小的像石決明。它的肉可供食用。殼可製成粉末,當地人都印成錠出售,稱為蚌粉,古人稱為蜃灰,用來裝飾牆壁和封墓穴,就像今天用的石灰一樣。

肉〔氣味〕味甘、鹹,性冷,無毒。〔主治〕能除熱止渴,解酒毒,清肝熱,明目除濕。能治婦女勞損下血、白帶過多、痔瘺,解丹石毒。放入黃連末取汁,點眼,可治耳眼紅腫、視物不明。

蚌粉〔氣味〕味鹹,性寒,無毒。〔主治〕能治各種疳痰,止痢及嘔吐呃逆。

【附方】1.痰飲咳嗽。用蛤粉在新瓦上炒紅,加青黛少許,每服二錢,淡齏水(滴入麻油數點)調服。2.反胃吐食。用蚌粉二錢,和生薑汁一碗搗勻,米醋調服。3.炭疽赤腫。用蚌粉調醋塗搽,藥幹即換。4.雀目、夜盲。用蚌粉三錢,研為末,水飛過,放入一片切開的豬肝中,紮定。以第二道淘米水煮七分熟。另取蚌粉蘸食,以汁送下,一天一次。5.腳趾濕爛。用蚌粉幹搽。極驗。

馬刀

【釋名】也稱馬蛤、齊蛤、單姥。

【集解】[韓保升說原生長在江河湖泊中,是細長的小蚌。長三四寸,寬五六分,形狀像刀。[頌說今到處都有,泥沙中也多見,漁人捕而作食。

肉〔氣味〕味甘,性冷,無毒。〔主治〕主明目除熱,止渴,解酒毒,治療婦人勞損下血,功用大抵與蚌相同。

殼〔氣味〕味辛,性微寒,有毒。〔主治〕主婦人非經期陰道流血、寒熱,破石淋,殺禽獸、賊鼠。除五髒間鬱熱,止煩滿,補中,去四肢冰冷通利關節,能祛痰,消甲狀腺腫大,治痔鬁癭瘤。

【釋名】又叫扁螺。

【集解】[藏器說到處都產。色黑,體小如蚌。能預測風雨的到來,且能飛動。[時珍說現在蘇州東北的陽城,盛產蜆。

肉〔氣味〕味甘、鹹,性冷,無毒。〔主治〕治流行病,開胃。解丹石毒及疔瘡,除濕氣,通乳汁,糟醃煮食都很好。將生肉浸過取汁,可洗疔瘡。能除暴熱,明目,利小便,治熱氣腳氣濕毒,解酒毒、目黃。浸汁服,能治消渴。

殼〔氣味〕味鹹,性溫,無毒。〔主治〕止痢,治陰瘡及遺精泄精、反胃。燒灰服,治反胃吐食,能化痰止嘔,除心胸痰水。治吞酸心胸及暴嗽。燒灰,能塗一切濕瘡。

珍珠

【釋名】又叫真珠、蚌珠。

【集解】[李說出自南海,是石決明所產的。[時珍說《南越誌》載,珠有九品:以五分至一寸八九分者為大品,光彩好;一邊小平似覆釜的,名

珠;次則走珠、滑珠等品。凡是蚌聽到雷聲就痢瘦。它的母珠小而不孕,稱為珠胎。中秋沒有月亮,蚌就沒有珠胎。左思說“蚌蛤珠胎,與月虧全”,就是這個道理。

【氣味】味鹹、甘,性寒,無毒。

【主治】主鎮心。點目,去翳膜。塗麵,讓人皮膚光澤顏色美好。塗手足,去皮膚逆臚。棉裹塞耳,主治耳聾。磨翳墜痰。除麵,止泄。和知母,療煩熱消渴。主難產,下死胎衣。

珍珠

【附方】1.安神。用珍珠末如豆大一團。蜂蜜調服。一天服三次。2.婦女難產。用珍珠末一兩,酒送服。立產。3.胞衣不下。用珍珠一兩,研為末,苦酒送服。

4.子死腹中。用珍珠末二兩,酒送服,立產。

5.痘瘡疔毒。用豌豆四至九粒(燒存性)、頭發灰三分、珍珠十四粒(炒研為末),一起和油胭脂同搗成膏。先將瘡疔挑破,擠去惡血。取膏少許點上,瘡變紅活。此方名“四聖丹”。6.肝虛目暗(茫茫不見)。用珍珠末一兩、白蜜二盒、鯉魚膽二枚,和勻,煎過,濾取汁,頻頻點眼。7.青盲眼。治方同上。8.目生頑翳。用珍珠一兩、地榆二兩,加水二大碗煎幹。取珍珠放醋中浸五日,熱水淘去醋氣,研為細末。每取少許點眼,至愈為止。9.小兒中風(手足拘攣)。用珍珠末(水飛過)一兩,石膏末一錢,和勻,每取一錢,加水七分煎成四分,溫服。一天服三次。

石決明

【釋名】又叫九孔螺。殼名千裏光。

【集解】[頌說兩廣及山東海邊都有。大的像手,小的如食指或中指。可以浸水洗眼,其中七孔和九孔的療效好,十孔的較差。漁人食它的肉。[宗說登州、萊州海邊盛產。人們采石決明肉或將幹的石決明,以充苞苴。[時珍說石決明形長如小蚌而略扁,表皮很粗,有雜亂的細孔,內部光滑,背側有一行整齊的小孔,就像人為穿成的一樣。生長在石崖頂上的,漁人泅水過去,隻要乘其不備就能輕易取到,否則它會緊粘在石崖上,難以剝脫。江浙人把糟決明、酒蛤蜊當作美食,即是指此。

肉〔氣味〕味鹹,性平,無毒。〔主治〕治目生翳障、青盲。長期服用,益精輕身。除肝肺風熱,骨蒸勞極。通各種淋症。

殼〔主治〕功效與肉相同。

【附方】1.畏光。用石決明、黃菊花、甘草各一錢,水煎,冷後服。2.痘後目翳。用石決明(火煆過,研為末),加穀精草等分,共研細,可烤豬肝蘸吃。3.肝虛目翳(氣虛、血虛、肝虛,眼睛充血,夜如雞啄,生出浮翳)。用石決明(燒成灰)、木賊(焙),等分為末。每取二錢,與薑、棗同用水煎,連渣服下。每天服二次。4.青盲、雀目。用石決明一兩(燒存性)、加蒼術三兩(去皮),共研為末。每取三錢,放入切開的豬肝中,紮定,加水煎熟,乘熱熏目,待轉溫後,食肝飲汁。5.小便淋症。用石決明去粗皮,研為末,水飛過。每服二錢,熟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如淋中有軟硬物,即加朽木末五分。

海蛤

【釋名】[時珍說海中諸蛤之總稱。

【集解】[別錄說海蛤生於東海。[時珍說海蛤可從海邊沙泥中得到。黃白色,或黃赤相雜。它不是一類,而是諸蛤之殼,為海水磨礪,日久光瑩,都不是原來的質地。

【氣味】味苦、鹹,性平,無毒。

【主治】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療陰痿。主十二水滿急痛,利膀胱大小腸。主治水氣浮腫,項下腫瘤。療嘔逆,胸脅脹急,腰痛五痔,婦人崩漏帶下。止消渴,潤五髒,治服丹石人有瘡。清熱利濕,消積聚,除血痢,傷寒反汗抽搐,中風癱瘓。

【附方】1.水

腫滿。用海蛤、杏仁、漢防己、棗肉各二兩、葶藶六兩共研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以有水排出為度。2.水腫發熱,小便不能通。用海蛤、木通、豬苓、澤瀉、滑石、黃葵子、桑白皮各一錢,燈心三分,水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湯”。3.腹水腫肛,四肢枯瘦。用海蛤(煆成粉)、防己各七錢半,葶藶、赤茯苓、桑白皮各一兩,陳橘皮、鬱李仁各半兩,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丸”。4.血痢內熱。用海蛤粉二錢,蜜水調服。一天服二次。5.傷寒搐搦(汗出不止,手足抽筋、中風癱瘓)。用海蛤、川烏頭各一兩,穿山甲二兩共研為末,滴酒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捏扁,放足心下,外以蔥白包住,紮好,在熱水中浸腳,浸至膝部最好。水冷須換熱,以遍身出汗為度。每隔三天,照此方治療一次。6.鼻血不止。用海蛤粉一兩,篩七次,槐花半兩(炒焦),一起研勻,每服一錢,水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