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六卷獸部2(1 / 3)

第十六卷獸部2

【釋名】[時珍說驢,臚也。馬力在膊,驢力在臚。

【集解】[時珍說驢頰長額寬,耳如長矛,夜晚鳴叫的次數與更次相應,善於馱負貨物。有褐、黑、白等色。女真、遼東等地出產野驢,像驢但其皮斑駁,尾巴和鬃毛很長,骨骼大,食它其功效與驢相同。西土出產的山驢,有如羚羊一樣的角。東海的島上出產海驢,能入水不死。還有海馬、海牛、海豬、海獾等物,其皮都可為人們使用。

肉〔氣味〕味甘,性涼,無毒。[吳瑞說食驢肉,同時飲荊芥茶,會死人。與鳧茈同食,令人拘攣抽搐。病死的驢有毒。〔主治〕解心煩,止風狂。釀酒,可治一切風。治憂愁不樂,能安心氣。同五味煮食,或以湯作粥食,補血益氣,治多年勞損。可煮湯後空腹飲,療痔引蟲。野驢肉功效與此相同。[發明[宗說食驢肉後動風,脂肥的尤甚,屢試屢驗。昔人認為會止一切風狂,是沒有憑據的。

頭肉〔主治〕煮湯服二三升,治多年消渴,沒有不痊愈的。用地曲釀酒服食,可去大風動搖不休者。也可洗頭風所致的風屑。同薑齏煮湯每天服食,可治療黃疸。

脂〔主治〕可敷治惡瘡、疥、癬和風腫。調酒後服三升,可治不能說話,不認識人的狂癲病。與烏梅一起調和成丸,治多年瘧疾,未發時服三十丸。另外,生脂和生出搗熟,用棉布裹來塞耳,可治多年聾疾。和酒各等分服用,可治咳嗽。和鹽,可塗治身體手足的風腫。

髓〔氣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耳聾。

血〔氣味〕味鹹,性涼,無毒。〔主治〕主利大小腸,潤燥結,下熱氣。

乳〔氣味〕味甘,性冷利,無毒。〔主治〕主小兒熱急黃等,但服得太多反而會使人腹瀉。療大熱,止消渴,小兒高熱引起的驚邪赤痢,小兒驚癇。突然心痛而連至腰臍者,可熱服三升。蜘蛛咬瘡,用器具盛來浸泡。蚰蜒和飛蟲入耳,滴之當化成水。頻頻熱飲,可治鬱氣,解小兒熱毒,不生痘疹。浸泡在黃連中,然後取汁,可點風熱赤眼。

皮〔主治〕煎成膠狀後食服,可治一切風毒,骨節疼痛,呻吟不止。和酒一起服食更好。煎成膠後服,主鼻出血、吐血、腸風引起的血痢和白帶過多。用生皮覆蓋瘧疾病人,療效良好。

骨〔主治〕煮湯浴麻風。母驢骨煮湯服,治多年的消渴,極有效。

頭骨〔主治〕燒灰調油,可塗小兒頭顱內縫分裂、前囟不閉。

懸蹄〔主治〕燒灰敷癰疽,可散膿水。和油敷小兒顱囟不閉,以閉合為度。

【附方】1.風入頭腦,頭暈目眩。用烏驢頭一個,與豆豉汁煮後食用。立止。2.小兒口噤,不啼不哭。驢乳、豬乳各一升,煎至一升後做五次服,大效。

3.中風口眼斜。將烏驢皮拔掉毛,如常物一樣製幹淨後蒸熟,加豆豉汁,和五味煮食,即愈。此方又治骨節疼痛。4.多年耳聾。嚴重者用三兩次,初起者用一次便見效。將驢前腳脛骨打破,在太陽下瀝出髓,用瓷器收儲。每次用都以棉球點少許入耳內,側臥待藥行。其髓不可多用。以白色者為上品,黃色者不用。又方:烏驢脂少許,鯽魚膽一個,生油半兩,和勻,納入蔥管中七日後,再取滴耳中。5.牛皮癬。生驢皮一片,用樸消醃過,燒灰,油調後搽塗。又叫一掃光。

【集解】[時珍說騾的體形比驢大,而又比馬強健,它的力量表現在腰部。它的盆骨不能開合,所以不能產子。

肉〔氣味〕味辛、苦,性溫,有小毒。[寧源說騾的品性頑劣,肉不益人,孕婦吃了會難產。[時珍說過去趙簡子有一匹白色的騾,他十分喜愛。他的臣下陽城的胥渠患病,醫生說,能找到白騾的肝就能得救,找不到則死。簡子聽說了,說,殺畜生而救人,不是很仁義嗎?便殺騾取肝給胥渠。胥渠病愈。但沒有記載他得的什麼病。

蹄〔主治〕難產。方法是燒灰,加少許麝香,用酒衝服,每次一錢。

【釋名】又叫橐駝、駱駝。

【集解】[馬誌說有野生和家生,但都生長在塞北、河西一帶。[頌說野駱駝,現在隻有西北的番界可見,家駱駝則是上述地方的人家蓄養的。[時珍說駝的形狀像馬,它的頭像羊,長頸項,垂耳,腳有三節,背上有兩個突出的肉峰,並成鞍形,有蒼、褐、黃、紫等各種皮色。其性耐寒,故夏至褪毛避暑。它的糞燒出的煙就像狼煙一樣直衝雲霄。它的力量能負重千斤,每天可行走二三百裏,又能感知泉源水脈和風候。凡是在流沙中迷途的人,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找到水,隻從駝足踏的地方即可能找到。沙漠的夏季多有熱風,旅行者遇到了即會死,風來臨前,駝必定會聚在一起鳴叫,並會將口鼻埋入沙中。它臥倒時腹部不會著地,屈足後腹下能透光的叫明駝,最能遠行。於闐有風腳駝,跑得很快,每天可行千裏之遙。吐蕃有獨峰的駱駝。《西域傳》說,大月氏出產一種封駝,脊背上隻有一峰隆起如封土樣,所以俗稱它為封牛。嶺南徐聞縣和海康都出產。

脂〔氣味〕味甘,性溫,無毒。[宗說家駝的峰、蹄最好,

人都煮熟後吃。[主治治頑痹風瘙、惡瘡毒腫、肌肉僵死、筋皮攣縮、腕部筋骨損傷,方法是用火烤熱後摩擦患部,讓熱氣透肉而入。和米粉作煎餅吃了,可療痔。並治一切風疾,皮膚麻痹和惡瘡腫漏爛,都可調藥後敷搽。治虛勞風,有冷積的,則用燒酒調服。

肉〔氣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治諸風,下氣,壯筋骨,潤肌膚,主治惡瘡。

乳〔氣味〕味甘,性冷,無毒。〔主治〕主補中益氣,壯筋骨,使人不饑餓。

獅又叫狻猊。

【集解】形狀像虎但比虎小,色黃。也像金色的猱狗,但獅子頭大尾長。也有青色的獅。獅銅頭鐵額,鉤爪鋸牙,弭耳昂鼻,目光如電,吼聲如雷。有很長的髯須,公獅尾巴上的茸毛很多,每天能跑五百裏,是毛蟲之王。它發怒時的威風表現在齒部,歡喜時威風則留在尾上。當它一吼,百獸都會躲避起來,馬會嚇出血尿。食虎吞貔,裂犀分象。啖咬各種禽獸時,隻需用氣一吹,它們就會毛、羽紛落。它的乳汁加到牛、羊的乳汁中,都會使其化成水。它即使死了,虎豹仍不敢食它的肉,蒼蠅不敢聚集在它的尾巴周圍。這是物理相畏的原因。但是,《唐史》記載:唐高宗時,伽毗耶國所獻的天鐵獸,能擒殺獅子和大象。獅雖然猛悍,還是有製它的動物。西域畜養獅子,都在出生七日內眼未睜開時加以調習,如果稍微長大一點,就難以馴養了。

【釋名】又叫大蟲、李耳。[時珍說虎,像其聲也。李耳原本是“狸兒”。

【集解】[時珍說山獸之王。山林延綿不絕的地方都有虎。形狀如貓,個大如牛,黃底黑紋,鋸牙鉤爪,胡須堅硬而尖,舌有手掌一般大,生倒刺,頸項短,吼叫時鼻道有阻塞老虎感。夜晚看物,則一隻眼睛放光,一隻眼睛辨物。聲吼如雷,風也相隨而生,百獸都會震恐。立秋後虎才開始吼嘯,仲冬時虎才開始交配。月暈時也會交合。不再交合後,懷孕七個月而生。

知道衝破之法,能擊地觀奇偶而撲食。虎噬物的順序,隨月旬上下而從首或尾開始,搏殺食物,三次撲躍不中則會舍棄不殺。人被虎咬死,則變成給老虎作幫凶的倀鬼,隨虎而行。虎吃狗則醉,狗是虎的酒品。虎聞到羊角燒出的煙味,就會逃走,是因為厭惡它的臭味。虎能殺害人、獸,而蝟和鼠卻能製服它,看來智慧是不能以體格的大小來衡量的。

虎骨〔氣味〕味辛,微熱,無毒。〔主治〕治邪惡氣,殺鬼疰毒,止驚悸。治惡瘡和頸淋巴結核破損後,久不收口。頭骨尤其有效。又可治屈伸不得,走動疼痛。治屍疰腹痛,傷寒溫氣,溫瘧,還可祛犬、蛟咬毒。沾朱砂畫符,可治療邪氣。煮汁浸浴,可去骨節風毒腫。和醋浸泡膝部,可止腳癰腫,治脛骨痛尤其好。初生小兒煎湯洗浴,可辟惡氣,去瘡疥和驚癇鬼疰,直到長大都會無病。可追風鎮痛健骨,止久痢脫肛,獸骨鯁咽。

肉〔氣味〕味酸,性平,無毒。[時珍說虎肉有土氣,味不甚佳,加鹽吃稍好一些。〔主治〕主惡心欲嘔,益氣力,止吐唾液,吃了還可治定期發作的寒戰、高熱、出汗的瘧疾。可辟三十六種精魅。

血〔主治〕主壯神強誌。[時珍說《抱樸子》說,三月三日殺取虎血、鴨血各等分和勻,用像胡麻子一樣的初生草,取草的子實合用,可以改變人的形貌。

肚〔主治〕反胃吐食。取生肚不要洗,存滓穢,放在新瓦上固煆存性,加平胃散末一兩和勻,每次用白開水衝服三錢,有效。

腎〔主治〕淋巴結核病。

膽〔主治〕小兒驚癇,腹瀉消瘦,神驚不安,可研水服用。

睛〔主治〕治癲疾瘧疾,小兒熱疾,驚悸狂啼,小兒受驚嚇後麵色發青、口吐涎沫、喘息、抽搐、疳氣,還可定心安神,明目去白內障。凡用睛,都必須用酒浸泡後炙幹用。

鼻〔主治〕治癲疾,小兒因驚恐引起的四肢抽搐、昏倒。懸掛在屋門上使人生男孩。[時珍說《河魚圖》說,虎鼻懸掛在門上經一年,取下熬成細屑,給婦人服了,便生貴子。但不要讓別人和婦人知道,知道了就不會靈驗。這與古代的人提倡胎教要見虎豹,取其勇壯之義是相同的。

牙〔主治〕治男子陰瘡和膿水清稀難以收斂的瘡瘍。殺勞蟲,治狂犬咬傷而致的狂犬病,則刮成細末,用酒衝服一方寸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