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章(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如果出現咽喉幹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幹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火\"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上火\"症狀;一是機體內存在的能推動生命機能而看不見的\"火\",由於陰陽失調,失去了正常潛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狀。

工作壓力或生活不規律,就非常容易\"上火\"。\"上火\"是人體各器官不協調造成的,醫學上稱之為應激性疾病。通常,人們在\"上火\"之前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但發病後則表現為咽喉幹燥疼痛、眼睛紅赤幹澀、鼻腔熱烘火辣、嘴唇幹裂、食欲不振、大便幹燥、小便發黃等,而嚴重的口瘡、咽喉腫痛等症狀會影響人體的正常飲食,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

引發\"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情緒波動過大、中暑、受涼、傷風、嗜煙酒以及過食蔥、薑、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貪食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會\"上火\"。

中醫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症狀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髒腑開竅,把目赤腫痛稱\"肝火\",鼻扇氣喘稱\"肺火\",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結合內在情況,這些火還可統分\"虛實\"兩大類,症狀重,來勢猛的屬實火;症狀輕,時間長並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這種分類為有關治療提供了依據。

治療\"上火\"要注意兩點:一是選用中藥,而不盲目投用西藥。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後者卻隻能針對症狀治其標。二是遵照中醫理論辨證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導赤散等,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藥瀉火,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有時並不奏效,反而誤事。

胃火主要表現就是口舌生瘡、大便幹燥、煩躁易怒、大便沒有規律、口中有異味、出現慢性胃疼等。一旦出現這些上火的表現,就說明不堪重負的胃腸道該調理了。

中醫將\"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實火的治療是用清熱、降火的瀉法,虛火是用補法。那麼,怎樣知道自己是實火還是虛火呢?

1.看小便

小便顏色黃、氣味重,同時舌質紅,是實火;小便顏色淡、清,說明體內有寒,是虛火。

2.看大便

大便幹結、舌質紅的為實火;大便幹結、舌質淡、舌苔白的仍為虛火;大便稀軟或腹瀉說明體內有寒,是虛火。

3.看發熱

如果身體出現發熱的症狀,體溫超過37.5℃時,全身燥熱、口渴,這是內熱大,是實火;發熱時手腳冰冷、身體忽冷忽熱,不想喝水,是體內有寒,為虛火。

所以不論什麼人,當感覺身體內有熱、燥的時候,先按這3點對照一下,就知道這\"火\"是實火還是虛火了。隻要是實火,現在中醫最常用的各種清熱、解毒、降火的藥都是瀉火最好的,連吃三天肯定降火。而目前隻是單純實火的人已是越來越少了,多數都是虛火。

對於不同體質的人來說,調理方法也是有區別的。對於一些平時體質還不錯,而且不感覺胃疼的人來說,首先要管住嘴,別吃辛辣的食物了,而是多吃些蔬菜水果。

如果是孩子,必要時可以吃兩三天小兒化濕丸;如果是成人,要解決大便幹燥等問題,可以吃些牛黃清胃或牛黃解毒片,吃的時間千萬不能太長,三五天就差不多了。但平時如果就有慢性腹瀉的毛病,可千萬不能吃這些藥,最好是先飲食調理。

對於一些平時體質就弱尤其是有慢性胃腸疾病的人來說,晚飯時喝粥也是養胃的好方法,同時還可以安神。如平時就需要健脾補腎的人群,可以用山藥熬大米粥;平時就大便稀、經常感覺肚脹的人群,可以熬些蓮子粥;女士、脾虛、血虛的人群,這時可以熬些紅棗粥。

要想少上火早瀉火,首先要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按時作息,定時定量進餐,不為趕時間放棄一頓,也不為一席佳肴而暴飲暴食。安排各種活動需適當而有節製,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免過度疲勞、抵抗力下降。

其次,多吃\"清火\"食物。新鮮綠葉蔬菜、黃瓜、橙子、綠茶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而胡蘿卜對補充人體的維生素B、避免口唇幹裂也有很好的療效。此外,可以口服各類清涼衝劑,如夏桑菊衝劑、金菊衝劑等對\"清火\"也很有效。

在\"上火\"期間,不宜吃辛辣食物、喝酒、抽煙和熬夜,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經常漱口,多喝水,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清火\"藥物。如果\"上火\"症狀比較明顯,一周以上還沒有好轉,需及時到醫院就診。專家特別提醒,不要自己隨意服用一些\"清火\"藥物,因為有可能服用過度而適得其反。

當然,調整自己的情緒也非常重要。焦躁的情緒會\"火上澆油\",保持心情舒暢有助於調節體內的\"火氣\"。

另外,如果出現口腔潰瘍,病情比較嚴重且一周以上不見好轉的,應當及時到醫院診斷治療。因為口腔潰瘍並不一定是由於\"火氣大\"的緣故,可能是口腔潰瘍病原被病毒感染,也可能和激素以及遺傳有關。口腔潰瘍也被認為是身體變弱的信號,所以出現口腔潰瘍時,患者若同時感到身體疲乏,就應檢查自己營養攝入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夠,並適量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專家建議\"上火\"的人們,不妨過上幾天素食生活,遠離大魚大肉和酒類,吃些清淡的蔬菜,多吃些水果。含水量比較多的水果這時吃最合適了,如蘋果、梨,而且香蕉也有助於大便幹燥的人們解決問題。多吃蔬菜也是好選擇,含水量比較多、不易上火又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有冬瓜、苦瓜、蘿卜、白菜、芹菜等。

無論體質好的人還是體質弱的人,都要遠離寒涼食物,同時都要注意調整生活規律,多運動、多散步。

正確認識氣血,走出補氣血的誤區

補氣血並不是盲目就可以的,尤其是對於一些常用的補氣血的藥物,盡管它們是有益於氣血津補,但我們也要正確地進補,否則會得不償失,如《本草綱目》中記載:\"人參,味甘微苦而性溫,入脾、肺經。具補益強壯、補氣固脫、補肺健脾之功效。\"但人參雖是一種滋補強壯藥,但不可人人服人參,藥藥入人參,唯有虛損時才宜進補,而且人參的類似品種非常多,應用時要注意分辨。

人的血從何而來?其實真的懂得中醫醫理的人,就能夠明白血是從脾胃而來,人體通過消化吸收食物,把食物的營養精華轉化成氣血能量。因為脾胃主血,脾胃虛弱就會造成氣血不足,要補血的根本辦法是需要好好的養護脾胃,好好的吃飯,好好地睡覺。而亂吃所謂的補血的補品不但不會有多大的用處,而且常常事與願違,讓身體受到更大的損害。

這幾年中醫方麵的養生保健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這是一個好現象,人們開始認識到了中醫的重要性和科學性。但是因為沒有中醫藥基礎常識,並且走入了一些觀念的誤區,造成了一談到養生保健就變成了一個字:補!一談到補就立刻是阿膠、人參、當歸的猛吃亂吃一通。藥補不如食補,再好的補藥也不如每天好好吃飯,並且補藥並非人人適合,吃不好可是能要人命的。所以我們首先要認清自己的體質,才能進行合理的進補,否則最好還是在醫生的囑咐下進行為好。

\"氣血\"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氣血不足\"、\"氣血虧損\"、\"氣血兩虧\"等,是中醫臨床上常用的術語。本文就\"氣血\"一詞談談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誤區。

誤區一:滿麵紅光,就是氣血好

在中醫學中,人的正常生理麵色表示人體的氣血津液的充盈與髒腑的正常,比如精氣含於內,容光發於外,所以麵部顯現光明潤澤、紅黃隱隱。而在臨床上,中年人如果總是\"紅光滿麵\",很難看出本來的膚色,就要注意查一查自己的血壓了。如果血壓正常,需要考慮是否肝火旺盛,通常肝火旺盛的人易出現急躁失眠、口幹等一係列表現。

誤區二:臉色好,氣色好,就是氣血正常,身體健康

在中醫學中,\"氣血\"是\"氣\"與\"血\"兩個概念的組合。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某人身體一直非常好,氣色又好,但突然得暴病而亡,人們往往感到不可思議。其實,臉色好,氣色好,氣血正常,絕不能代表髒腑無病,很可能這些\"健康人\"的某一個器官就有先天或後天的疾患,隻是暫時沒有顯現出來而已。

誤區三:身體有疾患,氣血一定差

在中醫學中,\"氣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我們日常口頭語中的\"氣血\"隻是局部概念,說白了,在不少人的觀念中,僅是單指\"血\"。比如伏案工作久了會發生頸痛、背痛,老年人常發生腰腿痛等等,從\"氣血\"角度講,這是局部氣血不和、血淤氣滯,甚至血不養筋而造成肌肉萎縮等等,屬於局部小概念的\"氣血\"問題。局部的氣血概念,不能代表整體的氣血概念;局部氣血失調,也不能說總體健康出了大問題。

誤區四:\"氣血\"就是指氣和血,與其他無關

這是人們存在的一個大誤區。僅以氣和血而言,在中醫學中涉及範圍較廣,名稱繁多,概念也不一樣,但是氣血與五髒六腑,與精、津液等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關係,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響。中醫經常講到:精與血同病,氣與血同病,氣與津液同病,血與津液同病。這其中包含著更為複雜的病機。

有些人對補腦、補腎、補氣、補陽的藥物感興趣,常常對號入座,認為自己腎虛、氣虛、血虛而大量服用。實際上,中醫治病講究辨證施治,是虛證才用補藥,非虛證用補藥反而適得其反,加重病情。就算是精神不佳,或是一些\"亞健康\"狀態,隻要適當休息,調節飲食,是完全可以恢複的。\"是藥三分毒\",就算補藥也不例外,還是不要濫補為好。

一說到補氣,很多人就想到一些人參、鹿茸等大補之物。其實,補氣並不需要如此大補,真正的補氣之物就是五穀雜糧等尋常食品。小米、綠豆、玉米等穀物都是很好的補氣食品,而且比人參、鹿茸等更安全、更有益--身體的改善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如果想用那些大補食品一下子把身體補好,是很不現實的,因為虛弱的身體不但不能受補,還會反受其害。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時常擔憂、焦慮,內心苦悶。這樣的心情很難養出好的氣。因為氣也是一個人內心的反映,隻有保持心情的舒暢才能讓五行之氣運行暢通,精神容光煥發。

人參被喻為補中之王,一到冬天很多人就開始用人參進補,平時為了降火常用西洋參片泡水喝。然而人參雖可強身和延緩衰老,但隨意亂用則有害無益,長期過量吃人參要小心\"人參濫用綜合征\"。

\"人參濫用綜合征\"表現為:欣快、中樞興奮、失眠、全身玫瑰疹、皮膚瘙癢、眩暈、頭痛、體溫升高及出血等。曾有人日服人參15克連續12個月,致使過度興奮、喪失人格、精神錯亂。資料顯示,曾有老年人口服人參致頻發性期前收縮,這是心髒功能紊亂的一種表現。因此,使用人參必須在醫師指導下,從小劑量開始,不可長期大量應用。

另外,人參是體質壯實之體,兒童、孕婦等均應謹慎服用。

在中藥裏,阿膠確實是婦科上等良藥,有滋陰補血的功效。但並非適用於所有人,有些人在服用阿膠之後,會出現火氣亢盛的表現,如鼻腔、口唇等部位出現許多熱瘡,或眼睛幹澀、發紅、眼眵增多,甚至出現喉嚨幹痛及大便秘結或大便帶血等症狀。有些陽虛者服用後,也會出現食欲不振、胃部飽脹,出現消化功能障礙等症狀。

另外,患有感冒、咳嗽、腹瀉或月經來潮時,應停服阿膠,等病情痊愈或經停後再繼續服用。

人的胖瘦不同,補益的方法也不相同。

對沒有明顯疾病而體型較瘦的人,通過進補,增強了脾胃功能,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以增加體重。這些人應以食補為主。對於形體消瘦,能食善饑,活潑好動,思維敏捷的人,出現舌紅苦少,口幹咽燥,五心煩熱,大便秘結等津液虧耗,陰血不足的症狀,應采用滋陰補血的方法。常選用沙參、玉竹、牛奶、鴨肉、龜肉、鱉肉、豬肉等,燉服以滋陰降火,應忌食辛辣燥熱之品,以免耗損津液,加重病情。

肥胖之人常出現動則氣喘,心跳加快,心慌汗出,容易疲倦等一係列氣虛的症狀。中醫認為肥胖多為氣虛,痰濕內蘊所致,因此有\"胖人多氣虛\"之說。肥胖者以補氣為主,脾健則水道暢通,水濕運化正常,痰濕不生。依據這一道理,對於肥胖之人,在補氣的同時要注意健脾,采用益氣健脾的補益方法。

體質強壯的人不宜進補,以免導致陰盛或陽亢,破壞人體的陰陽平衡。

形體消瘦,麵色憔悴,目眩耳鳴,口燥咽幹,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質嫩紅、少苔或無苔,脈細等為陰虛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溫熱類的補品和補藥,如紅參、鹿茸、桂圓、核桃仁等。

麵色蒼白、疲乏無力、少氣懶言,形寒肢冷、蜷臥自汗、口淡乏味、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質淡、胖嫩、脈遲無力等為陽虛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寒涼性質的補品和補藥,如西瓜、龜肉、鱉肉、生地、麥冬等。

發熱、腹脹痛拒按、胸悶煩躁,甚至神昏譫語,呼吸喘促,痰涎壅盛,大便秘結,小便不利,舌苔厚膩,脈實有力等為實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補品和補藥,以免留邪不出,延長病程。

惡寒發熱、無汗或汗出不暢,頭痛,肢體酸痛,苔薄,脈浮等為表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補品和補藥,以免誘邪深入,延長病程。

發熱不惡寒,麵紅目赤,口唇幹燥,口渴飲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脈數等為熱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溫熱性質的補品和補藥,如羊肉、狗肉桂圓、核桃等,以免助熱耗陰。

惡寒喜暖,麵色蒼白,口淡不渴,手足逆冷,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遲等為寒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寒涼性質的補品和補藥,如蚌肉、龜肉、鱉肉、西洋參、蜂蜜等,以免助理傷陽。

唇焦舌燥,咽幹,口渴少津或天津,皮膚幹燥或枯癟,小便短少,大便秘結,舌質幹紅,脈細數等為燥熱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燥熱性質的補品和補藥,如羊肉、狗肉、蝦、以免更灼津液。

頭重而昏,胸悶,脘痞,腹脹,肢體沉重酸困,甚至水腫,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帶下,舌苔厚膩,脈儒等為濕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滋膩性質的補品和補藥,如大棗、蜂蜜、老鱉等,以免助濕生痰。

腦力勞動者的特點是體力勞動相對較少,腦力勞動較多,作息缺少規律,工作節奏緊張,睡眠較少,造成思慮太過而勞傷心脾,起居失常而致心腎兩虧等。其進補要注意補養心、脾、腎三髒。症狀較輕者,可選用粥養的形式。在粥內加入養心、補脾、益腎的食物和藥物,既可以有利於吸收,又可以起到三髒同補的作用。對於病情較重者,可以服用養血安神丸、歸脾湯等。

《本草》教你測測自己的氣血是否充足

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氣和血、津液、精等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都是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各髒腑的產物,形成之後又都是各髒腑賴以活動的物質基礎,因此氣血津液、精任何一種物質有波及其他幾者而不是孤立的,要相互參照。據《本草綱目》記載,看眼睛,看皮膚,看頭發等都能測出一個人的氣血是否充足。

作為氣血是否充足,我們自己也可以對自己通過以下十招作個初步了解:

(1)看眼睛:俗話說\"人老珠黃\",其實指的就是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就表明你氣血不足了。眼睛隨時都能睜得大大的,說明氣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幹澀、眼皮沉重,都代表氣血不足。

(2)看皮膚:皮膚白裏透著粉紅,有光澤、彈性、無皺紋、無斑代表氣血充足。反之,皮膚粗糙,沒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都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3)看頭發:頭發烏黑、濃密、柔順代表氣血充足,頭發幹枯、掉發、頭發發黃、發白、開叉都是氣血不足。

(4)看耳朵: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態,大人除了形態就主要看後天的情況了,主要看色澤、有無斑點、有無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紅色、有光澤、無斑點、無皺紋、飽滿則代表氣血充足。而暗淡、無光澤代表氣血已經下降。

(5)摸手的溫度: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溫暖的,代表人氣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氣血不足。

(6)看手指的指腹:無論孩子還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細細的,都代表氣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飽滿,肉多有彈性,則說明氣血充足。

(7)看青筋: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說明小時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這種狀態已一直延續到了成年後。這類人體質弱,氣血兩虧。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說明腎氣不足。

(8)看指甲上的半月形:正常情況下,半月形應該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應占指甲麵積的1\/4~1\/5,其他食指、中指、無名指應不超過1\/5。

手指上沒有半月形或隻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說明人體內寒氣重、循環功能差、氣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過多、過大,則易患甲亢、高血壓等病。

(9)看手指甲上的縱紋:當成人手指甲上出現縱紋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這說明身體氣血兩虧、出現了透支,是肌體衰老的象征。

(10)看牙齦:小孩子不明顯,主要是成人。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

寒性體質(陽氣不足):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身體的火力不足,表現為畏寒怕冷、喜暖喜熱、不愛飲水或隻愛喝熱水、腹瀉便溏、四肢不溫、早晨起來就犯困、一到秋冬便咳嗽流清涕、愛吃蔥薑、不喜梨藕、舌淡苔白、津液較多、麵色多青白或青黃、身體稍虛胖、喜安靜獨處、脈搏較緩慢(70次\/分以下)。

熱性體質(陰虛火旺):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喜冷喜寒,多穿一件衣服便燥熱出汗,愛喝水、愛喝綠茶、愛吹風、喜空調、愛吃冷飲,口苦、尿黃赤、煩躁易怒、便秘、口咽幹燥、目赤、發熱、脅痛、失眠,脈搏多較快(80次\/分以上),舌紅苔黃、麵色發紅、不愛睡覺、體味較重。婦女月經多提前,量大色深。

其實嚴格屬於這兩類體質之一的人並不多,多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平常體質。或偏於熱,或偏於寒,或裏熱表寒,或上熱下寒,或忽冷忽熱。

氣虛證則要是指氣的生成不足,或者消耗過度而致氣的功能減退所致病證。\"氣機失調證\"是指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常所引起的病症。此中又有\"氣滯證\"、\"氣逆證\"、\"氣陷證\"、\"氣閉證\"、\"氣脫證\"的不同類型。由於氣的運動是從各個髒腑經絡、組織器官為其活動場所,是通過各髒腑、器官的相應功能體現其存在,因此\"氣機失調\"所致病症是離不開相關內髒的功能障礙。

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氣和血、津液、精等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都是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各髒腑的產物,形成之後又都是各髒腑賴以活動的物質基礎,因此氣血津液、精任何一種物質有波及其他幾者而不是孤立的,要相互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