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章(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總的來說,食用蜂蜜的好處如下:

1.護膚美容

新鮮蜂蜜塗抹於皮膚上,能起到滋潤和營養作用,使皮膚細膩、光滑、富有彈性。蜂蜜麵膜:用蜂蜜加2~3倍水稀釋後,每天塗敷麵部。也可用麥片、蛋白加蜂蜜製成麵膜敷麵,使用時按摩麵部10分鍾,使蜂蜜的營養成分滲透到皮膚細胞中。

2.抗菌消炎、促進組織再生

優質蜂蜜在室溫下放置數年不會腐敗,表明其防腐作用極強。實驗證實,蜂蜜對鏈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革蘭陽性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健康生活

用法:在處理傷口時,將蜂蜜塗於患處,可減少滲出、減輕疼痛,促進傷口愈合,防止感染。

3.促進消化

研究證明,蜂蜜對胃腸功能有調節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動物實驗證實,蜂蜜有增強腸蠕動的作用,可顯著縮短排便時間。

4.提高免疫力

蜂蜜中含有的多種酶和礦物質,發生協同作用後,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實驗研究證明,用蜂蜜飼喂小鼠,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用法:國外常用蜂蜜治療感冒,咽喉炎,方法是用一杯水加2匙蜂蜜和1\/4匙鮮檸檬汁,每天服用3~4杯。

5.促進長壽

前蘇聯學者曾調查了200多名百歲以上的老人,其中有143人為養蜂人,證實他們長壽與常吃蜂蜜有關。蜂蜜促進長壽的機製較複雜,是對人體的綜合調理,而非簡單地作用於某個器官。

6.改善睡眠

蜂蜜可緩解神經緊張,促進睡眠,並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蜂蜜中的葡萄糖、維生素、鎂、磷、鈣等能夠調節神經係統,促進睡眠。

用法:神經衰弱者,每晚睡前一匙蜂蜜,可以改善睡眠。采自蘋果花的蘋果蜜的鎮靜功能較為突出。

7.保肝作用

蜂蜜對肝髒的保護作用,能為肝髒的代謝活動提供能量準備,能刺激肝組織再生,起到修複損傷的作用。

用法:慢性肝炎和肝功能不良者,可常吃蜂蜜,以改善肝功能。健康生活

8.抗疲勞

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可以很快被吸收利用,改善血液的營狀況。人體疲勞時服用蜂蜜,15分鍾就可明顯消除疲勞症狀。

用法:腦力勞動者和熬夜的人,衝服蜂蜜水可使精力充沛。運動員在賽前15分鍾服用蜂蜜,可幫助提高體能。

9.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東京大學研究人員的大規模臨床實驗表明,加吃蜂蜜的幼兒與加吃吵糖的幼兒相比,前者體重,身高,胸圍,皮下脂肪增加較快,皮膚較光澤,且少患痢疾,支氣管炎,結膜炎,口腔炎等疾病。

用法:體弱多病,體質較差的兒童可多食蜂蜜。患佝僂病的學齡前兒童,每天可兩三次服30~50克蜂蜜,可改善佝僂病症狀。患感冒兒童,每天兩次,每次飲一杯蜂蜜水,可促進感冒痊愈。睡眠不好的兒童,在睡前30分鍾喝一杯溫蜂蜜水,上床不久便可安然入睡。周歲以內的嬰兒不適宜服用蜂蜜。

10.保護心血管

蜂蜜有擴張冠狀動脈和營養心肌的作用,改善心肌功能,對血壓有調節作用。

用法:患心髒病者,每天服用50~140克蜂蜜,1~2個月內病情可以改善。高血壓者,每天早晚各飲一杯蜂蜜水,也有益健康。動脈硬化症者常吃蜂蜜,有保護血管和降血壓的作用。

11.潤肺止咳

蜂蜜可潤肺,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常用來輔助治療肺結核和氣管炎。

用法:虛弱多咳的人可常吃蜂蜜。蜂蜜可用於輔助治療鼻炎,鼻竇炎,支氣管炎,咽炎和氣喘。其中,枇杷蜜的止咳作用突出。

12.促進鈣吸收

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中心專家發現,蜂蜜能防止中老年婦女因鈣流失而引起的骨質疏鬆。這是因為蜂蜜中的硼能增加雌激素活性,防止鈣的流失。

用法:一匙蜂蜜加上適量的鈣補充劑,可增加鈣的吸收率。

治療便秘的良方:麻子仁丸

有便秘毛病的人可以說是苦不堪言,有沒有一種好方法可以讓我們不再煩惱呢?不要說太難,便秘是因為腸胃裏的有害細菌的增多而造成的,所以呢,我們要對症下藥,而麻子仁丸就是治療便秘的良方。

所謂便秘,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它不是一種具體的疾病,而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症狀。便秘在程度上有輕有重,在時間上可以是暫時的,也可以是長久的。由於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因此,一旦發生便秘,尤其是比較嚴重的,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查找引起便秘的原因,以免延誤原發病的診治,並能及時、正確、有效地解決便秘的痛苦,切勿濫用瀉藥。

便秘是排便次數明顯減少,每2~3天或更長時間一次,無規律,糞質幹硬,常伴有排便困難感的病理現象。有些正常人數天才排便一次,但無不適感,這種情況不屬便秘。便秘可區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

中醫認為,便秘主要由燥熱內結、氣機鬱滯、津液不足和脾腎虛寒所引起。

(1)燥熱內結。中醫認為過食辛辣厚昧,過服溫補之品等可致陽盛的陰;熱病之後,餘熱留戀腸胃,耗傷津液;或濕熱下注大腸,使腸道燥熱,傷津而便秘,這種便秘又稱為熱秘。

(2)氣機鬱滯。情誌不舒、憂愁思慮、久坐少動、久病臥床等引起氣機鬱滯,

致使大腸傳導失職、糟粕內停,而成秘結,即所謂\"氣內滯而物不行\"。糞便不結燥,但排出困難是此型的特點,所以又稱為氣秘。

(3)津液不足。久病、產後、老年體衰、氣血兩虛;脾胃內傷、飲水量少,化源不足,病中過於發汗、瀉下傷陰等。氣虛則大腸轉送無力,血虛津虧則大腸滋潤失養,使腸道幹槁,便行艱澀,所以稱為秘密。

(4)脾腎虛寒。年高久病,腎陽虛損,陽氣不運則陰邪凝結;或素有脾陽不足,又受寒冷攻伐,而致脾腎陽衰,溫照無權則寒凝氣滯,腸道傳送無力,大便艱難,稱為冷秘。

要治便秘,麻子仁丸有奇效。它出自中醫經典名著《傷寒論》,是漢代名醫張仲景創製的名方之一,屬潤下之劑,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非常適合便秘患者服用。

麻子仁丸詳解:

【組成】麻子仁二升(20克)芍藥半斤(9克)枳實半斤(9克)大黃去皮,一斤(12克)厚樸一尺,炙,去皮(9克)杏仁去皮尖,熬,別作脂,一升(10克)

【用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每次9克,一日1~2次,溫開水送服,亦可煎服。

【功效】潤腸瀉熱,行氣通便。

【主治】腸胃燥熱之便秘證。症見大便秘結,小便頻數,苔微黃,脈細澀。

【方解】本方證乃因胃腸燥熱,脾津不足所致。本方在《傷寒論》中為脾約便秘證而設。由於胃中燥熱,脾受約束,津液不能四布,而偏走膀胱,腸失濡潤,故小便頻數,大便秘結。治宜潤腸泄熱,行氣通便。方中重用麻子仁味甘性平,質潤多脂,入脾胃大腸,益脾胃之陰,尤能潤腸通便,為君藥。杏仁甘平潤燥,入肺與大腸,宣肺降氣,潤燥通便;白芍養血斂陰,柔肝理脾,共為臣藥。大黃、枳實、厚樸即小承氣湯,以輕下熱結,除胃腸燥熱為佐。蜂蜜甘潤,既助麻子仁潤腸通便,又可緩和小承氣攻下之力,以為佐使。諸藥相合,共奏潤腸瀉熱,行氣通便之功。

【運用】

(1)本方是治療胃腸燥熱,津液不足之便秘的常用方劑。以大便秘結,小便頻數,舌苔微黃為證治要點。本方為緩下之劑,故對於孕婦應慎用;對血虛津虧便秘者,不宜久服。

(2)若痔瘡便秘者,可加桃仁、當歸以養血和血,潤腸通便;若燥熱傷津甚者,可加生地、玄參、石斛以增液通便。

(3)現代常用於治療習慣性便秘、痔瘡便秘、老人及產後便秘等屬胃腸燥熱者。

【注意事項】

(1)火麻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據報道:食入火麻仁60~120克,大多在食後1~2小時內發病,且食入量越多,症狀越重,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四肢麻木,煩躁錯亂,瞳孔散大,昏睡,昏迷等。出現此類情況時,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2)脾虛便溏者不宜選用。

治療便秘不隻有麻子仁,具有這樣功效的食品還有很多,如果在食用麻子仁的同時再食用以下食物治療便秘的食物,其效果會更佳。

1.番薯

多吃番薯,可治便秘,使大便暢通易解,民間多有此經驗。《本草求原》亦有記載,認為紅薯:\"涼血活血,寬腸胃,通便秘,去宿淤髒毒。\"慢性便秘者食之尤宜。也可用鮮紅薯葉250克,加油、鹽炒菜吃,一次吃完,早晚空腹各吃一次,適宜大便燥結之人。

2.芝麻

潤腸通便,適宜腸燥便秘之人服食。《上海中醫雜誌》1963年9月介紹:趙某某,女,65歲,陰虛液燥,患有習慣性便秘已5年,每4~5天大便1次,伴有頭暈肢麻,口苦咽幹等症。選用古時《的鏡》中桑麻丸方,以黑芝麻(炒)同冬桑葉等份為末,蜂蜜調和為丸,日服12~15克,1月而愈。

3.阿膠

滋陰補血潤腸,適宜體虛便秘者食用。《仁齋直指方》中介紹:\"治老人虛人大便秘澀,阿膠二錢,連根蔥白三片,蜜二匙,水煎,去蔥,人阿膠、蜜溶開,食前溫服。\"此法對產後虛弱,大便秘澀者亦宜。

4.香蕉

能清熱、潤腸、解毒,適宜熱性便秘和習慣性腸燥便秘之人服食。以香蕉生食,每日2~3次,每次2支。

5.桑椹

能滋液潤腸,適宜體虛之人腸燥便秘,也適宜慢性血虛便秘者服食。可用新鮮黑桑椹擠汁,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或用鮮桑椹2千克,絞汁,白砂糖500克,將白砂糖放入鋁鍋內,加水少許,小火煎熬,待糖溶化後加入桑椹汁,一同熬成桑椹膏。每日2次,每次15克,開水化服,連服1周。

6.甘蔗

功在清熱、生津、潤腸,適宜熱性便秘者服食。可用青皮甘蔗汁、蜂蜜各1酒盅,混勻,每日早晚空腹服下。

7.柏子仁

含有豐富的脂肪油,能潤腸通便,適宜腸燥便秘之人服食。古時《世醫得效方》中有潤滑腸道而通便秘的\"五仁丸\",就是以柏子仁配合鬆子仁、桃仁、杏仁、鬱李仁為丸。也可用柏子仁、火麻仁各10克,微炒研細,以絹包水煎20分鍾,過濾,加白糖適量,一次頓服,每日1次,便通為度。

8.韭菜

可用新鮮韭菜,洗淨,然後搗汁1杯,約30~50毫升,加15~20毫升黃酒,滾開水衝服,適宜便秘者食用。

正確認識排毒,不要走近排毒養生的誤區

\"排毒\"是現在很時尚的詞,這個\"毒\"包括\"內生之毒\"和\"外來之毒\"。\"外來之毒\"就是指環境中的毒素,包括大氣汙染、農藥殘留。\"內身之毒\"主要是自己體內產生的代謝廢物,都對人體有不利的影響。有毒就要排毒,但小心你的排毒會進入誤區!

什麼叫\"毒\"呢?毒就是不宜於身體正常健康的以及超出身體負荷的物質。它來自三方麵:錯食不宜於身體健康的東西、身體代謝物沉積於體內、攝入食物過多或種類偏少。

根據人體慢性中毒學說和各國專家大量的人體清理實踐,國外的保健專家和學者斷言:任何人如果在吃喝上放縱自己,又不能經常的清除體內毒素垃圾,就會在體內存放大量的毒素垃圾。一般成年人體內有3--25千克毒素垃圾。

德國一位傑出的外科醫生解剖了280名死者的內髒,結果發現在其中240名死者的腸道內壁上都淤積有硬石狀糞便汙垢。

倫敦一名醫生解剖一名死者的大腸,從中取出10千克陳舊的,已經變成像石頭一樣硬的糞便,並將其作為陳列展品,至今仍存放在盛有酒精的玻璃罐中。看來體內有毒是多麼的可怕!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體內本身就有一個\"排毒\"、\"解毒\"體係,如果排出通道有障礙,就會鬧病。中醫有一個觀點,\"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什麼不通?就是生物管道不通,所以醫生也就是一個\"管道工\",把管道打通,毒素可以排得出去,身體裏沒\"毒\"了,病也就好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醫生治病就是要設計一個排毒、解毒的管道,維持人排泄體係的通暢性,如果這個人出汗不暢,大小便不通暢,健康肯定就受到威脅。

什麼時候才能確定自己身上有毒素呢,當你有下麵情況就要注意了:

(1)頭暈,頭痛,煩躁不安,精神不能集中。

(2)疲勞乏力,昏昏欲睡。氣短,麵色無光澤。

(3)食欲不振、口臭、腹脹、腹痛、便秘、排便費力或不爽快。

(4)皮膚色素沉著,皮膚幹燥,脫發,臭汗,過早衰老。

隻要有上述幾組症狀中的1~2個,就說明體內已經有毒蓄積,需要及早治療調理。毒素影響人的健康,所以遠離毒素,下麵是遠離毒素的幾點原則:

(1)加大膳食纖維的攝入

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及時清除宿便和腸道垃圾,有效預防便秘和腸胃不適,每人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入量應在20~30克左右。

(2)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維生素是參與體內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參與排毒解毒,維生素B1促進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調節神經係統。

(3)多吃有利於身體排毒的食物

如芹菜、白蘿卜、胡蘿卜、韭菜、冬瓜、大蒜、洋蔥、海帶、菌類、豆製品、豬血、茶、菠蘿、蘋果、木瓜、櫻桃、檸檬、西瓜、草莓、香蕉等。

(4)合理攝入蛋白質。優質蛋白質與植物蛋白的比例是3∶2,可使膽固醇降低,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

(5)適量喝水。保證每日飲水量,不要等口渴了再喝。

但很多人排毒的時候,容易進入誤區,如果不能進入這些誤區,不僅達不到排毒的效果,對身體也不利。排毒容易犯的誤區如下:

誤區之一:排毒就不能進補。

身體是一個整體,不論正常的新陳代謝,還是把毒素從身體中驅趕出去,隻有氣血運行通暢才能保證這些活動的順利進行。中醫理論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就是說形形色色的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其實就是人體氣血陰陽運行不調達,缺乏足夠的清除能力,是毒邪害人的內在因素。服用一些補藥、補品,調節補益氣血陰陽,調整髒腑經絡的功能,這樣可以促進排毒、解毒的進程。

誤區之二:服用瀉藥可以有效排毒。

瀉藥的使用是有針對性的,有適應證和適宜人群,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病情而定,不能自作主張,隨意使用。致瀉力量強的藥物不適用於兒童、老年人及孕婦,女性在選擇瀉藥的時候也應盡量避開生理周期。

誤區之三:沒有表症也排毒。

排毒是一個代謝的過程、平衡的過程,是把過剩的東西排掉。飲酒過剩、濫用藥物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會產生\"毒素\",人體積聚了\"毒素\"以後,就會產生一些表症如長期咳嗽、便秘、皮膚病等。如果沒有出現體內有毒素的表征,就不能隨意盲目的\"排毒\"。

誤區之四:排毒的功效隻是美容養顏。

人們往往隻是通過發現皮膚表麵的變化,才察覺到毒素的存在,至於身體內髒的改變則往往想不到與毒素積存體內有關,因此也忽略了排毒調補對全身各個係統髒器重要的治療和保養作用。排毒調補是針對身體整體的調解,而不僅僅是作為美容手段。另外,皮膚沒有改變,並不表示身體中沒有毒素積存,還要根據自己的種種表現來判定受毒素毒害的程度,適時進行排毒。

誤區之五:\"通便\"就是\"排毒\"。

毒素是造成人體疾病及衰老的重要因素。人體的\"毒素\"主要通過大小便、皮膚、呼吸等排出體外,這些通道受到阻塞時就會產生毒素積聚,因此需要\"排毒\"。不少人把\"排毒\"簡單地理解為\"通便\"。這種觀念很危險,有人甚至通過吃瀉藥來排毒。

排毒並非隻有通過排便來實現,每個人的各種代謝產物,除通過大便排泄外,還可經出汗、呼吸、咳嗽、打噴嚏、嘔吐、分泌唾液、排尿、放屁等途徑排出體外。因此單純排便是遠遠不能達到排毒要求的,它隻是排毒的一個有效途徑而已。僅僅大便通暢怎能完全排淨體內的毒素?

最後,要想遠離\"毒\"、減少\"毒\",歸根到底要靠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不合理時,為了亡羊補牢,人們才會格外重視\"排毒\"。如蛋白質攝入過多,代謝中會產生尿素,它可以通過尿和汗液排出體外,因此,對於經常大魚大肉的人來說,多喝水,多運動排汗,都會促進\"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