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三章(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甘蔗。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中止嘔,有\"天生複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幹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幹唇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百合。百合質地肥厚、甘美爽口,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上品,功擅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肺結核、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及各種秋燥病症有較好療效。熟食或煎湯,可治療肺癆久咳、咳嗽痰血、幹咳咽痛等症。

早鹽水晚蜂蜜防秋燥

防秋燥有妙招,早上空腹喝一杯涼的鹽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溫的蜂蜜水。清水在體內流失比較快,因此盡管我們不停地喝水還總覺得口燥唇幹,但如果捏一小撮食鹽放入水裏攪拌一下再飲用可以減慢水分流失。另外,蜂蜜有清熱、補中、解毒、潤燥等功用,經常食用對肺病、高血壓、痔瘡、動脈硬化、神經衰弱等有一定的預防和療效。

經常洗澡

大風幹燥、氣溫驟降、溫差較大,很多慢性病也來\"秋後算賬\",新老疾病如\"按住葫蘆浮起了瓢\"。通過洗澡來補充皮膚的水分,這個大家都知道,其實洗不好也會\"殺傷皮膚\"。因此,合適的洗澡方式是,首先水溫不宜過熱;其次選擇偏酸性的沐浴露,這都是為了避免刺激和傷害皮膚。最重要的是洗澡後立即全身塗抹潤膚露,避免水分快速流失。

初秋時節四種易犯疾病的防治

夏天過去,秋天就來臨了,這個時候,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等舊病容易複發。因此,醫生提醒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四種疾病的預防:腹瀉、呼吸道疾病、感冒、少兒手足口病。

夏末入秋或秋末入冬這種季節交替的時候,感冒和一些\"老毛病\"就會特別容易複發。以呼吸科為例,很多道醫院去看病都是由於季節交替而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等舊病的複發才去的。那麼,如何度過這個\"多事之秋\"呢?醫生提醒,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以下四種疾病的預防,以免舊病複發。

腹瀉疾病

秋季腹瀉大多數是病毒汙染所致,與一般飲食不潔引起的腸炎不同。經過炎夏的消耗,入秋後,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腸道抗病能力也減弱,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腹瀉。

腹瀉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個共同表現,它同時可伴有嘔吐、發熱、腹痛、腹脹、黏液便、血便等症狀。腹瀉伴有發熱、腹痛、嘔吐等常提示急性感染;伴大便帶血、貧血、消瘦等則需警惕腸癌;伴腹脹、食欲差等常需警惕肝癌;伴水樣便則需警惕霍亂弧菌感染。

除此之外,腹瀉還可直接引起脫水、營養不良等,具體表現為皮膚幹燥、眼球下陷、舌幹燥、皮膚皺褶。

預防秋季腹瀉主要是防止著涼,尤其是要防止疲勞後著涼,因為疲勞使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乘虛而入。同時,還應該加強飲食調理,針對腹瀉病症的不同時期,飲食調理要注意:

1.發病初期,飲食應以能保證營養而又不加重胃腸道病變部位的損傷為原則,一般宜選擇清淡流質飲食,如濃米湯、淡果汁和麵湯等。

2.急性水瀉期需要暫時禁食,脫水過多者需要輸液治療。

3.緩解期排便次數減少後可進食少油的肉湯、牛奶、豆漿、蛋花湯、蔬菜汁等流質飲食。以後逐漸進食清淡、少油、少渣的半流質飲食。

4.恢複期腹瀉完全停止時,食物應以細、軟、爛、少渣、易消化為宜。如食欲旺盛,就少食多餐。少吃甜食,因糖類易發酵和脹氣。腸道發酵作用很強時,可吃些澱粉類食物。每天都應吃些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還可飲用強化維生素C的果汁,以保證足夠的維生素C供應。

呼吸道疾病

由於秋季氣候多變,往往讓人不易適應,病毒乘虛而入,使人致病,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呼吸道疾病。專家指出,夏秋季節北方氣溫溫差開始增大,對於一些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或者小孩來說,因為他們本身氣道的防禦功能較差,容易受氣候季節溫差的影響,從而引起感冒、咳嗽。而秋天,花粉過敏也容易引起支氣管哮喘。這個季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比較多,因為溫差大,早晚比較冷,所以容易著涼,誘發氣道、氣管的毛病,咳嗽、氣喘隨之加重。

在如何抵抗秋季呼吸道疾病方麵,專家建議:

1.老年人鍛煉要量力而行,可以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活動。此外,老年人還可以在夏秋季用涼水洗臉,循序漸進地可以增加抗寒能力,減少支氣管炎、慢性氣管炎、風濕病等慢性病發病。同時早晚冷的時候也要注意增減衣服,以免受涼。在飲食上,忌食油膩的東西,老年人要盡量戒煙,因為吸煙是引發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的重要因素。

2.學齡前兒童的免疫功能發育不是特別健全,所以小孩對氣候比較敏感,也是易感人群。尤其是早晚天氣變化的時候,容易引起支氣管炎。小孩的支氣管炎比較好治,主要就是防止再發作,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早晚增減衣服飲食方麵應該多吃雜糧、小米粥、米飯、饅頭、青菜、水果、雞蛋等食物,防止食物單一。

謹防秋寒感冒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病房感冒患者增多,其中老年患者較多,專家提醒,秋冬季節,人們應作好預防感冒的準備,以防患於未然。對此,有關專家給出了秋季預防感冒的辦法:

1.遇冷空氣做體式呼吸:外出活動時,有時因天氣突然變化,所穿衣服不足以禦寒,這時不能把身子往一塊緊縮,因為越緊縮寒氣越易侵入,而應立刻做體式呼吸,方法是將兩手抬至腹前,做深呼吸,吸氣時意想四肢吸氣,並將兩手臂略向外擴張,這樣就可以增強抗寒能力不致感到冷了。

2.身冷搓後頸:如果冷氣已侵入肌體,感到全身發冷,就用手掌使勁搓後頭發際,每手搓100下,一般就可出汗了,出了汗就可避免感冒。

3.冷水洗臉:冷水刺激皮膚血管,能加強人體抗寒防病的能力。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最好是從夏季開始進行冷水浴鍛煉,長年不斷,可大大增強體質。

4.開窗睡覺:開窗睡覺有三大好處,一是保持臥室內空氣新鮮,使人起床後頭腦清醒;二是室內的病菌等汙染物能通過空氣對流及時被排出屋外;三是晚間寒冷空氣徐徐進入房間,可增強人體對冷環境的適應能力,利於防止感冒。

5.合理飲食:大蒜、大蔥、薑、食醋等,都是預防感冒的常用食品。如周身酸痛、咳嗽,可服調和營衛之方(梨、棗、薑、冰糖共煮水衝雞蛋),早、晚各一次,服後休息。或服蔥白、薑湯以發汗驅散風寒,一般表症即可解除。如症狀較重,要早用藥控製病情發展。

6.藥物預防:科學研究表明,服用預防藥物後,一般可使感冒的發病率降低50%左右。對於高危人群,可先注射氣管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小心兒童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手足口病對嬰幼兒普遍易感。大多數病例症狀輕微,主要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等特征,多數患者可以自愈。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