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四章(1 / 3)

第十四章

冬日養生,養腎進補正當時

冬季養生的重要原則是\"養腎防寒\"。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腎氣旺,生命力強,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而保證腎氣旺的關鍵就是防止嚴寒氣候的侵襲。同時,冬季也要滋陰。同時冬季也是進補的最好時機,想要進補的人士不妨抓準冬季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機。

冬季陽氣\"收藏\",養腎防寒是重點

進入嚴冬,天氣寒冷,祖國醫學認為冬季是陰盛陽衰之時。寒為陰邪,易傷陽氣。而陽氣是生命之源,不可損耗。因此,冬季養生提倡\"陽氣收藏\"、\"養腎防寒\"。

入冬後,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而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代謝也相對緩慢。正如《黃帝內經》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誌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逆之則傷腎。\"

冬季自然界陰寒之氣旺盛,而人體的陽氣蓄於內必虛於外,即陽氣閉藏了,那麼對形體、器官等有形物質的保護作用也相應地減弱了,所以我們更要注意避寒保暖,穿著上要去寒就溫,起居上要早臥晚起,運動要以靜為主,少做劇烈的活動,盡量降低人體的新陳代謝,減少腎精的消耗。精神上要平和,使情誌藏而不露,勿大嗔大悲大喜,使誌若伏若匿。

另外,根據五行原理,冬季為水,對應於腎,對應的味是鹹,根據五行相克,水克火,而火對應的是心髒,對應的味是苦,所以冬季飲食上應少鹹,冬季本腎氣旺盛,多食鹹會助腎之旺,轉而為亢,亢盛就是不正常的了;宜增苦,因為水克火,所以食苦可以助心氣,以防旺盛之腎水克伐心火;要忌食辛燥發散之物,以培補陽氣。同時又要注意防止溫補太過,鬱積化熱,所以宜適當吃些滋陰潛陽的食物,如黑木耳、鱉甲等。

冬季的季節特點是寒冷、陰濕。萬物陰陽的變化是陽氣閉藏於內,人體也應這樣。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眼於一個\"藏\"字。如何才能\"收藏\"體內陽氣,在冬季做到健康養生呢?建議如下:

1.養腎為先

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2.精神調養

為了保證冬令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幹擾,首先要求精神安靜。\"無擾乎陽\",養精蓄銳,有利於來春的陽氣萌生。《黃帝內經》中\"使誌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的意思是說,在冬季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幹擾和刺激,讓心情始終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靜自如,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喜悅的情緒。

3.起居調養

冬季作息時間應\"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而遲起可養人體陰氣。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嚴寒,求其溫暖。睡覺時不要貪暖而蒙頭睡。被窩裏的空氣不流通,氧氣會越來越少,時間一長,空氣變得混濁不堪。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睡覺,就會感到胸悶、惡心或從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第二天會感到疲勞。

4.飲食調養

冬季飲食對正常人來說,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為避免維生素缺乏,應攝取新鮮蔬菜。

5.防病保健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發季節,除了注意精神、飲食運動鍛煉外,還可用中藥預防,如大青葉、板藍根對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預防作用;黃芩可以預防猩紅熱;蘭花草、魚腥草可預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預防白喉。這些方法簡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

冬寒也常誘發痼疾,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腦血管病,以及痹證等,也多因觸冒寒涼而誘發加重。因此防寒護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要注意顏麵、四肢的保健,防止凍傷。

6.做好保暖

冬季要做好保暖,可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要頭部保暖。如果不注意頭部保暖,頭部血管會因為天氣寒冷而收縮,產生頭疼等症;二是要背部保暖,不然會出現頸椎、腰椎疼痛;三是腳部保暖,由於腳離心髒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膚溫度最低。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髒,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

7.學會放鬆

平日繁忙的工作令人神經緊繃,可利用簡單肌肉鬆弛法,使人專心注意到自己身體肌肉的變化,借以達到全身鬆弛狀態。如找個地方坐下,將心思集中在放鬆上,快速地拉緊身體某一塊肌肉持續5秒鍾,然後再慢慢放鬆。反複進行肌肉拉緊放鬆的動作,從頭、眼睛到腳趾,全身肌肉都可以進行。

8.運動鍛煉

冬天,因為氣候寒冷,許多人不願意參加體育運動。但正如俗話所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這些都說明,冬季堅持體育鍛煉,非常有益於身體健康。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冬季是最佳的進補季節。正所謂\"秋收冬藏\",冬季是人體處於收納的時節,這時補充的營養更容易吸收,是機體休養生息的大好時機。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時的進補能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下良好基礎。

冬季進補是我國的民俗之一。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亦應之\",\"冬三月,此謂閉藏\",也就是說,冬季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是一年四季中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

如在這個季節進行調補身體,則從某種程度上可起到改善人體的陰陽平衡、旺盛髒腑的氣血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所以民間流傳著\"冬令進補,來年打虎\"的俗語,這種說法是包含著一定科學道理的。

冬令進補的食物應該恪守三種功能:

一要有保溫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熱能供給,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類、蛋類、魚類及豆製品等。

二要有禦寒功能,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因此,應注意補充礦物質。中國人一般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隻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證人體對鉀、鐵、鈉等礦物質的需求。

特別怕冷的人可多補充一些邊根帶皮的蔬菜。專家認為,這類蔬生長在土壤裏,其根部和皮殼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及營養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氣候幹燥,人們常有鼻幹、舌燥、皮膚幹裂等症狀,補充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十分必要。維生素B2多存於動物的肝、蛋、乳中;維生素C主要存在於新鮮蔬菜和水果中。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補呢?冬季進補需要根據個人體質而定,如果盲目亂補,非但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還會出現不良反應,所以,在進補之前,最好先了解自身的體質狀況,這樣才能補得有效。

體質較差者,例如氣虛型,包括脾胃氣虛或肺氣虛者,比較適合食用人參、北芪、淮山等。\"因為這類型人常易疲勞、胃口差、精神狀態也不佳,所以適宜食用這些補氣的藥物。\"杜主任說,其中,人參是較為名貴的補氣藥物,有\"大補元氣\"之功。其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還有調節人體膽固醇代謝和抑製高膽固醇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