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十六章(1 / 3)

第二十六章

口腹之欲也要顧及營養,畜禽肉類裏的養生之道

豬肉--滋陰潤燥,豐肌潤膚

據《本草綱目》記載:豬肉\"酸、冷、無毒。\"可用於治療小兒刮腸痢疾,上氣咳嗽,破傷風腫,打傷青腫。

【豬肉本色】

豬又名豕、豚。因飼養簡易,又具有骨細筋少肉多的特點,為日常食用肉最多的一種。曆代醫家認為:\"豬,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蓋虛肌所致也。\"\"凡肉有補,惟豬肉無補。\"\"以肉補陰,是以火濟水,蓋的性入胃便濕熱,熱生痰,日生則氣不降,而諸症作矣。\"所以對陰虛血虛患者多吃豬肉無益。

豬肉是目前人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因為豬肉纖維較為細軟,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經過烹調加工後肉味特別鮮美。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凡病後體弱、產後血虛、麵黃羸瘦者,皆可用之作營養滋補之品。

【廚前叮嚀】

1.食用時應剔除豬脖子等處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即稱為\"肉棗\"的東西,因為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若食用則易感染疾病;

2.買豬肉時,拔一根或數根豬毛,仔細看其毛根,如果毛根發紅,則是病豬;如果毛根白淨,則不是病豬;

3.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因為茶葉的鞣酸會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延長糞便在腸道中的滯留時間,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了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的吸收,影響健康;

4.豬瘟病是一種多發性傳染病,對人體危害嚴重,這種肉絕不能食用。如皮膚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有出血性斑塊,即為病豬肉;如果是去皮肉,則可看脂肪和腱膜,如有出血點即可認定為病豬肉。

美味頭牌菜:回鍋肉

主料:連皮豬腿肉300克,青蒜50克。

輔料:料酒10克,白糖5克,豆瓣15克、豆豉2.5克、甜麵醬10克。

調料:鹽2克,大蔥2克,生薑2克,油25克,醬油10克。

製作步驟:

1.將豬腿肉洗淨,鍋中放入適量水和薑片、蔥段,水開後放入肉煮至剛熟(約10分鍾,用筷子能戳透肉),撈起用冷水稍浸,瀝幹

2.將肉切成約4厘米寬的大薄片

3.豆瓣、豆豉剁碎;青蒜拍碎,切段;

4.炒鍋燒熱,放油,下肉片略炒,至肉片稍卷;下豆瓣醬,下豆豉、甜麵醬、醬油、糖;放入青蒜段炒至斷生即可

親嚐體驗:香而不膩,可增進食欲。

食療主打餐:豬肉骨頭湯

主料:扇子骨500克,直通骨1000克,尾脊骨500克,碎骨500克。

輔料:黃酒50克,清水5千克。

調料:鹽3克,大蔥2克,生薑2克。

製作步驟:

1.將扇子骨、直通骨、尾脊骨、碎骨洗淨,然後投入開水鍋燒開後轉小火煮10分鍾。

2.將骨頭取出,放入溫熱水中,用抹布將骨頭逐根洗清爽,尤其是骨頭縫裏的血沫、雜質,都要抹掉。

3.然後將直通骨劈斷,劈開兩片,出盡骨髓,放在鋼精鍋中,用細網篩過濾原湯,加入蔥、薑、酒,用大火燒開,再一次撇去浮沫,轉小火燉至3小時後出湯,即好。

4.一般豬肉骨頭湯能連續用,家庭中可煮9~10小時,可取用2~3次,至扇子骨已酥化,骨頭顏色呈灰暗色為止。

食療功效:凡病後體弱、產後血虛、麵黃羸瘦者,皆可用之作營養滋補之品。

【豬肉宜忌】

豬肉VS大蒜=相宜

豬肉中含有維生素B1,如果吃肉時再伴一點大蒜,可以延長維生素B1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這對促進血液循環以及盡快消除身體疲勞,增強體質,都有重要的作用。

豬瘦肉VS菠菜=相忌

菠菜含銅,瘦肉含鋅。銅是製造紅細胞的重要物質之一,脂肪代謝所必需。二者同吃,則菠菜析出的銅會大量減少,不利於營養成份的吸收。

羊肉--深受歡迎的\"冬令補品\"

\"據《本草綱目》記載:羊肉具有\"暖中補虛,開胃健力,滋腎氣,養肝明目,健脾健胃、補肺助氣\"等功效。因此,常吃羊肉可以去濕氣、避寒冷、暖心胃、補元陽,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俗話說\"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

【羊肉本色】

羊肉有山羊肉、綿羊肉、野羊肉之分。古時稱羊肉為羖肉、羝肉、羯肉。它既能禦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麵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於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深受人們歡迎。

因此凡腎陽不足、腰膝酸軟、腹中冷痛、虛勞不足者皆可用它作食療品。由於羊肉有一股令人討厭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其實,一千克羊肉若能放入10克甘草和適量料酒、生薑一起烹調,即能夠去其膻氣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風味。

【廚前叮嚀】

1.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複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羊肉營養豐富,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美味頭牌菜:手抓羊肉

主料:羊肉(瘦)500克。

調料:大蔥10克,薑10克,八角2克,鹽25克,花椒2克,醬油25克,香菜1克。

製作步驟:

1.把肥羊肉切成長4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塊放鍋內,倒入適量水,加花椒、大料、鹽、蔥片、薑片,上火煮2至3小時後撈出。

2.將羊肉碼在碗內,上籠蒸10分鍾左右,然後取出扣在盤裏,再將醬油、蔥薑末、香菜末、辣椒末兌成汁,將羊肉蘸汁佐食。

親嚐體驗:清香可口,鹹辣味正,肥而不膩。

食療主打餐:羊肉蘿卜湯

主料:羊肉400克。

輔料:蘿卜300克,香菜10克,甘草3克。

調料:醬油2克,精鹽2克,料酒10克,色拉油25克,蔥2克。

製作步驟:

1.羊肉洗淨切片,用醬油、紹酒浸入味。

2.蘿卜洗淨去皮切片,香菜切碎。

3.用色拉油將蔥、羊肉炒一下,加入適量清水,加入蘿卜,中火40分鍾,下香菜用鹽調味即可。

食療功效:有補中健胃,益腎壯陽作用。適用於病後體虛,腰疼怕冷,食欲不振等症。

【羊肉宜忌】

暑熱天或發熱病人慎食之;水腫、骨蒸、瘧疾、外感、牙痛及一切熱性病症者禁食。另外,紅酒和羊肉是禁忌一起食用的食用後會產生化學反應。

牛肉--肉中驕子

據《本草記載綱目》牛肉:\"甘、溫、無毒\"其中黃牛肉\"安中益氣,養脾胃,補益腰腳,止消渴及垂涎。\"水牛肉\"安中益氣,養脾辦。健強筋骨,消水腫,除濕氣。\"

【牛肉本色】

牛肉是全世界人都愛吃的食品,中國人消費的肉類食品之一,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中醫認為,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適用於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麵黃目眩之人食用。

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複組織等方麵物別適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