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十七章(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帶魚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我國古今醫學及水產藥用書籍記載,帶魚有養肝、祛風、止血等功能,對治療出血、瘡、癰腫等疾有良效。帶魚鱗是製造解熱息痛片和抗腫瘤的藥物原料。鱗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顯著的降低膽固醇作用。適宜久病體虛,血虛頭暈,氣短乏力,食少羸瘦,營養不良之人食用。中醫認為它能和中開胃、暖胃補虛,還有潤澤肌膚、美容的功效,不過患有瘡、疥的人還是少食為宜。

【廚前叮嚀】

1.帶魚腥氣較重,宜紅燒,糖醋;

2.新鮮帶魚為銀灰色,且有光澤;但有些帶魚卻在銀白光澤上附著一層黃色的物質。這是因為帶魚是一種脂肪較高的魚,當保管不好時,魚體表麵脂肪因大量接觸空氣而加速氧化,氧化的產物就是使魚體表麵產生了黃色。

3.購買帶魚時,盡量不要買帶黃色的帶魚,如果買了,要及時食用,否則魚會很快腐爛發臭。

美味頭牌菜:幹炸帶魚

主料:帶魚800克。

調料:薑10克,花椒5克,八角5克,澱粉(豌豆)10克,鹽5克,植物油50克。

製作步驟:

1.將帶魚去腸、去頭尾、刮鱗洗淨後切成5厘米長的段,然後用薑末、花椒粉、大料粉、鹽醃製一下,澱粉調水掛漿。

2.鍋中放植物油燒熱,將帶魚段取出,逐個下入油鍋,慢火炸至兩麵金黃時,撈出裝盤,即可食用。

親嚐體驗:魚段金黃,酥脆鮮香。

食療主打餐:清蒸帶魚

主料:舟山鮮帶魚段150克。

輔料:腐竹幹30克,筍片10克,蔥絲15克,小蔥花5克。

調料:1克,植物油45克,生抽醬油40克。

製作步驟:

1.將帶魚段去骨,加入筍片備用;將腐竹幹用60℃溫水浸泡發開;

2.將發好的腐竹鋪底,將備好的帶魚放上鹽1克、油10克上蒸籠蒸6分鍾;

3.放上蔥絲、小蔥花,淋油配生抽即可

食療功效:

帶魚能益脾胃、養肝。用於肝炎患者,可改善其症狀。也可用於營養不良,毛發枯黃。

【帶魚宜忌】

鮮帶魚與木瓜同食,對產後少乳、外傷出血等症具有一定療效。帶魚忌用牛油、羊油煎炸;不可與甘草、荊芥同食。

鰱魚--健脾補氣,溫中暖胃

據《本草綱目》記載:鰱魚味甘,性溫。能補脾益氣,暖胃。可用於脾虛氣弱,少氣乏力,或脾胃虛寒,飲食減少等症。

鰱魚味甘、性溫,入脾、胃經;有健脾補氣、溫中暖胃、散熱的功效,尤其適合冬天食用;可治療脾胃虛弱、食欲減退、瘦弱乏力、腹瀉等症狀;還具有暖胃、補氣、澤膚、烏發、養顏等功效。

【功效】健脾,利水,溫中,益氣,通乳,化濕。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溫中益氣;利水。主久病體虛;水腫

鰱魚雖然具有健脾,利水,溫中,益氣等功效,但並非所有人是適宜食用鰱魚,其中腎炎,肝炎,水腫,小便補利者宜食;脾胃氣虛,營養不良者宜食鰱魚。但據前人經驗,痛疽疔瘡,無名腫毒,瘙癢性皮膚病,目赤腫痛者以及紅斑狼瘡者忌食鰱魚。

青魚--淡水魚中的精品

據《本草綱目》記載:青魚肉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益氣、補虛、健脾、養胃、化濕、祛風、利水之功效,還可防妊娠水腫。

青魚肉細嫩鮮美,蛋白質含量超過雞肉,是淡水魚中的上品。以鮮銷為主,熏製品、糟製品以及油浸青魚和茄汁油炸青魚等罐頭也很受歡迎。

青魚肉性味甘、平,無毒,有益氣化濕、和中、截瘧、養肝明目、養胃的功效;主治腳氣濕痹、煩悶、瘧疾、血淋等症。其膽性味苦、寒,有毒,可以瀉熱、消炎、明目、退翳,外用主治目赤腫痛、結膜炎、翳障、喉痹、暴聾、惡瘡、白禿等症;內服能治扁桃體炎。由於膽汁有毒,不宜濫服。過量吞食青魚膽會發生中毒,半小時後,輕者惡心、嘔吐、腹痛、水樣大便;重者腹瀉後昏迷、尿少、無尿、視力模糊、鞏膜黃染,繼之騷動、抽搐、牙關緊閉、四肢強直、口吐白沫、兩眼球上竄、呼吸深快。如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死亡。

鰣魚--補脾益氣,溫中開胃

據《本草綱目》記載:鰣魚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補益虛勞、強壯滋補、溫中益氣、暖中補虛、開胃醒脾、清熱解毒、療瘡的功效。

鰣魚又稱瘟魚、三黎、分布於我國沿海及長江、錢塘江、珠江等水係。獲得後,除去鰓、鰭、內髒,不去鱗,洗淨現用。鰣魚肉嫩味鮮美,鱗下多脂,是名貴的食用魚類,為江南席珍。鰣魚蒸後,以其流下之油,塗火燙傷處甚效。鰣魚肉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溫中開胃。這一點在醫書中都有記載:據《食療本草》記載:鰣魚肉\"補虛勞。\"據《日用本草》記載:鰣魚肉\"快胃氣。\"據《本經逢原》記載:鰣魚肉\"性補,溫中益虛。\"

鰣魚味鮮肉細,營養價值極高,其含蛋白質、脂肪、核黃素、尼克酸及鈣、磷、鐵均十分豐富;鰣魚的脂肪含量很高,幾乎居魚類之首,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大有益處;鰣魚鱗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能治療瘡、下疳、水火燙傷等症。《本草綱目》稱鰣魚\"肉,甘平無毒,補虛勞。蒸油,以瓶盛埋土中,取塗燙火傷,甚效。\"《日用本草》記載說:\"凡食鰣魚,不可煎熬,宜以五味同竹筍、荻芽帶鱗蒸食為佳。\"

鯽魚--肝腎和心腦血管病者的福星

據《本草綱目》記載: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濕之功效。

鯽魚又稱鮒魚、喜頭、童子鯽。我國除西部高原外,各地江河湖塘等均有分布。獲得後,去鰓、鱗、內髒,洗淨現用。

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於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常食可增強抗病能力,肝炎、腎炎、高血壓、心髒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可經常食用;

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

鯽魚肉嫩味鮮,可做粥、做湯、做菜、做小吃等。尤其適於做湯,鯽魚湯不但味香湯鮮,而且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虛弱者食用,也特別適合產婦食用。

盡管鯽魚的營養豐富,但我們在食用時,還要注重人的體質,根據人的體質選擇是否食用鯽魚肉。總的來說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者宜食;孕婦產後乳汁缺少者宜食;脾胃虛弱,飲食不香者宜食;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者宜食;痔瘡出血,慢性久痢者,這些人宜食鯽魚肉。但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吃。

黃鱔--補中益血

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肉性味:味甘,性溫。能補氣益血,強筋骨,除風濕、止血。主治:虛勞;疳積;陽痿;腰痛;腰膝酸軟;風寒溫痹;產後淋漓;久痢膿血;痔瘺;臁瘡

黃鱔又稱鱔魚。除西北外,我國各地江河、湖塘、稻田中均有分布。獲得後,除去內髒和頭、尾,或剔去骨,洗淨現用。黃鱔肉可用於改善:氣血不足,虛羸瘦弱者;產後惡露不盡,或出血而氣虛血虧者;黃鱔肉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酸痛,腰腳無力。

黃鱔肉嫩味鮮。營養價值甚高。鱔魚中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它是構成人體各器官組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根據美國試驗研究資料,經常攝取卵磷脂,記憶力可以提高20%。故食用鱔魚肉有補腦健身的功效。它所含的特種物質\"鱔魚素\",能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對糖尿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加之所含脂肪極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鱔魚含有的維生素A量高得驚人。維生素A可以增進視力,促進皮膜的新陳代謝。

泥鰍--暖中益氣

據《本草綱目》記載:泥鰍味甘;性平,可補益脾腎;利水;解毒。主脾虛瀉痢;熱病口渴;消渴;小兒盜汗水腫;小便不利;陽事不舉;病毒性肝炎;痔瘡;疔瘡;皮膚瘙癢。

泥鰍個體雖小,但其分布甚廣,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撈。其生命力強,資源豐富,還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小水產品。泥鰍肉質細嫩鮮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8.4~22.6克,比一般魚類高;還含有脂肪2.8~2.9克,熱量100~117千卡,鈣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鐵2.7~3.0毫克,以及維生素B1、B2和煙酸。

泥鰍性味甘、平。《醫學入門》中稱它能\"補中、止泄\"。《本草綱目》中記載鰍魚有暖中益氣之功效;對解渴醒酒、利小便、壯陽、肝炎、小兒盜汗、痔瘡下墜、皮膚瘙癢、跌打損傷、手指疔瘡、陽痿、腹水、乳癰等症均有良好的療效。特別適宜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小兒體虛盜汗者食用,有助於生長發育;同時適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及放療化療後、急慢性肝炎及黃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黃疸型肝炎更適宜,可促進黃疸和轉氨酶下降;同時適宜陽痿、痔瘡、皮膚疥癬瘙癢之人食用。

草蝦--補腎壯陽

蝦性味甘、溫,入心、肝及腎經,《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都有相關記載。中醫認為,蝦子具有補腎壯陽、通乳、益氣滋陽等功效,產婦待產後一周傷口逐漸好轉後,可以用些許黃酒與蝦子共同烹煮後食用,有助乳汁分泌。

【草蝦本色】

草蝦,學名斑節對蝦,又稱黑殼蝦,軟甲綱,對蝦科。生命力強,肉味鮮美,個體大,是對蝦屬中最大的一種。草蝦具有生長快、食性雜、廣鹽性、養殖周期短、個體大、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成蝦產量高等特點。

淡水蝦性溫味甘,入肝、腎經;蝦肉有補腎壯陽,通乳抗毒、養血固精、化淤解毒、益氣滋陽、通絡止痛、開胃化痰等功效;適宜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癢、皮膚潰瘍、身體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病人食用。

【廚前叮嚀】

1.色發紅、身軟、掉拖的蝦不新鮮盡量不吃,腐敗變質蝦不可食;

2.蝦背上的蝦線應挑去不吃

美味頭牌菜:油炸草蝦

主料:草蝦300克。

調料:醬油25克,鹽3克,薑2克,料酒5克,澱粉(玉米)10克,花生油60克。

製作步驟:

1.將草蝦剪去須、腳,清水洗淨瀝幹,放入盛器;

2.加鮮醬油、精鹽、酒、薑末,拌和後稍醃,讓蝦吸入調味;

3.炒鍋燒熱,下油燒至八九成熟時,將醃蝦加入澱粉,略拌;

4.隨即下鍋,炸至色紅殼脆,撈起瀝幹油,裝盤即成。

親嚐體驗:鹹鮮味,酥脆鮮香。

食療主打餐:鳳尾豆腐

主料:草蝦200克,豆腐(北)300克,蝦仁75克。

輔料:澱粉(豌豆)25克,大蔥10克,鹽4克,香油12克,胡椒粉2克,料酒2克,玉米麵(黃)5克。

製作步驟:

1.蝦去頭殼,留尾部,洗淨;

2.在蝦身前端約1.5厘米處剖開約2厘米長度,再將蝦尾由此孔穿過;

3.豆腐切成5厘米長的正方塊,排列大盤上,用小湯匙挖出豆腐中間部分,在凹處抹上少許太白粉;

4.蝦仁洗淨,瀝幹後剁成泥狀,與(精鹽2克、玉米粉5克、胡椒粉2克、芝麻油2克)充分拌勻後,鑲入豆腐中間下處;

5.再將一隻隻的蝦置蝦泥上,覆蓋,高火3分鍾蒸熟後,撒上蔥花;

6.高湯中加入鹽、酒調味,高火3分鍾煮熟後,加入太白粉20克、水20克勾芡,再拌入芝麻油,淋在豆腐上即可

食療功效:補虛養身,氣血雙補。

【草蝦宜忌】

蝦忌與某些水果同吃。蝦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把它們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鞣酸和鈣離子結合形成不溶性結合物刺激腸胃,引起人體不適,出現嘔吐、頭暈、惡心和腹痛腹瀉等症狀。海鮮與這些水果同吃至少應間隔2小時。

龍蝦--滋陰健胃

《本草綱目》早有記載:\"閩中有五色蝦,亦長盡餘,彼人兩兩幹之,謂之對蝦,以充上饌。\"而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對蝦氣味甘、溫,補腎壯陽,治痰火。\"

【草蝦本色】

龍蝦,又名大蝦、龍頭蝦、蝦魁、海蝦等。民間又俗稱蝦王。是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龍蝦科屬動物。

龍蝦體大肉多,營養豐富,除作佳肴外,還有很高的食療作用。據有關藥用書籍記載,龍蝦肉味甘鹹、性溫,具有補腎壯陽、滋陰健胃的功效,可以治腎虛陽痿、神經衰弱、筋骨疼痛、皮膚瘙癢等症。

【廚前叮嚀】

不要使用\"洗蝦粉\"對龍蝦進行清潔,這樣做會影響龍蝦菜品的口感和品質。

美味頭牌菜:油泡龍蝦球

主料:活龍蝦1隻(約1500克)。

調料:料酒20克,味精2克,花生油25克,鹽2克,魚露、澱粉、高湯蛋清適量。

製作步驟:

1.龍蝦取頭尾,蒸熟擺在盤子兩端。龍蝦肉取出切成大塊,用鹽、料酒、蛋清、澱粉漿好。取一小碗加入魚露、料酒、濕澱粉、高湯調成碗芡。

2.炒鍋置火上,加入花生油,待油溫燒至五成熱時,下入漿好的龍蝦肉,滑透撈出,瀝盡油。鍋中留少許底油,下入滑好的龍蝦肉,烹入碗芡,翻炒均勻,出鍋前淋少許明油,出鍋裝盤。

親嚐體驗:美觀大方,色澤潔白,蝦鮮脆嫩。

食療主打餐:上湯焗龍蝦

主料:龍蝦1.5千克,上湯500克。

調料:黃油50克,澱粉500克,油50克,鹽適量,胡椒粉少許。

製作步驟:

1.龍蝦洗淨,砍大塊後粘上澱粉備用。

2.將鍋燒熱冒煙後下油,油溫控製在180攝氏度左右,放入龍蝦炸至七成熟後撈出。

3.另起新鍋,加入黃油和上湯調味。

4.最後放入龍蝦,勾芡裝碟便成。

食療功效:補腎壯陽、滋陰健胃的功效。

【龍蝦宜忌】

不宜與水果同食;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時不宜食蝦;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反複發作性過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蝦。

基圍蝦--身體虛弱者的食物

【草蝦本色】

基圍蝦蝦營養豐富,且其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蝦中含有豐富的鎂,鎂對心髒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能很好地保護心血管係統,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蝦的通乳作用較強,並且富含磷、鈣、對小兒、孕婦尤有補益功效。

【廚前叮嚀】

1.色發紅、身軟、掉拖的蝦不新鮮盡量不吃,腐敗變質蝦不可食;

2.蝦背上的蝦線應挑去不吃。

美味頭牌菜:茶香基圍蝦

主料:活鮮基圍蝦1000克。

輔料:龍井茶葉,青紅椒粒適量。

製作步驟:

1.將活鮮基圍蝦清洗幹淨,加入薑蔥,茶汁等醃製入味,將龍井茶葉用開水泡好,擠幹水分待用。

2.將醃好基圍蝦入5~6成油溫炸至金黃色瀝油待用,將茶葉炸至酥脆,再將基圍蝦,茶葉,青紅椒粒,椒鹽炒均勻入味裝盤即成。

親嚐體驗:色澤金黃,外酥內嫩,茶香味濃,風味獨特。

食療主打餐:白灼基圍蝦

主料:活基圍蝦1000克。

調料:生抽王100克,味精2.5克,蔥米10克,薑米5克,清湯25克,黃酒10克,另備白菊花冷開水半臉盆。

製作步驟:

1.將活基圍蝦洗淨,燒開水鍋,加入酒、基圍蝦,煮至剛熟即撈出,裝盆上台。

2.燒熱鍋加入油,燒至九成熱,倒入蔥花、薑米,與生抽、味精、清湯調和盛小碟一起上台,食時,剝除蝦殼,蝦肉蘸調味食用。

3.食畢,用白菊花冷開水洗手。

食療功效:養血固精、化淤解毒、益氣滋陽。

【基圍蝦宜忌】

適宜腎虛陽痿、男性不育症、腰腳無力之人食用;適宜中老年人缺鈣所致的小腿抽筋者食用;中老年人、孕婦和心血管病患者更適合食用;忌與某些水果同吃。

河蟹--營養經濟雙高

據《本草綱目》記載:螃蟹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散淤血之功效。蟹肉味鹹性寒,有清熱、化淤、滋陰之功,可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折、過敏性皮炎。蟹殼煆灰,調以蜂蜜,外敷可治黃蜂蜇傷或其他無名腫毒。蟹肉對各種癌症都有較好的療效。

【河蟹本色】

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屬名貴淡水產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也叫\"螃蟹\"或\"毛蟹\",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動物。河蟹是橫行的。

河蟹營養豐富,肉味鮮美。河蟹無論蒸煮、清燉,還是燒鹵,煎炸,都風味香濃,營養豐富。另外,河蟹還有較高的食療營養價值。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有喜食河蟹的習慣,而河蟹又是出口創彙的拳頭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廚前叮嚀】

1.將河蟹用沸水蒸煮20分鍾以上,才能殺死蟹體內的病原微生物及肺吸蟲囊蟲幼。河蟹熟透甲殼呈現紅色。

2.食前四除:一除蟹胃。蟹胃位於頭胸部前端,為三角形囊狀物,內包汙泥、腐肉。二除蟹腸。河蟹的腸子很短,一段埋沒於生殖腺中,另一段貫穿蟹臍腹壁,為一黑色條狀。三除蟹鰓。蟹鰓位於頭胸部兩側,常有汙物,甚至附著寄生蟲。四除心髒,心髒位於頭胸部中央,為一六角形包囊。除上述外,食蟹後應注意不可大量飲水,以免引起腹瀉。

美味頭牌菜:香辣蟹

主料:鮮肉蟹500克一隻。

輔料:花椒碎末10克,辣椒油15克,芫茜5克,小紅辣椒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