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關懷篇 辨證施治,本草食療要對症(1 / 3)

關懷篇 辨證施治,本草食療要對症

就食物本身而言,它們對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但具體怎麼吃,還應該結合人體的情況。

同一種食物,有的人吃了能治病,有的人吃了會要命。因此,飲食千萬要慎重。

本篇針對不同人群,送去最溫暖的\"食愛\"。通讀本篇,會讓你在了解自己身體的同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食物,從而讓食物為健康添一分活力。

第二十章 因人而異,總有一種本草食療適合你

看準食物的\"身份證\"--四性、五味、歸經

身份證的作用就是證明一個人的身份。可是你知道嗎,食物也有\"身份證\",它們的\"身份證\"向我們透漏了三種信息:\"四氣\"、\"五味\"、\"歸經\"。這本是根據藥物的氣、味不同而做的分類,但因藥食同源,食物的\"身份證\"上自然也少不了這幾項。

所謂\"四氣\",即食物有寒、熱、溫、涼四性。\"五味\"即辛、甘、酸、苦、鹹。人食五味來調養身體,但如果使用不當,不但對人不利,而且有害。也就是說,飲食中的五味,吃好了對身體有益,吃不好就會對人體有害,易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我們要知道食物禁忌的道理,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攝取食物,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寒性或涼性的食品,如綠豆、芹菜、柿子、梨、香蕉、冬瓜、絲瓜、西瓜、鴨肉等都有清熱、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對陽氣旺盛、內火偏重的人非常適宜。

熱性或溫性食物,如羊、狗肉、辣椒、生薑、茴香等熱性或溫性食物,有溫中、散寒、補陽、暖胃之功,陽虛畏寒的人食之為宜,熱病及陰虛火旺的人就應忌食。

此外,食性還要與四時氣候相適應,寒涼季節要少吃寒涼性食品,炎熱季節要少吃溫熱性食物,飲食宜忌要隨四季氣溫而變化。

食物除五味外,還有淡味、澀味,習慣上把淡附於甘味,把澀附於鹹味。

辛味能行氣,通血脈。胃痛、腹痛、痛經患者,可以吃些辣椒、茴香、桂皮等有行氣、散寒、止痛作用的食物;外感風寒的人可以吃些有辛辣味的生薑、蔥白等食品;風寒濕痹患者則宜飲用白酒或藥酒,以辛散風寒、溫通血脈。

甘味有補益強壯的作用,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以及五髒虛羸的人比較適宜。甘還能消除肌肉緊張和解毒,但甜食不能過量攝入,否則易發胖。

酸味能增進食欲、健脾開胃、增強肝髒功能,提高鈣、磷的吸收率。久瀉、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虛汗、尿頻、遺精、滑精等患者宜食用。

苦味具有清泄、燥濕的功能,適宜熱證、濕證病人食用。例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佐餐,能達到清熱、明目、解毒、瀉火的效果,適宜熱病煩渴、中暑、目赤、患瘡瘍及癤腫的患者。茶葉苦甘而涼,能夠清利頭目、除煩止渴、消食化痰。

鹹味能軟堅散結、潤下,對結核、便秘患者比較適宜,而具有鹹味的食物,多為海產品和某些肉類。例如,海蜇味鹹,可清熱、化痰、消積、潤腸,對痰熱咳嗽、痰核、痞積脹滿、小兒積滯、大便燥結者最為適宜;海帶味鹹,有軟堅化痰的功效;豬肉味鹹,滋陰潤燥,適宜熱病津傷、燥咳、便秘的人食用。

那麼,什麼是歸經呢?歸經就是按照藥食對人體某髒某腑機器所屬髒器組織所產生的明顯作用而予以歸納的。例比,如生薑能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發汗解表,而嘔吐為脾胃經病變,咳嗽和無汗屬於肺經病變,因此將生薑歸於脾、胃、肺經。

有的藥食治療作用單一,因此將其歸於一經,大部分藥食牽涉幾個髒器,因此將其歸於幾經。但不同的藥食治療作用必須結合其性味、主治等多方麵的因素,才能確定功效,因此,不能單純地套用原理。

此外,中醫認為食物與中藥一樣,具有升降沉浮等不同的趨向性,結合歸經理論,可使藥物在必要的時候起到\"引經\"作用。例如,具有升浮作用的食物有向上向外的趨向,分別具有升陽、發表、透疹、散寒等作用;沉降性質的食物具有下行、向內的趨向,分別具有潛陽、收斂、滲利、瀉下等作用。

可見,吃東西要根據人體陰陽偏盛,偏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補,以達到調整髒腑功能平衡的目的。

補血養血治血虛

血對身體有營養和滋潤的作用,如果營養攝取不足,就會造成身體氣血虛弱,形成血虛體質。

有些人麵色蒼白無華或萎黃、肌膚幹燥、唇色及指甲顏色淡白、頭昏眼花、心悸失眠、多夢、肢端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女性還伴隨月經顏色淡且量少。這都是血虛體質的特征。血虛體質的人養生應當補血養血,因心主血脈,肝藏血,脾統血,故心、肝、脾皆當補之。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給我們留下了補血四寶--當歸、熟地、川芎、白芍。當歸補血和血;熟地滋陰養血;川芎活血行氣;白芍斂陰和血。四物合用,就是補血養血的四物湯。

那麼,血虛的人在飲食上應該怎樣調養呢?據《本草綱目》記載,桑葚、桂圓、何首烏、熟地、黑木耳、菠菜、胡蘿卜、牛肝、烏雞、甲魚、海參等食物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

對於血虛的人,醫生常告訴他們用中藥搭配食物做成可口的藥膳,例如當歸羊肉湯、四物雞湯、十全排骨湯等,養血效果十分不錯。此外,單從食物方麵看,補血的菜肴也不少,例如,涼拌菠菜含有較多對補血有益的鐵質,牛奶含有對補血有益的鈣質,動物肝髒的鐵質含量也很多。

血是健康的根本,如果你屬於血虛體質,那就要更加注意飲食的調理。除此以外,久視傷血,血虛的人應注意調攝,不可勞心。

血虛的人不要吃荸薺、大蒜,也應不吃或少吃海藻、草豆蔻、荷葉、白酒、薄荷、菊花、

檳榔、生蘿卜等。

當歸羊肉湯

材料:羊肉400克,黃芪25克,黨參25克,當歸25克,薑6片,鹽少許。

做法:1.羊肉洗淨,切成塊;將黃芪、黨參和當歸用紗布紮緊,薑切成片。

2.燒熱1湯匙油,爆香薑片,放入羊肉快爆炒至血水幹,盛入沙鍋內。

3.往沙鍋內注入適量清水,放入黃芪、黨參、當歸和薑片,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燉煮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補氣養氣療氣虛

有些人在形體上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少氣懶言,語聲低怯,麵色蒼白,常自汗出,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女子白帶清稀,這些症狀說明此人氣虛。氣虛體質者應該補氣養氣,因為肺主一身之氣,腎藏元氣,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肺、腎都要補。

《本草綱目》中記載,大棗、鰱魚、葡萄、南瓜等具有益氣養精之功效。

氣虛體質的人最好吃一些甘溫補氣的食物,例如,粳米、糯米、小米等穀物都有養胃補氣的功效,山藥、蓮子、黃豆、薏仁、胡蘿卜、香菇、雞肉、牛肉等食物也有補氣、健脾胃的功效。人參、黨參、黃芪、白扁豆等補氣中藥和具有補氣的食物做成的藥膳,可以促進人體正氣的生長。

中年女性是較為常見的出現氣虛症狀的人群,平時可常吃大棗、南瓜,多喝一些山藥粥、魚湯等補氣的食物,注意攝入各種優質蛋白對補氣都大有好處。氣虛往往和血虛同時出現,因此在注重補血的時候,更要注意補氣,以達到氣血平衡。

氣虛的人最好不要吃山楂、佛手柑、檳榔、大蒜、苤藍、蘿卜纓、香菜、大頭菜、胡椒、蓽撥、中指、紫蘇葉、薄荷、荷葉;不吃或少吃蕎麥、柚子、柑、金橘、金橘餅、橙子、荸薺、生蘿卜、芥菜、君達菜、砂仁、菊花。

南瓜粥

材料:大米100克,南瓜300克,水600克,花生油25克,鹽8克,蔥花10克。

做法:1.大米淘洗幹淨。南瓜洗淨刮皮去瓤,切成小塊。

2.鍋置火上,放油燒至七成熱,下蔥花熗鍋,炒出香味後,放入南瓜塊,煸炒1~2分鍾盛出。

3.鍋上火,放水燒開,下大米、南瓜塊,旺火煮開,改用小火熬煮40~50分鍾,至米粒開花,南瓜酥爛,湯汁濃稠,加鹽攪勻即可。

滋養肝腎調陰虛

如果一個人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養不當,久病不愈就會造成陰虛體質,陰虛體質的人大多比較瘦。主要表現為:身體消瘦,臉色暗淡無光或潮紅,有時會有烘熱感;口舌容易幹燥、口渴時喜歡喝冷飲、四肢怕熱、易煩易怒、容易失眠、大便偏幹、小便短少、舌紅少苔、脈象細數。

陰虛體質的進補關鍵在於補陰,陰虛體質的人要遵循滋陰清熱、滋養肝、腎的養生原則。五髒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養肝、腎二髒為要。此體質之人性情較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

味甘、性涼寒平的食物是陰虛者的好伴侶,《本草綱目》中記載的下列食物,適合陰虛者選用:麥苗、醋、綠豆、豌豆、菠菜、竹筍、空心菜、冬瓜、蓮藕、百合、絲瓜、番茄、胡瓜、苦瓜、紫菜、梨、柳橙、柚子、西瓜、白蘿卜、椰子、豆腐、豆漿、茭白等。

陰虛體質的人不要吃大蒜、辣椒、胡椒、榴蓮、荔枝、龍眼、櫻桃、核桃、紅豆、韭菜、生薑等食物。

珠玉二寶粥

材料:山藥60克,薏米60克,柿霜餅24克。

做法:1.將山藥、薏米搗成粗粒,放入鍋內。

2.加水適量,用火煮至爛熟。

3.再將柿霜餅切碎,調入煮好的粥內,攪勻溶化即成。

溫補脾腎補陽虛

有些人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養不當,雖然看起來白白胖胖,但臉色淡白無光,口淡不渴,體寒喜暖,四肢欠溫,不耐寒冷,精神不振,懶言,大便移溏,小便清長或短少,舌淡胖嫩苔淺,脈象沉細無力。這種人屬於陽虛體質,也就是陽氣偏衰、機能減退、熱量不足、抗寒能力低弱的體質。

既然陽虛,就要補陽,那麼如何來補陽呢?陽虛體質的人要遵循溫補脾腎以祛寒的養生原則。五髒之中,腎為一身的陽氣之根本,脾為陽氣生化之源,故當著重補之。中醫認為,陽虛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故而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悲哀,故必須加強精神調養,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此種體質多形寒肢冷、喜暖怕涼、不耐秋冬,故陽虛體質者尤應重環境調攝,提高人體抵抗力。

既然如此,那麼陽虛者在飲食上就應該多吃一些養陽的食物。《本草綱目》中說羊肉、狗肉、鹿肉等具有養陽之功效。

羊肉性溫,味甘,是溫補佳品,有溫中暖下、益氣補虛的作用。陽虛之人宜在秋冬以後常食之,可以收到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的溫補強壯效果。

狗肉性溫,味鹹,能溫補陽氣,無論脾陽虛或是腎陽虛,都可食用。民間早有\"陽虛怕冷,常吃狗肉\"的習俗。對平時四肢欠溫、腰膝冷痛者,每年入冬以後,經常食狗肉,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陽虛的人可以在夏日三伏,每伏食羊肉附子湯一次,配合天地陽旺之時,以壯人體之陽。

陽虛體質的人宜食味辛、性溫熱平之食物,如薏苡仁、大蒜、蔥、蓮藕、甘薯、紅豆、豌豆、黑豆、山藥、南瓜、韭菜等。

陽虛者不要吃空心菜、菠菜、茼蒿、茭白、白蘿卜、百合、冬瓜、苦瓜、茄子、綠豆、綠豆芽等食物。

溫陽袪濕消暑湯

材料:白扁豆、蓮子、生薏苡仁、菟絲子、巴戟天各30~40克。

做法:將菟絲子、巴戟天入淨布包起,與其他材料一起加入鍋內,加開水10碗慢火煲約2小時,加適量瘦肉煲亦宜,食時用鹽調味。

強健脾髒化痰濕

有許多人形體肥胖,且喜好甜食、精神疲倦、嗜睡、頭腦昏沉、身體常覺千斤重、睡覺易打鼾、代謝能力不佳等。這種人如果缺少運動,則很容易發生關節酸痛、腸胃不適、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病症。這是因為他們身體內的水分代謝功能減退,痰濕停滯在體內導致一係列症狀。通常稱為痰濕體質。

痰濕體質的人應當注意環境調攝,不宜居住在潮濕的環境裏;在陰雨季節,要注意濕邪的侵襲。飲食調理方麵少食肥甘厚味,酒類也不宜多飲,且勿過飽。多吃些蔬菜、水果,《本草綱目》上記載了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痰去痰的食物,如荸薺、紫菜、海蜇、枇杷、白果、大棗、扁豆、紅小豆、蠶豆等。

痰濕體質的人宜食味淡、性溫平之食物,如薏苡仁、茼蒿、洋蔥、白蘿卜、薤白、香菜、生薑等,不要吃豌豆、南瓜等食物。

菊花苡仁粥

材料:枇杷葉9克,菊花6克,薏苡仁30克,大米50克。

做法:將枇杷葉和菊花藥加水3碗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薏苡仁、大米和適量水,煮粥服用。

活血化淤祛淤血

有些人身體較瘦,頭發易脫落、膚色暗沉、唇色暗紫、舌呈紫色或有淤斑、眼眶黯黑、脈象細弱。這種類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紀未到就已出現老人斑,有些則常有身上某部分感到疼痛,如女性生理期時容易痛經,此種疼痛在夜晚會更加嚴重。

這種人屬於淤血體質,主要原因是血行遲緩不暢,多半因情誌長期抑鬱,或久居寒冷地區,以及髒腑功能失調所造成。

淤血體質的人,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飲,醋可多吃。不要吃過度寒涼的食物,如冰品、西瓜、冬瓜、絲瓜、大白菜等。

此外,保持好心情和適當的運動也是不可少的。

《本草綱目》中記載的破血散血方:

1.赤小豆、米醋、黃麻根用煎服。

2.韭汁飲服。

3.蔥汁、萊菔、生薑、幹薑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