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十六章 布達拉宮(1 / 2)

/第三十六章/

布達拉宮

拉薩是藏傳佛教的聖地。正是在這座有著一千三百年曆史的城市,藏族語言首次形成書麵文字,佛經因此得以翻譯。隨著語言的發展,藏語作品也得以用文字記載傳承。

拉薩街頭熱鬧非凡,金頂的大昭寺外,購物者穿梭於市場和集市,挑選琳琅滿目的商品;日出時分,許多香客便蜂擁來到大昭寺,信徒磕長頭朝拜,把大昭寺門前地板上鋪的石頭磨出了圓弧。

從日出直到日落,藏人、漢人和外國人就羊皮、設計精巧的銀手鐲、銀銅頭飾和胸飾、刀鞘、鼻煙壺和耳環等物件討價還價,爭個不休。這些所謂地道的藏族工藝品其實大部分產自邊境另一端的尼泊爾,這一事實並不教我吃驚。畢竟,我在亞利桑那州遇到過類似的事,宣稱是正宗美國原住民手工藝品的玩意兒其實是中國手工製造。但約1.2米高的橡木和黃銅材質的酥油茶壺是純正的當地產品,所以我買了一個。它至今仍擺在我辦公室的角落,看上去略顯氣派,但我一次也沒使用過,因為藏式酥油茶是我喝不來的飲品之一,不過福建的擂茶我倒是喜歡。

擂茶是傳統的客家茶飲,飲擂茶是傳承兩千二百年之久的風俗,主要盛行於福建、台灣和其他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擂茶以茶葉、花草(有時是藥草)、堅果、種子、穀物和調味品(有時是肉)等

食材為原料,混合後置於擂缽(像木製的黃油攪乳器)搗爛成糊狀,再衝入開水攪拌,便形成一種清淡的類湯飲料,在寒冷的冬天備受青睞。

第三天,我們參觀了布達拉宮。連日的奔波和對抗高海拔不良反應讓我疲憊不堪,所以我買了四張巴士車票,可直接上到宮殿門口。但巴士爬上一個陡坡就半途熄火,男人被叫下來推車,女人和孩子們則舒舒服服地坐著。藏族男人和善地笑著,我用肩膀頂著大巴車,使勁地往前推,幾乎無法呼吸,更別說擠出笑容了。

巍峨宏偉的布達拉宮坐落於拉薩正中心的瑪布日山(紅山)上,高117米,東西長360米。瑪布日山被譽為“可觸及天堂的山峰”。布達拉宮始建於7世紀,是藏王鬆讚幹布為抵禦外族入侵而建,盡管相比鄰居,西藏人可能威脅性更大。西藏軍隊勇猛剽悍,甚至長驅直入,洗劫中原都城長安。

布達拉宮多次遭受雷電襲擊和戰亂損壞,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主持重建,又經曆代達賴相繼擴建,才形成今日之規模。如今的宮殿有十三層,有一千間房屋,外牆體厚達四米,固若金湯,整個宮殿沒有一根釘子。

清涼、幽暗的大殿內,朝拜的信徒和喇嘛總是沿著順時針方向移動,口中喃喃念著“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黃油燈的橘色光芒照在神像和朝拜者身上,將他們舞

動的身姿投影在牆壁上,宛若秘境。銅製頌缽的敲擊聲和西藏焚香的氣味令人出神冥想,我能看到一些朝拜者的意識狀態因此改變。

殿內有八座金靈塔,安放著從五世到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遺體(不包括六世)。在西藏,隻有德高望重之人才有資格塔葬,靈塔分金、銀、銅、木、泥幾種,視地位而定,金靈塔是留給達賴喇嘛的。

布達拉宮

第五座靈塔高近15米,占地麵積680平方米,消耗3118公斤黃金製成。黃油燈燭火輕輕搖曳,佛塔沐浴籠罩在幽幽橙光之中,煙霧從插滿香火的香爐中繚繞升起,仿若翩然起舞。

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建於1934年,規模較小,但造價最高,所用黃金是五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十倍,塔身鑲嵌著翡翠、瑪瑙、鑽石和珊瑚。靈塔前方是一座用二十萬顆珍珠編成的法物“曼紮”。

達賴喇嘛的靈塔斥資巨大,揭示出很多藏族人視宗教為他們生活和精神的主宰,並為此付出巨大犧牲。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拜祖先和拜神是一種買“精神彩票”的行為:不一定靈驗,但拜拜也無妨。而對很多藏族人來說,宗教就是生活本身——這也可以理解,因為即使在生活中,他們也比我們其他人離天堂更近一些。

光與暗

西藏的山峰白雪皚皚,怪石嶙峋,宛若瑰麗的石英晶體在鈷藍天空下的剪影,與鐫刻於西

藏人骨子裏的幽暗靈性形成鮮明對比。這裏有大美,也有大懼、無謂和無望。

我觀察著磕長頭長途跋涉穿過地球上最惡劣的地形來到拉薩的朝聖徒。他們身體直立,雙腳並攏,伸開雙臂,向前俯身,然後手指劃地為記號,起身前行至記號處再匍匐。如此周而複始,堅持數千公裏。

這種禮佛方式放到《國家地理特輯》中該是很棒的片段,但西藏人卻要為這種精神信仰付出極大代價。整個家庭的畢生積蓄都奉獻給了朝聖之旅,一家人在人行道邊搭篷露宿,靠販賣小飾品或乞討,籌集回程的車費。有的人於朝聖途中死在大街上,得到的是窮人式的葬禮——被一把抬起,就近扔進河裏(但願這不是發生在沐浴節期間)。令人毛骨悚然但務實的天葬隻有富人才承擔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