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甜曬與鄉愁(1 / 2)

甜曬與鄉愁

“甜曬”是個有意味的詞——意味著在物理的時間裏發生了變化,水分子蒸發帶走了一些東西,而時光的況味又鎖住了一些東西。

甜曬與糖無關,倒是離不開好風好光照,所謂日月傾灑,自然風幹。嶗山沿海一線漁村密布,都是得了造物者眷顧的,海貨海產豐饒,先民以甜曬方式保存之,憑借大自然和時間造就,這種傳統工藝被譽為“六百年前的原汁原味”。漁婦說,抹了鹽的風幹魚一般稱為鹹魚。甜曬魚都是海水洗海水泡,不做醃鹵。從前出海,無冷凍設備,魚又多,怕靠岸後變質,捕撈上船就沿背鰭片開,去除內髒,刮淨脊骨等處的血汙,在海水裏衝洗浸泡一兩個小時,掛在船頭晾曬。海上風大,一連三四個日頭,魚體便金黃明透起來。這時候,再用海水“透”過,晾上一天,就可以吃了。

這應該是甜曬魚最原始也最純正的製作流程。漁婦在碼頭接船,看見一筐筐甜曬魚心裏就踏實了,遞給男人的都是好臉色。不出海的日子,男人喜喝黍米老酒,加熱了的。傍晚之前,漁婦把甜曬魚剪成小塊兒,用水泡開了,放上蔥、薑、蒜、醋,舀兩勺豬油,入鍋,和玉米餅子一起蒸,蒸出柔韌口感,蒸到滿屋飄香。天色堪堪擦黑,男人已經喝到臉膛紅燦,總要唱幾句茂腔小調。在漁婦的認知體係裏,幸福已經有了該

有的模樣。

天氣越來越冷,越來越幹燥,正是可以讓魚迅速風幹的最好時節。在硬冷外力的作用下,魚體表層緘默,鮮嫩的汁液卻在深處保留下來。這個時候去嶗山走一趟,青山、黃山、港東、沙子口,幾乎所有的漁村碼頭都已變為天然曬場,鮁魚、舌頭魚、麵包魚、鼓眼魚、海鰻魚、鱗刀魚、黃花魚、七星魚……組成了海貨的“路演”,購買者慕名而至,包括嗜味的土著、飯館小老板、外地遊客。也有單位來團購的,當作年貨發給員工。

畫風通常是這樣的:冬陽補而不燥,漁婦們戴著鮮豔的頭巾,在碼頭的堤壩上勞作,不經意間,把曬魚、曬太陽這兩件事情完美地結合了起來。冬天多曬曬後背,通督脈的陽氣,補命門火,散風寒——她們未必懂得“冬陽之補”,隻道是初冬曬魚,沒有蠅蟲幹擾,也沒有潮氣黴斑,曬出來的海貨哪一樣都既幹爽又漂亮。漁婦們把一個晴天叫一個“日頭”。晾曬三四個日頭之後,甜曬魚外幹裏嫩,口感最佳。不同的海貨,晾曬方法亦不相同,比如晾曬魷魚,隻能平鋪,不可懸掛,懸掛易將肌肉經緯拉長,終會改變口味。

漁婦從晾曬的架子上拿下兩條魚,一條顏色還有些發白,另外一條明顯偏黃了:發白的,手感上軟許多,發黃的,已經漸漸板結——這個時候,她們一定會說,發黃的已經

晾曬了三個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