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節 新聞敘事中的定位(1 / 2)

第三節

新聞敘事中的定位

Davies & Harré(1990)提出的“定位理論”由Bamberg(2004)根據小故事進行了調整。Bamberg指出了三個相互關聯的層麵影響著敘述者可能采取、提供或抵製的立場:敘述的故事世界,即時互動,以及更廣泛話語(即主敘述)的索引規範和意識形態。過去,對敘事和身份的研究主要是在傳記範式中進行的,屬於大故事,是一種特殊的分析手段,研究者優先考慮的是整個故事的敘事,並將身份視為人們講述故事過程中所揭示的東西,但是傳記方法因將故事視為“透明且未經傳播的記錄”而受到批評#pageNote#0。在社會科學的敘述轉向中,互動主義認為,無論是個體還是集體的身份都是一個動態的關係過程,而不是一個固定的實體,是通過“小故事”出現的,如日常談話的表演性、碎片化敘述等,小故事短小,是在互動和日常環境中講述的,不一定是關於演講者。

Bamberg & Geakopoulou(2008)將身份行為總結如下,指出了身份構建機製的三個相互關聯的層麵,這三個層麵影響著敘述者可能采取或者抵製的立場。“第一層:角色在故事世界中的位置;第二層:演講者/敘述者如何在互動情境中定位自己和他人;第三級

:在說話者/角色和主流意識形態之間,說話者麵對主流意識形態協商身份”#pageNote#1。

在敘述的故事世界、即時互動以及在說話者/角色和主流意識形態之間,說話者麵對主流意識形態協商身份。作為社會互動的方麵,“小故事”比傳記性的敘述或“大故事”更能反映現實,但對敘事和身份的互動和傳記方法的劃分,如果僅僅反映在大故事和小故事之間的二元區別上,是人為的過於簡單化,故事類型之間存在“複雜的重疊和相互依賴”,包含大故事“典故和引文”的信件也代表構成社會互動的交流#pageNote#2。本書采用“大小故事相互關聯的”敘事與身份觀,認為在新聞敘事中,敘事者通過對他人或自身所參與事件的碎片化敘述,將話語作為媒體意識形態的代表,從而達到新聞報道的目的。

一、故事層麵

蔡瑛、臧國仁(2009)認為,新聞就是講故事,並且從故事的戲劇成分上來看,新聞就是一個“講故事”的過程#pageNote#3。祝克懿(2009)認為,新聞與文學敘事具有相同的特質,因此可以對新聞進行敘事學的分析#pageNote#4。群居的人類具有社會性,人們的交流和溝通有賴於語言、手勢和眼神等各種符號。Walter Fisher(1984)提出“一切人類的傳播活動都可以看作是敘事”#pageNote#5,因此用“符號”再現客觀存在的自然環境以及我們

的社會經曆都得以在傳播場域中進行流通,在敘事範式中,這些都是敘事過程。而新聞報道本身也是一種文本,是通過“語言符號”再現社會現實的傳播過程,是人類典型的傳播活動,因此從敘事範式的學理來看,新聞正是一種敘事。新聞敘事的敘事者不是一個自然人的存在,而可能是一個機構或者是代表機構的個人,其受眾的範圍也更廣,影響力更大。

新聞包括多種形式,如消息、通訊、評論、特寫、調查式報道以及公民新聞等。目前對新聞敘事的研究較多集中在部分新聞體裁,如新聞通訊、調查式新聞報道、災難新聞報道等內容偏向故事性的新聞報道上,以上的新聞體裁故事性較強,報道內容和形式都偏重於“講故事”,因此“講故事”的特性使以上新聞體裁被首先納入新聞敘事學的研究範疇,並取得了大量成果。“話語的作用,更具體地說,講故事在這些過程中的作用,可以從兩個層麵來探討。首先是示意圖表示法的層麵。在這一層麵上,敘事是自我表達的表現,因為他們構建了故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敘事者將自己和他人介紹為人物,並使用類別來定義他們的身份(或他人的身份),這些身份通常(含蓄地或明確地)在對行動的解釋中起著關鍵作用”#pageNote#6。

事實是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事實說話,新聞事件也

屬於故事範疇,因此新聞也是一種敘事。敘事是新聞內容傳播的主要方式,新聞敘事即將新聞事實作為敘事內容由新聞敘事者傳遞給受眾的過程,為受眾提供了一種講故事的新途徑。“故事提供了行為和反應與身份相關的世界模型,從而代表和概念化社會關係。對行為和身份之間關係的分析會導致我們產生隱式(或顯式)自我和其他表示”#pageNot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