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2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2 / 2)

現在的徐蓉,有點劉氏那味兒了——能省則省,節約至上。

不過她比劉氏強點,向少華借了一百文錢,在村裏買了二十個雞蛋,每隔幾天就給大家蒸雞蛋羹。

這段時間是收紙旺季,他們家的紙料在這時候做完,別人家也一樣,基本都趕在一個時候。

徐蓉跟著少華來到縣城西街,這裏有許多家紙行商鋪,沈記、楊記、李記……一條街上有七八家。當然,縣城的紙商不止這些家。西街上的紙商,一般是針對收購他們這些小紙戶的。大戶紙商,直接與大戶造紙坊銜接,紙一車一車直接從造紙坊拉走。

“去哪家賣?”徐蓉對這滿街紙行有點無從選擇。

“去顧記,當初我們是按他們家要求做的。”

“按他們家要求?還有這種說法?”

“對,每家要的紙不一樣。當初與誰家說好,就賣給誰家。”

“二錢紙,不是一種標準規格嗎?”他們家做的是二錢紙。

“對,但有的家主要是收四錢紙、六錢紙。”

“錢”是重量單位,一錢大約等於五克。二錢就是十克。一張紙有十克重,同時又要符合一定長寬尺寸,由此便得出一張紙的重量和麵積。

用現代紙舉例。用過A4紙的人都知道,A4是一種尺寸,同樣都是A4紙,規格有70克、80克,甚至100多克 、200克。不同厚薄的紙有不同用處。(注意,這裏說的是規格。70克、80克這些數字,是指每平方米重量。一張70克的A4紙可沒有一平方米。)

總之,古代紙張的規格十分繁雜,紙商也不是什麼紙都收,他們隻收他們需要的。

兩人來到“顧記”,徐蓉掃眼望去,感覺這裏就像個廢紙回收站。成捆成捆的紙,從地上一直堆到屋頂。

當然,這裏收的不是廢紙。另外,紙也不是直接放在地上,下麵有塊矮木台,大約是為了隔潮濕吧。

此時店裏有兩家紙戶在賣紙,一家在稱重,一家在等著。

“一百零六斤,你這紙不對呀!”店老板看著杆秤道。

紙行杆秤是掛在橫梁上的大杆秤,可以稱上百斤的東西。

“一百四十刀,刀數是對的。”賣紙的紙戶道。

“刀數是對,但你這做得也太厚了。”店老板皺眉,然後道:“我還是隻能按四十三給你。”

“行吧行吧!”紙戶知道自己吃了虧,一百四十刀不止一百斤,也就意味著他多費了原料。多出來的幾斤,他本可以再多做幾刀紙,但是他自己沒有掌握好。

這點上就體現出抄紙技術,不同人拿捏不一樣。

徐蓉轉頭悄聲對少華道:“才四十三。”她聽懂了四十三是一刀紙的價格。那人跟他們一樣,有一擔多紙,剩下的零散刀數按四十三算。

少華沒有言語。這個價格較去年少了兩文錢,現在紙戶越來越多,紙商收購價也在往下降。照此下去,以後造紙越來越賺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