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0.2 通過5點做好內容 型產品運營(2 / 3)

講到推薦,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推薦規範。如果你負責運營的產品連運營規範都沒有,那麼應該趕緊製訂一份運營規範,你會發現工作會變得越來越簡單。基本上,和運營規範相關的要素有3個—時間、地點、人物。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給什麼人推送什麼樣的內容。除了內容型產品,其他的產品也是一樣的道理,如電商的推薦、社交產品裏的推薦。

聽起來有點複雜,其實分開來看就會容易很多。下麵,我們以資訊類的內容型產品為例,來分析一下。

時間這個因素大家都比較清楚,基本上所有的內容型產品的用戶活躍時間都是非工作時間,早上、中午和晚上是3個流量高峰,特別是晚上,基本是全天流量的最高峰,要充分利用這個時間點。早上7~9點為上班時間,給人推送的內容更多的應該是輕鬆閱讀,並帶有一定信息含量的,如時政類、熱點類或專業類的資訊內容;中午12~13點,午休時間不長,給用戶推送的應該是短小精悍、有點意思的內容,更容易被人關注,如娛樂類資訊;晚上10~12點,用戶的時間較多,很多用戶會利用睡前時間瀏覽相對長一點的內容,如推薦一些專題、視頻或短篇小說、漫畫等,都是很合適的。

地點因素,這個不是所有產品都會遇到,隻有在特定的產品或比較有地域性特點的產品中出現。通常各資訊類產品都會有個“本地”的欄目,主要是集中將本地的新聞傳達給用戶。之前筆者在手機新浪網時,廣東省用戶的流量占到20%以上,而且廣東的用戶就愛看都市網文,言情類和玄幻類都不愛看,所以當時就特別定製了一個廣東版,隻要判斷是廣東的用戶,進來看到的都是廣東版的內容。采用這種策略後,在廣東省的收入上漲了20%以上。

目前根據人來推薦的這個方式,在各大個性化推薦的資訊客戶端已經做得很成熟了,以今日頭條為代表。通過機器算法,根據用戶的瀏覽行為和瀏覽數據等,來判斷用戶對什麼內容感興趣,並給用戶推薦相應內容。有一些產品內部未必有完整的機器算法,那麼可以根據用戶性別、職業、年齡、興趣愛好來劃分。將用戶和內容打上標簽,當用戶屬性和內容屬性標簽重合時,才給用戶推薦。目前很多電商產品,都有根據用戶的屬性推薦的功能,甚至還會通過數據算出,買過一類商品的用戶會更容易購買另外哪一類商品,這些都是結合人的因素來推薦的。

如果能將時間、地點和人物這3個要素融彙貫通,那對於推薦來說,就沒什麼難事了。當然,前提是有精準的數據基礎和不斷優化的算法做支撐。

講到這裏,可能很多人會問:“我們的產品想做個性化推薦,是否可以。比如,用戶到來後都是他喜歡看的內容,是否合適”。筆者對於個性化推薦的判斷是,個性化推薦是個好東西,但不要迷信,用得好才會對產品的用戶體驗有一定提升。首先,個性化推薦的判斷數據基礎要比較精準,這是前提,確定個性化推薦的規則是什麼,算法必須做到及時更新。其次,筆者不建議用戶進來後看到的所有內容都是個性化推薦,建議在產品內有部分模塊是個性化推薦,同時也有其他的內容推薦。如果都是個性化推薦,很多新的好題材或內容,用戶是無法發現的,最後會變成一個死循環—用戶看到的內容永遠都是自己喜歡看的,能看到的內容永遠是那麼多。就算是現在流行的個性化資訊產品,也不是所有的都是基於用戶的興趣內容,而是將一些新內容或權重較高的內容,通過算法穿插在用戶的閱讀列表裏。當用戶對推薦的內容感興趣後,這部分內容就會變成個性化推薦的一部分了。所以,切勿迷信個性化推薦,如圖10-14所示。

圖10-14 天貓主頁

講到了運營推薦,各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規範,無論如何都一定要有自己的產品運營規範,如什麼時間更新什麼樣的內容,達到什麼樣標準可以到什麼位置等。如果連這些基礎的運營規範都沒有,就很容易無所適從,後期也不知道如何提升了。

總結一下前3點:內容型產品的運營需要找到好的內容,然後將這些內容進行包裝,並了解將這些內容推薦給什麼類型用戶效果最好。 10.2.4 運營方式—拆散、組合、打包

做內容型產品的運營,平時做得最多的都是內容運營、活動運營和用戶運營這些,內容運營是基本工作,必須找到好的內容並將其挖掘出來,然後用全新的方式推薦給用戶,讓用戶有更多的選擇和玩法。

在給用戶推薦內容時,會有很多不同的運營方式,如利用活動來推薦內容、將原有內容拆散、重新組合、將內容打包等。 熟練地設計並運用好這些方式,會對運營有很大幫助。

活動: 是目前各大內容型產品比較常見的方式。如果是免費內容,一般就是對內容的討論、投票或通過包裝後以全新形式進行分享等,主要目的是增加用戶活躍度或推廣產品。如果是付費內容,一般會借助熱點,弄個噱頭,然後給用戶折扣,基本上這種行為對於對價格敏感的用戶有一些作用,屬於“簡單、粗暴”的做法。筆者不是太推薦這種做法,但是為了銷量,又不得不偶爾為之。

專題、專輯: 這裏講的專題,主要是經過內容運營人員思考後的,將有強關聯的內容進行合並,成為專題,推薦給用戶。一般專題都是結合熱點,或者結合運營的推薦思路,借助熱點做個專題炒作,將相關內容推起來。還有一些產品內也會有類似的專輯,但這些專輯的內容主要由用戶UGC生成,用戶會將自己認為好的內容以某種主題的方式集成專輯,並在產品內分享,典型的如某些產品的歌單、書單等。

欄目: 很多內容型產品做大後,為了給用戶一定的新鮮感和刺激,會將內容進行拆散或組合,然後策劃一些欄目。比較典型的如百度知道,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小欄目,包括《知道日報》《真相問答機》《知道大數據》等,如圖10-15所示,都是運營人員或高端用戶貢獻的。再比如掌閱iReader也做過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欄目,如《書蟲問答》《節氣》等,這些都是掌閱運營人員自己編輯的欄目。還有一些資訊類內容產品,會將用戶的精彩評論或者資訊中人物的語言作為亮點來進行欄目推薦,也是一種拆散後重新包裝的做法。這類欄目,發揮的是相對長尾(長尾代表不同短期爆發但能長期緩慢銷售的)的作用,對於整體產品的提升不會有特別大的幫助,但是對於用戶的美譽度和用戶活躍度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個人認為,在有精力的情況下,可以做一些這類專欄或欄目,讓用戶體會到產品的深度和多樣性,同時這類欄目的傳播性往往更好一些。

圖10-15 百度知道《知道日報》

內容融合: 目前大家可以在很多音頻和視頻類內容產品中看到很多文字的內容,如影評、樂評之類,有時閱讀類產品也會出現視頻內容。其實,每一種內容形式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使用場景,做得好的運營應該能夠將各種內容融會貫通、取長補短,在適當的時候使用適當的內容表現方式,會對提升運營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