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86章 黑旗首領(2 / 2)

越兩月,全省革命秩序大體安定後,永福即請辭去民團總長職務,告老返鄉,住在欽州三宣堂。

1915年,竊國大盜袁世凱為了鞏固自己“大總統”的地位,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不惜犧牲國家民族的利益,來換取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企圖複辟帝製,劉永福聞訊後,義憤填膺,即拍電上京,請纓抗日,反對複辟,獲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

1917年元月9日,劉永福走完了一生的曆史途程,在欽州老家溘然長逝,終年80歲,葬於惠州城內西湖畔。

臨終遺言

予起跡田間,出治軍旅,一生惟以忠君愛國為本。無論事越事清,皆本此赤心,以圖報稱。

故臨陣不畏死,居官不要錢,雖幸戰績頗著,上邀國恩,中越均授以提督之職,居武臣極地,亦可謂榮矣。

然予心惕惕,終不以官爵為榮,隻知捍衛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國為責任。

此身雖老,熱血常存。

現今國事日危,外強虎視,若中政府不早定大計,任選賢將,練兵籌餉,振起綱維,各省督軍不知和衷共濟,竭力為國,以救危亡,因循坐誤,內亂~交作,蠻夷野性,必乘機入寇,割據瓜分,亡國奴隸,知所不免。

吾今已矣,行將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統師幹,削平醜類,以強祖國。

兒曹均已成立,各宜發奮為雄,抱定強種主義,投軍報效,以竟予未了之誌。

倘為國用,自宜竭力馳軀,不惜以鐵血鑄山河,強大種族,以期臻於五大洲最強美之國。

若不能見用於時,亦宜將於之遺囑,遍告當軸名公,求其人告大總統,務以尊賢任能為急務。

遠小人,賤~貨色,嚴邊防,慎取舍,旁求山林逸才,延攬智謀健將;惜民力以裕財源,養民氣以威夷狄;集群策群力,以鞭笞天下,則天下之尚力者,自然入我範圍而不敢抗。

如是,則國基鞏固,國勢富強,吾雖死,九泉之下,亦將額首而頌太和。

人物評價編輯

“餘自小即欽慕我國民族英雄黑旗劉永福!”——孫中山

劉永福“真乃高人一籌,諸統領莫及焉!”——清·直隸總督李鴻章

“為數千年中華吐氣”的“義勇奇男子。”——清·湖廣總督張之洞

“將軍英勇無比,堪稱北圻之長城。”——越南·北圻督統黃佐炎

“劉永福“這些人的英勇氣概實在是太神奇了!”——法國孤拔上將

劉永福“為越南之保障,固中華之藩籬,其功亦偉矣!”——清·兵部尚書彭玉麟

“欽州淵亭,國之宿將!”——民國總統黎元洪

一種意見認為:劉永福是一位民族英雄。

他在中法戰爭和反割台鬥爭中,作出過重大貢獻。

盡管他在越南經不起清政府的政治欺騙和官位誘~惑,在台灣經不起更嚴重的考驗。

在台灣,他與日軍議和,主要是為免除台灣軍民再受戰禍之苦,而不是投降;他離台內渡是為客觀條件所迫,力不從心。

另一種意見認為:劉永福雖在反侵略鬥爭中作出過貢獻,但他經不起考驗,在危急麵前屈服了,和日軍議和,最後離台內渡,臨陣脫逃,對反割台鬥爭造成很大損失,是不可原諒的。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劉永福已改變了農民起義軍領袖的本色,但在反侵略鬥爭中作出過重要貢獻。所以,他是階級鬥爭中的變節者,民族鬥爭中的勇士。

人物故居編輯

防城故居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劉永福回國後,利用回鄉省親掃墓之機,在故地那良大坡村(中越邊境)選地擇吉日興建住宅,經過一年多的施工,住宅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冬竣工落成。

劉永福那良故居現為縣級(原防城各族自治縣)文物保護單位。

欽州故居

1888年11月,劉永福返欽州,購得板桂街莫姓舊宅,籌建晚年住宅“三宣堂”。

光緒十七年(18~91年)在欽州營建公館,命名為“三宣堂”,以紀念他援越抗法的光榮曆史。

欽州故居陳列有《中法戰爭曆史文物展覽》,分中法戰爭概況,黑旗軍(劉永福所部)的抗法鬥爭,萃軍(馮子材所部)的抗法鬥爭等三個部分。

主要展品有:大清光緒皇帝及越南嗣德帝贈劉永福父親的誥封碑。

墓址

劉永福墓,位於廣西欽州市欽南區沙埠鎮沙寮村委老虎頭村一座山嶺上,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永福墓在民國時期曾被盜過數十次,20世紀90年代中期也被盜過一次。

2015年6月18日,再次發現被盜挖,墓碑區域基本坍塌,被挖開區域出現一個直徑約60厘米的盜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