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十二章 中秋(一)(1 / 2)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中秋節是在幹支曆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農曆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和吃月餅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傳說有嫦娥奔月和吳剛折桂等神仙傳說,再有就是朱元璋的月餅起義了。

朱元璋聯合義軍準備起義,可以朝庭搜查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劉伯溫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麵,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如星火燎原,起義成功了。

登基後的朱元璋,在一年即將來臨的中秋節前,把當時起兵時秘密傳遞信息的餅稱呼為“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李之重所在的地區屬於自治區,蒙老鄉是不過八月十五的,等兩千年左右老輩兒人逐步凋零,年輕人才慢慢接受。

1978年09月14日星期四,陰曆農曆八月十二,李之重家開始做準備工作了,八月十五是個大節,李德財很重視。

家裏要烙十斤白麵的月餅,按二油二糖配比已屬高配了,意思十斤白麵加兩斤胡麻油兩斤紅糖和麵烙製。

月餅麵不能用太好的,最好帶點麩子,吃起來鬆軟,而且麩子自帶顏色,也可以為油糖小的月餅遮醜。

家庭條件好的,二油二糖,三油三糖那是傳說。一般人家都會減配,甚至有一油一糖的,烙出來的月餅發白,而且發硬,不像油糖大的月餅呈棕紅色,入口鬆軟香甜。

白麵有自留地種的,也有生產隊分的,油都是生產隊分的,糖要去買的,八毛二一斤,且要糖票。十斤麵會出一個月亮爺,四十個月餅。

一斤麵可烙五個月餅,還要烙一個二斤麵左右的月亮爺,月亮爺狀如月餅,形製大了一些,包糖、油和麵的混合餡兒,轉圈捏花紋,表麵畫兔子。

李之重的父親用爛舊磚塊兒在東牆下砌了一個高五十公分的圓形土灶,直徑約六十公分,中下部開灶火口,方便加炭。

灶口分上下,下灶口內徑約三十公分,火焰從這裏冒出,上灶口內徑五十公分左右,比餅鐺略小,是放餅鐺的。

上下灶口相套,下灶口上沿向外平展延伸十公分至上灶口內緣,成圓圈狀平台,平台是月餅烙至五成熟時,靠邊豎放在平台上用火烤製,著色增香。

餅鐺是一個直徑五十五公分左右的厚重鑄鐵圓盤,重十來斤,中部凸起約約兩公分,中間高四周低,高度緩降,呈山丘狀,有沿,不過是向下彎的,豎立約一公分,對稱有耳,可提起,多年的使用,火燎油浸,鐺子呈油亮的黑色。

鐺子是李之重家的,農村該有的李之重父親基本都置辦了,像臘月攤黃兒的鏊子都有,更不用說幾屜大籠(蒸饅頭用的)等。

土灶不是給自家獨享的,跟前要好的或親戚都要過來蹭火,有心的甚至會提一筐炭來,畢竟炭也是花錢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