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十六章 爺爺的兄弟們(1 / 2)

陰曆八月十八聽起來是個好日子,一早天就下起了蒙蒙細雨。

洗漱完畢,李之重從西房抱了一抱麥稈在大灶火裏點著了。

秋日雨天家裏陰冷異常,一旦火著起來那種溫暖舒適愜意極了。

聽著屋簷滴答滴答的滴水聲,看著外麵霧蒙蒙的院子,李之重坐在炕桌旁開始寫他的中篇了。

奶奶也起了,剛才家有些冷,在被子裏多躺了一會兒。

人老了受不得罪了,待到二孫子生了火,家裏熱乎起來,她才爬起來在炕頭默默地坐著。

家裏炕上有點暗,李之重把電燈拉著了。

現下的電燈開關是一個黑色扁圓燈盒,一根工地線從裏麵伸出,拉一下著了,再拉一下滅了,循環往複。

燈被李之重從十五瓦換成了六十瓦的,母親說了幾次,說是費電。

其實是六十瓦的燈泡價格是十五瓦的兩倍還多,電費是固定的,隻是擔心閃了再買的價格。

閃就是壞的意思,鎢絲燈壞的時候會發出耀眼的光芒,閃一下,其實是燈絲熔斷了,人們就把閃等同於壞,燈絲如果隻是熔斷一小截,可以上下左右晃動,大幾率會對接好繼續使用。

費電一說,被李之重以看書看不清懟了回去。

估計父親在中間做了不少工作,母親也就沒再說什麼。

李之重從父親那裏要了十元錢,在大哥走的時候讓他買一本漢語大辭典,買一本英漢大辭典,想著課本沒啥難度,趁現在沒事且記性好,背一背這兩本大部頭。

李之重打算給自己也寫一些小文章。

投稿《兒童文學》和《少年文藝》等,給自己也打打知名度。

給大哥寫的中篇定名為《奮鬥》,符合當前局勢。

講述幾個相差十幾歲的農家子弟,在家庭極其困難的前提下,不放棄學習終於在七七年恢複高考時一舉高中的故事。

原型參考了大哥和他周邊幾個同學,還有李之重的八叔。

八叔是李之重三爺爺的三兒子,父親的親叔伯兄弟,去年考上了NMG大學數學係,一個勵誌的典型。

高中畢業回家務農,後因高中成績優秀去學校教了書。

期間娶妻生子,待到去年高考,大兒子七歲,大女兒四歲,小女兒一歲。

寫到這裏,李之重就三爺爺家的故事請教了老太太。

奶奶八十三了,耳不聾眼不花,頭腦清楚,家事娓娓道來。

民國十八年(1929年)是個災年,對整個世界都是。

李錦慧(李之重的爺爺)在母親(陳粉娃)去世後,陸續為兩個弟弟娶了媳婦,把房子也典了出去。

時逢大災之年,兄弟們擠在一起生活難以為繼。

迫不得已,李景成(李之重二爺爺)和李景懷(李之重三爺爺)去離村二十裏外的大岱村投靠他們的大舅陳公(中統西北專員陳國英的父親)。

離去時,李景慧拉著兩個弟弟的手遲遲不放,淚眼婆娑。

“你們都走了,留下這個爛攤子我咋辦哇?”李景慧哭著說。

“哥,隻要能活下來,以後有我一口吃的就餓不著你們一家子。”李景成說。

李景懷抹淚不語,兄弟三人就此灑淚告別。

陳公家在口肯板升南十幾裏外的大岱村,原來隻是家境富裕,但社會地位不高。

一年與鄰村因土地界碑發生糾葛,結果有理的官司輸掉了。

後發誓要培養一個讀書人,於是就安排陳國英外出求學。

陳國英少時在歸綏第一中學讀書,深受校長王屏章(同盟會會員)影響,1920年在北京中國大學政治係讀書,期間加入中華革命黨(國民黨前身)。

1929年,陳國英任國民黨綏遠省黨部整理委員、宣傳部長、民國日報社社長。

1931年,在綏遠地區籌辦鄉保衛團。

陳家現在已不是地主這個概念了,上有陳國英庇護,下有家人及鄉鄰裝備武器,可以說是武裝地主。

再有鄰村因界碑一事繼續挑釁,縱馬毀田時。

出動三十餘條槍,直接斃馬六七匹,鄰人不敢側目。

兄弟倆來到了舅舅門下,畢竟是至親,收留是必須的。

再說人家也不在乎那點兒,也就安頓了下來。

李景成(二爺爺)生性好強,受不得氣,在大岱待了一兩年,作為一個外來戶倍感歧視,一怒之下搬離。

去察齊做了買賣,生意興隆,得益於官匪俱不敢侵。

開了幾年後頗有積蓄,嫌棄察齊地小人少,要搬到歸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