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十章 春種秋收(一)(1 / 2)

國慶節到了,國慶節顧名思義,國家喜慶之節,最早見於西晉。

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節。

民間傳說,李自成有八十一年的皇帝運,可他天天國慶,天天吃好的,結果在北京隻待了八十一天就被趕了出來。

可見國慶也要適度。

國慶節的到來也意味著秋收的開始。

對於大多數農村學生“農忙假”也開始了,一般為期半個月,輔助成人勞動。

大鍋飯成人都在糊弄,搞一群學生簡直是添亂,不知當局者過沒過腦子。

不過對不愛上學的孩子們卻是福音,又可以瘋玩了。

NMG中西部、晉北和陝北,由於降雨量較少,地下水儲量一般,地表河流稀缺。

農作物大多為抗旱及抗鹽堿品種,除了小麥,小麥要求土地肥沃,能上水,即水澆地。

關於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

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和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和菽。

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

如果按照順序來理解,麻的出現和注重,也是禮的誕生,除取暖蔽體,遮羞是一種進步。

不按順序思量,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

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穀”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

稻、稷(jì計,即穀子)、黍(亦稱黃米)等外麵都有一層殼,所以叫做穀。

NMG中西部屬於黃河中上遊,麻、黍、稷、麥和菽都有種植。

當然這隻是主要作物,其他還有很多。

土默川每年農作物收獲的順序為草麥(青稞)、油菜籽、小麥、蓧麥、胡麻、香瓜、西瓜、穀子、麻、糜子、黍子、玉米、高粱、葵花、黃豆、大白菜、芥菜、蔓菁、胡蘿卜、土豆、甜菜。

作物種類二十一種之多,基本都有種植,除了調料,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關於糜黍的區分,本地人按照非糯性與糯性分為兩種稱謂。

糜子為非糯質,不黏,去皮後可燜米飯,也可以熬稀飯,磨成麵發酵可以蒸黃饃饃。

黍子為糯質,性黏,磨米去皮後稱作黃米,可磨麵做素糕和炸糕。

黃豆與胡蘿卜都屬帶茬作物。

帶茬作物,就是小麥成熟前一個月左右,在麥壟中間點種黃豆或胡蘿卜。

割麥後在麥茬中生長。

拔了小麥後,二者還有八十天的生長期。

除了增加收入以外,黃豆種植還可以為麥地增加氮肥儲量。

小麥收割結束後也可以撒白菜籽、芥菜和蔓菁,生長期大概也是八十多天左右。

排序裏麵有一些作物收割時間重疊,比如蓧麥和胡麻,還有玉米、高粱和黃豆。

再如芥菜、蔓菁、胡蘿卜、土豆和甜菜,俗語講“地凍山響,土豆蘿卜貪長”,其實對塊莖類作物都適用,所以它們是最後的。

一年之計在於春,土默川平原陽曆四月初農民就忙了起來,土地要先翻後耙。

翻地不僅能改善土壤、加深耕層、消滅病蟲害、清除雜草。

還具有蓄水保墒、防禦旱澇的作用。

翻地用的是犁,鐵木製鏵式犁是口肯板升常用的耕地農具,主要有鬆土、碎土及翻土的作用。

木犁由犁鏵、犁評、犁床、犁箭、犁梢和犁轅等多部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