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十章 春種秋收(一)(2 / 2)

木製工件都有榆木來做的,取其木質堅硬不易變形。

木犁的下端有用來翻土的叫犁鏵,呈變異梯形狀,曲麵下彎一百三十度左右的鐵器。

在犁箭中上部挖孔槽,用犁評(木楔)固定來調節深淺。

木犁後端豎起彎曲的木柄(犁梢)可以供人手扶,掌握方向。

根據翻土深度及土壤結構,選擇單馬或雙馬(牛)來牽引,韁繩固定在犁轅前端。

耙地就是用耙進行的一種表土耕作,通常在犁耕後、播種前或早春保墒時進行。

具有疏鬆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土溫等作用。

耙呈長方形木質結構,由長約一米八寬約四十公分的榆木板框架組成。

木板寬七八公分,厚約三公分。

木板上以四五公分等距插鐵齒,鐵齒伸出木板下麵四五公分呈癟錐狀。

耙中部上麵豎向釘兩塊兒木板,間距約四十公分,起穩定結構和方便人站立的作用。

人站立外側耙板側向固定幾個鐵質圓環,用來係韁繩連接牛馬。

耙地可選擇單馬或雙馬(牛)來牽引,耙地人站在耙上,通過韁繩來控製方向。

口肯板升種草麥和油菜籽有兩個原因,首先二者有早熟的習性。

第二就是充分利用西海子著個季節性湖泊。

西海子枯水期除了湖心有水外,周圍都可以耕種。

草麥(青稞)是用耬種的,耬,木製播種農具,三人一馬配合操作。

前邊一人牽引馬或牛把持方向勻速前行,後邊一人扶耬同時搖動,頻率代表下種密度。

再有就是一個幫耬的,負責添加種子。

耬種可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

搖耬是個技術活兒,一般都是四五十歲年富力強有經驗的農民擔當,李德財就是個中好手。

木耬由耬杆、耬鬥、耬腿三大板塊組成。

耬杆很長,是套牲口的地方。

在耬杆前拴上條搭子,在後麵連接耬腿的地方拴上套,就能工作了。

耬鬥在耬身中央,坐在耬腿上麵,呈漏鬥狀。

上麵大多呈正六角形,不是很大,鬥子裏也就能裝十斤種子的樣子。

耬鬥背麵底部開著一個小孔,孔上有插銷。

可以通過調節插銷的高度來控製種子的下滑速度。

在小孔上麵拴著一根線,線上係著一個螺絲母。

用來在耩地時通過晃動來把種子均勻地分流到不同的耬腿裏。

耬腿與地麵呈四十五度夾角,上半截是空管,最下麵是三角狀的鐵耬腳。

腳板中央開著口子,種子從耬鬥下來經過那段曲徑就在耬腳腳板中央深播到地下。

整個耬布局簡潔嚴謹,司職清晰,凝結著先民的智慧和創造。

耬按照種植作物不同,分為兩種。

三條腿的是用來種麥黍類的,每個腿之間大約十公分,叫小耬。

兩條腿的腿距二十公分左右,用來種玉米和高粱等,叫大耬。

木耬有一定技術含量,作為外行我們不會很懂。

但技術的傳承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順利,俗語講“教會了徒弟,餓死師傅。”

口肯板升就有一對郤姓木匠父子,也是師徒,子承父業是傳統。

老頭即將咽氣的時候,才把耬裏麵的一項絕技傳給了兒子。

可見早先匠人對技藝的看重和守護,也飽含了窮苦匠人對老有所養深深地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