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十五章 春種秋收(六)(1 / 2)

玉米原產於中南美洲。

有一種說法,歐洲文明是小麥文明,亞洲是稻米文明,拉丁美洲則是玉米文明。

指的是洲際特產,此話有些偏頗。

黃河流域小麥種植量一直大於同期整個歐洲。

尤其是西歐,夾根煙沒抽完不小心就出國了。

玉米明末傳入中國,最早因其形狀色澤人稱“玉蜀黍”。

屬於耐旱高產作物,種子可以食用,秸稈可以喂牲口,茬子燒火。

生產隊大麵積種植,玉米也是李之重家的主食之一。

窩頭、鍋貼和發糕都是以玉米為主材做的,入喉生澀,但可以管飽。

玉米在嫩的時候掰下煮熟,味道甘甜,籽粒爽脆爆漿,不失為一道美味。

偷玉米也是孩子們的樂趣之一。

不敢拿回家可以野外燒烤,生大火。

帶皮將玉米棒子放在火裏,烤製二十多分鍾就差不多了。

一般不到十分鍾就有人開吃,搞的大家都怕吃不著,不得不裝了一肚子半生玉米。

這也是這個時期生產隊派專人看護的原因。

玉米杆內有瓤,富含水分發甜,也是孩子們的零食之一。

玉米瓤和高粱瓤曬幹後是引火極品,防風易燃,是一些老煙民的必備之物。

土默川種的都是紅高粱,耐旱耐澇,根係非常發達。

據說有白高粱,李之重沒見過。

高粱米口感很差,吃過高粱米的人都記憶深刻,口感粗糙、味道有點苦澀。

高粱麵和蓧麵可做二蓧麵,可以略改善其口感。

高粱麵和點兒蒿籽兒能出拿糕,拿糕筋道有彈性,蘸上調好的鹽湯倒也不錯。

蒿籽兒是野生的。

秋天等蒿子結籽發黃後,割下置於房頂晾曬存儲。

冬來野外澆地結冰,把蒿子背出來放在冰麵捶打,一粒粒針尖兒大小的黑黃色顆粒掉了下來。

如果在土地麵上捶打,那就蒿籽兒和土都難以分開了。

一來太小,二來顏色接近。

蒿籽兒產量極低,一大捆打上一把,這也是古人沒有馴化它的原因。

說人“蒿籽兒大的心。”譏諷其人心眼小。

高粱秸稈破皮後可以編席,黃白中帶有紅色花紋,很是漂亮。

葶子(最上麵一節)可以契篇篇。

脫了粒的散穗高粱,一個高粱的變種,可以紮掃地掃帚,工序幾同紮笤帚,還可以紮鍋刷。

高粱頭抖落高粱籽剩下的穗子,可以放在醃菜甕裏打白沫,幾乎每家菜甕必備。

高粱葉子和玉米葉相似,但較窄,花序呈圓錐形,花長在莖的頂端。

高粱籽實一般為紅褐色,除供食用外,還可釀酒,國內的幾大名酒的釀製都缺不了它。

謎語有雲:“青竹竿,十八節,上麵坐個紅臉關二爺”,指的就是高粱。

高粱和豆子在古代做軍馬飼料居多。

高粱口感差,豆子吃了後放屁不止,直到豆腐的出現豆子的命運才好多了。

高粱黴黴是其實是高粱病變的副產品。

在高粱出穗前,小夥伴們就開始在高粱地裏尋找。

判斷是否是黴黴需要一定經驗,穗狀呈現緊實飽滿狀,有六七成把握了。

不過為了不傷好苗,最好掰開一探究竟。

黴黴出穗前通體發白,內外一致,狀如粉筆。

出穗後開花變黑,不過未全開的也能吃,就是一染一嘴黑。

黴黴味道清甜,草香濃鬱,嫩的口感爽脆,老的像幹吃炒麵,咽的慌。

沒有什麼不是饑餓的農村孩子不敢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