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3節(2 / 2)

瑪麗揚起一個燦爛的笑臉。

果然伊麗莎白是最了解她的人,即便時代差異的鴻溝導致她仍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想法,但伊麗莎白深諳瑪麗的脾氣,亦和瑪麗一樣尊重知識和書本,能猜到妹妹的小說走向,完全不奇怪。

“警察左右無法,”瑪麗說,“就請來了我們大名鼎鼎的路德偵探,希望他能阻止名畫被偷。”

“接下來接下來呢?!”

凱瑟琳瞪大眼睛。

她也讀了瑪麗的已然刊登的小說《連環殺手棋局》,但和其他教育良好的鄉紳小姐一樣,凱瑟琳也覺得凶殺案有點害怕。可她一邊害怕,一邊還有點好奇發展。

這也是為什麼凱瑟琳今天也非得聽瑪麗的新故事構思。

好在馬戲團的偷竊案不如《連環殺手》棋局嚇人,反而凱瑟琳覺得,這故事比凶殺案要有趣多了。

“接下來……”瑪麗拉長語調。

自然是路德偵探發現,所有的豪言、所有的犯罪預警,都不過是一場為了賣門票,為了打出名氣而營造的噱頭罷了。

瑪麗把開頭這部分如此細致地講述出來,初衷同在內瑟菲爾德莊園內講述愛德蒙·坎伯的案件一樣,為的是觀測這個時代大家的反應。

要換二十一世紀,早在瑪麗說出馬戲團表演門票因此大賣時,聽眾們就已經能夠猜出老板的真實動機是為了買票。

但在維多利亞時期,如此聲勢浩蕩,用無關緊要的謊言包裝一個毫不相幹事物的宣傳方式,連真正的p.t.巴納姆也不曾幹得如此直接。

其實按照瑪麗從百餘年後帶來的視角看,她並不覺得馬戲團老板,或者說巴納姆本人做錯了什麼。

不真實嗎?是的。欺騙了觀眾嗎?是的。不道德嗎?是的。

然而資本主義社會中真正能夠左右認知存在的,隻有物質金錢的交換這一形式本身,誰逼迫觀眾們掏錢購買門票了呢,誰告訴他們說出口的話一定就是真的呢。

就像是瑪麗構思的馬戲團老板,他真正售賣的不是馬戲團表演,不是邊緣人士的付出,而是一場全民參與的盛大狂歡。

十九世紀的人不曾聽聞這樣的娛樂模式,瑪麗卻深諳其中道理。

“接下來,是菲利普·路德看透了一切,老板的計劃失敗了嗎?”伊麗莎白問。

“事實上不論如何,”瑪麗並不在意伊麗莎白著急打斷自己,“老板的計劃都不能算失敗。”

要是菲利普·路德成功阻止了老板,他的本意不在於偷竊蒙娜麗莎的畫像,路德自然也沒有任何理由逮捕他;若是偵探沒有拆穿老板的奸計,那就是最著名的偵探敗於馬戲團老板,更是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