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5章 1 車子沿著兩輪之間的軌跡行走(1 / 1)

第五章1 車子沿著兩輪之間的軌跡行走

《中庸》:中庸,恰到好處的做人智慧

1906年,學者辜鴻銘把《中庸》翻譯到了西方,立即引起了轟動,人們是根據《中庸》的標題去閱讀的,因為“中庸”翻譯成英語是“對人生最普遍的指導”。

一篇幾千字的文章為什麼可以冠以這樣深刻的名字呢?原來,《中庸》堪稱中國儒家思想的總綱。《中庸》的作者是孔子的嫡孫子思,本是《禮記》的一篇,後來被宋代哲學家朱熹選入了《四書》。這篇文章通篇其實隻談了兩個字“中庸”,但這兩個字卻是一把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它告訴人們,凡事要適可而止,既不能不夠,也不能超過,但是也要堅定不移,不能動搖,不能偏廢兩端,但要不偏不倚地行事。這一智慧,既可以用於做人,也可以用於治學,所以說,它是“對人生的普遍指導”。

所有的車都是兩個輪安在一個軸上,但是車子總是沿著兩輪之間的軌跡行走。人都有兩條腿,可是人走路的路線,既不在左腿,也不在右腿,而是在兩腿之間。中庸處世,也是如此:不要走極端,保持中和。

《中庸》開頭說:君子的言行常守中庸的道德標準,小人的言行則違反中庸的道德標準。君子之所以能夠常守中庸的道德標準,是因為君子每時每地都守中庸之道。小人之所以違反中庸,是因為小人經常肆無忌憚地做事情。所以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同意“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哲理。事物沒發展起來的時候,固然需要大力支持,當它發展得過分的時候,也應該適時予以製止。

20世紀50年代的一天中午,內蒙古大草原上牧民歡欣雀躍,原來政府發下了一個通知,說:狼是危害人類和羊群的動物,是窮凶極惡的敵人,所以鼓勵牧民們打狼,由政府提供物資支援,打死多少隻以上,可以獲得英雄的稱號,並且發給獎金和錦旗。

為什麼牧民們很開心呢?原來,蒙古高原上有很多狼,新中國成立前,無人治理牧區,成群結隊的狼經常攻擊羊群,給牧民造成了重大損失,老百姓苦不堪言。這回政府組織大家向狼開戰了,牧民們怎能不高興。

於是牧民們紛紛出動,一場場消滅狼的戰鬥打響了,狼再凶猛,也敵不過獵槍、毒氣、陷阱的圍攻,不到幾年,草原上的狼被打得一幹二淨,連幼崽都找不到了。

牧民們以為從此可以過上太平日子了,誰知,草場一片片荒蕪,反倒不如從前了。原來,狼隻是餓極了才去攻擊人類的羊群,平時它們是以野兔、野鼠等齧齒類動物為食的。狼消失後,這些動物沒了天敵,瘋狂地繁殖起來,把一片片草場糟蹋得千瘡百孔,羊群沒了草料,也就長不起來了。

無奈之下,政府隻好搞起了“引狼入室”行動,從外地引進了一批狼,散放在草原上。過了幾年,奇跡發生了,草場轉綠了,羊群轉肥了,人們對狼的認識也由此發生了變化。狼雖然是羊的天敵,同時也是羊的“守護神”,草原狼既不能泛濫成災,也不能被趕盡殺絕。

在傳統的中國人眼中,世界本身是一個非常精密和諧的組織,破壞了其中任何一環,都會引起整體的失衡。而且,自然界的平衡並不是穩定的,而是動態的,就像兩個人對掌,雙方的手掌對在一起,互相用力,這時隻要有一個人突然撤去力量,兩個人同時都會摔倒。所以,要維持這種平衡,不但要中道而行,而且要時時刻刻中道而行,才能讓這個精密和諧的組織順暢地運轉,其間的所有事物也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春風得意之時,難免喜形於色、誇耀自己;身處高位,不自覺間就會頤指氣使、飛揚跋扈;稍有才能便妄自尊大、目中無人,唯恐天下人不知自己有才的炫耀心理不知害了多少人。其實,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是人生的大道理。得意時行事低調,失意時也不妄自菲薄,這樣的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夠把持住自己,也就不會大喜大悲,為外界所幹擾。所以,容易心高氣傲的青少年們,不妨多讀一讀《中庸》,這其中不僅有故事,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學會拿捏為人處世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