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7章 3 把握事物適中的度(1 / 1)

第五章3 把握事物適中的度

用中庸來處世,就是要把握好度。做飯的時候,火候不到,飯就不熟,火太大了,飯又會焦。長途旅行的時候,要背幹糧和水,背少了,路上就會忍饑挨餓,可是背多了呢,又走不動路。生病的時候,吃少了藥,起不到治病的效果,吃多了,又容易中毒。做事情也是這樣,不能達不到標準,但也不能超過。

《論語》中也記錄了類似的話:“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師就是顓孫師,字子張,商就是卜商,字子夏。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子貢問孔子說:“子張和子夏,哪一個更好一點呢?”孔子說:“子張呢,做事經常過分,子夏呢,做事經常不到位。”子貢問道:“那麼就是說,子張更好一點了?”孔子說:“唉,過分和不到位同樣不好。”孔子是個明智的人,他深知過猶不及的危害。

魯國有一項政策規定:如果有魯國人在外國做奴隸,無論是誰,肯出錢把這個奴隸贖回自己的祖國,那麼這筆錢由政府報銷。出錢的人隻要有收據,就可以到魯國政府領取費用。這個政策很好,執行起來也很得力。許多在外麵做奴隸的魯國人就是因為這項政策得以擺脫被奴役的命運,返回家園的。

有一次,子貢出外,贖回了一個魯國奴隸。子貢是一個有錢人,他出於慷慨的心情,就把收據撕掉了,表示自己不貪圖這筆錢,不去領政府的報銷費用。當時很多人都為子貢叫好。可是子貢回來對孔子一說,孔子立即生氣地指責他說:“子貢,你做錯了。”

子貢很奇怪,自己不要這筆錢,怎麼還錯了呢?孔子說:“你是不需要這筆錢,可是你考慮過其他人的想法嗎?你這樣一做,人們就會想,哦,贖回奴隸,還不要政府的錢,這才是道德的榜樣,這個高度誰能達到?你這種榜樣,隻能讓想去贖奴隸的人望而卻步,怕背上貪財的名聲。”

果然,這件事情發生之後,人們覺得做不到子貢那樣,所以出去贖奴隸的人越來越少了。子貢知道了,非常後悔。

國家大事和日常生活一樣,都要在一個平衡的軌道上運行,所以,既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保守退縮自然不行,太過激進了同樣不好。而且,有些時候,做事情需要充分的條件,條件不成熟卻勉強去做,最終會失敗的。

有一個女生叫小君,為人非常熱情,喜歡在宿舍樓裏到處找人聊天,也喜歡幫助別人。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喜歡她。

可是小君喜歡熱鬧,有時候在別人的宿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這個寢室的女生有的想學習,有的想休息,又不好趕她走,隻好找機會暗示她。小君卻從不在意別人的態度,總是坐到宿舍熄燈才離開。

有一天,洋洋的男朋友要過來看她,約好請洋洋寢室的四個女生吃飯。由於其餘三個女生都沒見過這個男生,大家都很興奮,正興致勃勃地討論這件事的時候,小君又跑來聊天,聽說了這件事,立即熱情地加入進來,洋洋也邀請了她。小君很高興,就到處宣揚說:洋洋的男朋友要過來,某月某日請人吃飯。

洋洋的朋友也很多,不到半天工夫,就紛紛來找洋洋,問她為什麼不早說,男朋友好容易過來一趟,為什麼不讓大家看看帥哥呢。洋洋隻好一一答應,到時候吃飯的時候一起去。

結果當天吃飯的時候,去了十幾個女生,洋洋的男朋友沒做好準備,帶的錢不夠,非常尷尬,隻好臨時出去到銀行取錢,才把賬結了。這件事弄得洋洋很不開心,但是她知道小君的本意是很熱情的,所以也沒說什麼。

後來,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小君的同學漸漸都不喜歡她了,大家表麵上對她很客氣,實際上各自忙各自的事情,也沒有人和她談心。直到畢業,小君也沒想明白:為什麼我這樣熱情,願意和我說話的朋友越來越少了?

如果小君知道做事情把握好度,不要太過熱情,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也就不會讓別人敬而遠之了。所以說,做事情要把握尺度,所謂中庸,就是那個恰到好處的點,往這邊偏一點,或者往那邊偏一點,都無法使事情達到圓滿。這一點對現在的青少年來說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很多人不是在父母的嬌慣下變得處處爭強好勝,就是在家長的嚴厲教育下變得唯唯諾諾,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自身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