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章 順向語言--以退為進的說服術(3)(2 / 2)

“我們一直都是這樣負責的。”老太太見過太多如此套近乎的同學,所以冷冷地回答。

“我現在可知道為什麼別的宿舍樓總丟東西,而我們宿舍樓沒有,這都是你們的功勞啊。有你們在,我們特別有安全感……”

聊了一會兒,小畢說:“你再仔細看看,真的不認識我?我是302室的小畢呀!”

老太太湊過來,仔細地看了看他,說:“哦,你呀,我怎麼不認識?進去吧,下次早點回來,萬一晚了別忘了帶證件。”

如果小畢與值班員理論起來,那麼對方隻能堅持原則,不好讓步。現在,這句“你再仔細看看……”給了對方一個台階,讓對方順勢重新糾正自己的決定,這樣,事情就有了回旋的餘地。

這種給對方留有回旋餘地的語言在生活中很常見:

·“你是開玩笑吧?--“可不是嗎?我開個玩笑,你還真當真?”(其實他剛才是認真的,現在他順勢收回原來的話。)

·“我知道,你是故意嚇我,這並不是你的本意。”--“當然不是本意,我就是想嚇你一下,看看你的承受力怎麼樣。”(他現在決定幫你,送你順水人情。)

巧用“替罪羊”

在生活中,有些小技巧使用起來效果不錯。比如,小孩走路時,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這時,聰明的媽媽一邊用腳踢石頭一邊假裝氣憤地說:“我踢你,讓你絆倒我的孩子。”孩子看到這一幕,情緒好了,不哭了,這石頭被當成了“替罪羊”。

當一個人被逼到非常困窘的地步時,“替罪羊”可以有效地維護對方的麵子,消除敵意。巧妙地借助“替罪羊”可以推卸許多責任,使雙方重修舊好,而事後,誰也不會去查究這些“替罪羊”到底有哪些責任,這隻不過是為了照顧雙方麵子的一種策略罷了。

那麼,什麼是好的“替罪羊”?可將責任歸咎於雙方的體製、政策或程序上的分歧,用這些不會說話的事物來做“替罪羊”是非常好的選擇。

·咱們倆這麼鐵的關係,我當然想幫你,可這是國家(公司)的規定,我不能違反國家(公司)的規定。--如此強調,你就不會得罪人,他也能理解。假如你讓對方感覺到你可以做主,那麼他就會覺得是你在跟他做對,自然會對你有意見。

·其實,我們的看法完全一致,沒有達成協議那是因為你們的企業是公有製,而我們的企業是私有製。--把責任推到體製上,你們之間的友誼沒有絲毫損傷。

在外交場合,這是慣用的手法之一。想一想,是不是常常在新聞裏看到這樣的情形:

兩國首腦關於xx問題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的友誼。最後,新聞這樣報道:“由於兩國有不同的政治體製和文化傳統,對民主和自由的理解也不一樣,所以,兩國首腦最終沒能就xx問題簽署協議。但是,兩國首腦就xx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充分地交流了意見,雙方在尊重對方觀點的同時,也達成了更多的共識。雙方共同認為,隨著兩國民眾及政府之間的交流進一步加深,兩國必將就xx問題達成更多的一致……”

看看,會談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成果,可是,這並不影響兩國首腦握手言歡。

放低自己,贏得好感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會見到這種現象:當有人做自我批評時,往往會贏得大家的同情和支持。因為,一個人壓低了自己,便是相對地抬高了對方,自然會贏得好感。

“你別那麼傷心了,當時如果換成我,也會那麼做的……”對方一聽,心裏想著:“原來這麼聰明的你也會和我一樣啊,那說明我還不是太笨嗬。”情緒也就好多了。

看來,“我也常常搞錯”這樣的話,在勸解別人時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卡耐基就善於使用這樣的話。他說:

幾年以前,我的侄女約瑟芬·卡耐基離開她在堪薩斯市的老家,到紐約來擔任我的秘書。她那時19歲,高中畢業已經3年,做事經驗卻幾乎為零,然而今天,她已經是西半球最完美的秘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