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章 拿出最好的珍寶(下)(1 / 3)

第六章 拿出最好的珍寶(下)(本章免費)

程家坳所在的山坳,東臨浠水西鄰巴河。相較來說,它離浠水稍近,隻需向東翻過一個山頭就行。不過,這座大山——上山五裏,下山五裏。從山中小路走到江邊,前後需要五小時。

過去,村裏的山民完全沒有水運意識,他們進出村落都喜歡翻山越嶺。而養成這一習慣的原因,主要是原先村內人少,對外運輸需求不旺。但隨著村落的發展,對外運輸能力逐漸成了發展瓶頸。

而在山區築路是項大工程,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鄉民財力水準,修一條通向附近縣城的山區公路,幾乎是不可能。

既然無法修路,那就造船吧——修一條簡易盤山路直至河邊,然後造個簡易碼頭,這還能做到。於是,趙興就打起了造船的念頭。

這時候,造船是件極複雜的事,船板間的榫卯結構複雜,光計算它們的嵌口,就足以令一個熟練的木匠發瘋。而趙興本著能簡單盡量簡單的策略,直接跳過榫卯結構,用長釘連接板材,將工程量降到了最低。無心之中,反而走了條最接近現代的路。

木船造好了,此前已試航過三次,這次趙興打算走的更遠點,一直航行到附近縣城。此舉如果成功,接下來就動員鄉民築路,而對外交通的改善,必將改變山區麵貌。

木船躺在岸邊,孩子們開始歡喜地推船下水。他們被趙興描繪的美景所激動,幹活的熱情很高。

說實話,現在這艘成品船,與其說像“船”,不如說它更像個敞口大木盒。

趙興不是造船工程師,他第一次造船,費盡力氣隻造出了如此醜陋的形狀。

好在趙興來自信息化時代,造船的幾個關鍵點,他還記得。

他記得造船需要先造龍骨,於是,一根大樹被整根鋸細,製出長達15米的龍骨,然後把粗大木條安裝在龍骨上,做肋條狀,肋間再釘上木板……這就是趙興所造的船!

他知道船板扣合縫如果連接不緊密,會導致船滲水,於是,那些木板間都製作出粗大的牙口,類似現代“複合木地板”邊緣的溝槽……

他知道為了防止船隻變形,造船的木板需要充分陰幹,於是,他將那些木板經火烤後,放在河邊的棚子裏晾了整整一年……

他知道船尾必須像魚尾才好控製方向,他也知道有舵才能調節船向,於是這艘船成了船頭略尖船尾略窄的大木盒……

這艘船沒有桅杆,因為趙興不會製作桅杆……

好在浠水水流並不湍急,船帆變得可有可無,而操帆是件技術活,沒幾年的學習,掌握不了。所以趙興放棄了製作船帆的努力。

這艘船的三次試航,都是橫渡浠水到對麵岸邊。在平靜無波的浠水上,近岸操縱難度不大,但它的載貨量卻遠遠超出預料。

趙興大致估算了一下,它大約能夠承載近五噸的石塊。聯想到現代的平底沙船甚至用水泥製作,卻能將貨物堆得老高,運載五六十噸貨物,趙興相信,即使這樣簡陋的木盒子,一次也能運走村落一個月的出產。

這就夠了。

日上三竿,趙興將船推下河岸。此際春雪融化,浠水正是水位最高的時候,十來名學生歡叫著跳上船去……

這其實是一次極其冒險的航行:一位不懂得操舟的老師、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在水文狀況完全不知曉的情況下,就這樣駕一葉孤舟,闖入了春日溪流。

風景很美,可趙興無暇欣賞。

近岸航行跟遠航完全不是一回事。木船沿江漂流,奔騰的江水發出喧囂的聲響,木船隨之起伏不定,原先鎮定的孩子立刻慌了,他們站都站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