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十六章 天下何人能識君(上)(1 / 2)

第五十六章 天下何人能識君(上)

身比槁木,心無死灰,這就是蘇軾謫居生活的寫照。

“寫的好”,高麗太子邊抹眼淚邊感慨:“詩好,字也好。”

詩寫的好不好,自有後人評價。至於這份字帖寫的水平——倒讓趙興想起現代一句著名的自謙話:一般一般,天下第三。

這本字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它的價值等同於“半個日本”。

這時代,高麗對宋輸出的商品大約有:金、銀、銅、人參、茯苓、鬆子、毛皮類、黃漆、硫磺、綾羅、苧布、麻布、馬匹、鞍具、袍、褥、香油、文席、扇子、白紙、毛筆、墨等。

除了馬匹之外,宋朝對高麗的商品輸出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優勢,比如說瓷器。在唐代,大量越窯青瓷工匠被當作禮物押送至朝鮮半島,至此,越窯的製瓷工藝也傳到朝鮮半島,使其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陶器向瓷器的轉換,並開始了生產青瓷的曆史。

高麗青瓷因釉色呈青綠色而得名,高麗青瓷與我國宋代的宋瓷相映成輝。宋人視高麗青瓷的釉色為“翡色”,並將高麗青瓷稱為“高麗翡瓷”。其最大特點是釉色青翠亮麗,工藝精美,造型豐富多彩,“高麗翡瓷”與北宋四大官窯並稱為“五大名瓷”,成為高麗出口換彙的拳頭產品。

宋代剛剛完成了另一項技術輸出工作,宋與高麗建交之後,高麗王借口自己生病,向宋朝索要大量醫生,宋神宗很慷慨,將國內的名醫捆了三千個送給高麗,這些人迅速建立起高麗的醫學體係,他們也就是韓劇《大長今》裏麵那些名醫的祖宗。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拳頭產品就是絲綢、茶葉、瓷器。漢代我們已經將絲綢技術輸送給韓國,唐代又完成了瓷器技術的輸出……高麗人不喜歡喝茶,所以宋人現在已沒有優勢技術可以輸出了,相反,高麗瓷在國際市場上成了宋瓷的最強勁競爭對手,甚至反向輸入到中國。

由於宋人喪失了針對高麗的所有貿易優勢,所以才造成後來的巨額貿易逆差,而馬匹又屬於戰略物質,即使高麗也在限製向中國的輸出,那麼趙興該怎麼辦?

唯有向高麗輸出文化……及輸出銅錢。

輸出文化,在宋朝也是被禁止的。高麗人仰慕中原文化,每次來中國都要求購買書籍,然而,儒生們堅決不肯,他們隻允許高麗人購買像《武經七書》這樣的國防科技書——因為這種書在他們看來是屬於邪惡的“奇巧淫技”,而那些儒學經典,卻不準韓國人購買。

這就是大宋與高麗之間的貿易現狀:高麗鼓勵向中原輸送任何產品,而中原儒生們卻不希望把高麗人想買的東西賣出去,於是大量宋錢外流,使高麗獲得了巨額的貿易逆差。

在這種情況下,趙興隻好另辟蹊徑,將文化變成一種確確實實的商品——他開始印布,將蘇軾的字帖找個刻板高手,雕成印刷版,然而印到布匹上。而他需要采購的唯有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