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一十九章 清明節的喧嘩與騷動(2 / 3)

其他靴店拿到設計圖紙,也同時感受到這種新式靴樣的商機,但遺憾的是,他們卻沒有相應的配件,比如最關鍵的鞋釘與銅鉚扣。於是他們四處打聽,一來二去,摸上了剛剛給蘇軾一家人完成新靴製作的“唐家靴店”。

與此同時,“唐家靴店”老板從趙興手裏獲得的配件已經用光,他一方麵想竭力控製配件的源頭,另一方麵也想盡力拓展外銷,所以不得不再求趙興。

靴店老板來的時候,焦觸正在與趙興閑聊,趙興一擺手,向唐老板介紹:“巧了,這位焦老板正是想我提供銅鉚扣與鞋釘的彭蠡大戶,姓焦名觸,你以後需要配件,隻管找他。”

焦觸得了趙興的眼色暗示,他唯唯諾諾的答應了,卻不知道事情的原由,靴店老板拱手問候:“焦朝奉,小老兒這廂有禮了,不知焦朝奉這次來東京,小老兒可否有幸做東……”

焦觸唯唯諾諾,問什麼隻管答應下來。等唐老板千恩萬謝的走了,他方有機會詢問:“興哥,這怎麼回事?”

趙興當然不能告訴他黃金律的事情——說了他也不懂,他回答:“我們現在的銅產量很高,光造幣一項出路,用不了那麼多銅,所以必須開發其他用途,青銅琉璃燈是一項,鞋釘銅鉚扣也是一項,這玩意生意雖小,但卻是全宋獨一家,需要的的量極大,生意做好了,那可是一個固定產業。

你老了,跑不動了。這活又不需要多少勞力,招幾個小媳婦就能幹,我與你這項生財之術,恰好可讓你退下來,安生在家掙錢。怎樣,肯不肯,不行我就讓別人來!”

焦觸連聲答應,唯恐稍晚點趙興改了主意:“興哥這是愛惜我,我怎能不識好歹,謝謝興哥替我向出路,謝謝……”

剛才那位靴店的老板剛走,另一群靴店老板已經尾隨而來,趙興隨手向他們引薦焦觸,那些靴店老板也沒客氣,張口即向焦觸訂購鞋釘。

“不妥吧”,趙興插嘴:“我等與唐家剛訂了協議,再與你們物事,怕壞了規矩。”

所謂“壞了規矩”,就是壞了“江湖規矩”。

宋代沒有專售政策,但宗法中有“不共享”規則,與專售政策略有相似。而最能體現“不共享”規則,就是民間俗話“一女不許二家”,亦即:一份貨不能連買兩家;一套住宅不能發兩個房產證,等等。

這也是種“遊民宗法”,身處江湖都須遵守。

靴店老板失望地歎了口氣,眼看著大筆得錢掙不上,若等別人製造出相同配件,恐怕這一年都過去了。

“不過……”趙興拖長了調門,等誘惑夠了,他方繼續說:“我等最近收攏了一批流民的孩子,正需要學點手藝養家,若有人肯收留,孩子們會自帶學藝的工具……一個孩子學藝,每年用去多少鞋釘、銅鉚扣,你們開個價,我們給。

每個孩子學藝五年,學藝期間的薪水……就按鞋釘銅扣的走量計算,五年後,我們的孩子都帶走,去彭蠡、去福州、去杭州,決不在京城搶生意。”

這實際上是以供貨為條件,要求靴店免費培養學徒工,而把鞋釘等配件的錢折算成學徒工薪水。

宋代學徒工沒有薪水,反而要向師傅繳納學徒費。趙興的要求打破了慣例,但同時也繞開了江湖規矩。最具誘惑的是,趙興承諾這批皮匠出師之後,將去外地經營。

汴梁城是大宋最大的市場,能夠在這座數百萬城市中分一杯羹,遏製唐家靴匠的崛起,那些靴店的老板已經很滿意了,更何況他們擴大生產,本也要招收部分學徒,所以老板們毫不猶豫的答應了這個條件。

一送走這群靴店老板,焦觸就急著趕回家籌劃生財大計,門子來通報童貫上門。趙興不慌不忙的拉住焦觸:“不急,你知道什麼叫‘消費饑渴’嗎,好商品擺在那兒,明明白白的看到別人使用、穿戴,自己卻買不到,這就是‘消費饑渴’。

鞋釘、銅鉚扣的事情先放一放,等我屋裏的女人享受夠了獨一家的快樂,等汴梁城婦女產生了饑渴感,你再帶著學徒回來……,學徒嘛,就選貧家的孩子,最好是幼子,十來歲左右……”

吩咐完,趙興長長鬆了口氣。

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教,仆人們終於知道怎麼選擇客人。像當初那樣,直接不再領著客人穿堂入室,這讓趙興很欣慰。他等焦觸告辭後,招呼門子領童貫進來。

果然,童貫寒暄幾句,就要求去觀賞趙興的戰馬,他同樣也為戰馬的身高與雄峻所震驚,張了半天的嘴,才猶猶豫豫的說:“迪功,這馬……這馬能不能送給我一匹?”

趙興早知道他來的目的,像童貫這樣的閹人心眼比較小,由於被閹割,其自尊心變態的敏感。趙興沒有絲毫猶豫,眼也不眨的回答:“你挑,老童,你這麼大的個子,也該騎上一匹高頭大馬,才能顯出你的威風。挑吧,看上哪匹直接牽走。”

童貫沉默片刻,哽咽地憋出一句話來:“迪功,沒說的,我老童交你這個朋友了——世人都把我們這些內官另眼看待,獨你迪功呼我為‘老童’,你看我時眸子清澈,不帶鄙視。我老童分得出好歹,那些人雖然恭敬,但骨子裏對我們不屑一顧……不說了,你這份情意,我領了。”

“好,那就幫我個忙……”,趙興平靜地說……

童貫牽著趙興馬群中唯一一匹母馬,興高采烈而去,趙興望著他的背影慢慢搖頭。

童貫這等於拐了個彎,幫皇帝領走了母馬。但,一匹母馬救不了世界。

中國有閹割戰馬的傳統,所以即使這批母馬再能生,它也生不出一支騎兵隊伍,而閹割傳統又使大宋找不出好的雄馬做種。在這種氛圍下,一萬頭母馬,依然改變不了世界。

童貫的拜訪讓李公麟從癡迷中稍稍清醒,他想起了自己的任務,回宮報道前有問趙興:“離人,這幾日我倒是對這個黃金律深為歎服……你說,這東西是怎麼發現的?當初,那群西洋人怎會發現這個奇妙的數值——5:8,虧他們想得出來!”

趙興搖頭:“我也不知道……聽說,他們當初是在研究武器的時候發現的,據說,根據物理學的杠杆原理,這種比例製作的兵器最能節省體力,而且最鋒利、最不易損壞……”

“兵器?物理學?”李公麟顯然又從趙興這裏學到兩個新詞,他眼睛發亮:“兵器也可以設計,你能給我說說嗎?”

“這個東西用於兵器設計,需要用一本書來解釋,嗯,也許需要十幾本書。具體道理我也不很熟,你自己慢慢琢磨吧”,趙興敷衍說。

李公麟一路思考,告辭而去。米芾則完全沉迷於設計“完美麗娘”的工作,他連家中都拜托趙興打招呼,自己貓在趙興府上,夜以繼日地琢磨。

第二天一大早,幫閑孫二跑來告訴趙興“周邦彥今日出京”的消息,據說出京景象很淒涼,與他相熟的兩三太學生打算在南熏門的春街亭替他踐行——那裏靠近太學,送完行後太學生即刻返回。與此同時,官員們無一打算到場。

聽了這話,趙興這才記起:清明節到了。這是元祐二年,農曆兔年二月廿四日,中國曆丁卯年壬寅月丙午日、公元1087年3月30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