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學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現代建構(2 / 3)

再次,目前學校美育的現狀也不容樂觀。目前學校美育之困境的造成,既與社會文化環境有關,又與教育體製,教育思想分不開,同時也是由於對美育本質的模糊認識所致。其一,目前學校美育受到當代社會文化環境中消極因素的幹擾,而學校美育的力度與這種幹擾的強度不成比例,形成較大反差,學校美育的內容和形式相對落後,其作用和效果相對有限,中小學教師在一個學期中苦口婆心地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可以在一個假期中喪失殆盡,大學教師辛辛苦苦教了四年所達到的效果抵不上畢業分配所帶來的思想波動。其二,學校美育在學校中受到智育的排擠,而所謂“智育”又在很大程度上受製於考試和升學率,由於目前教育體製存在的問題,升學率成了支配學校教育的指揮棒,普遍存在以升學率評校、評教、評學的情況,相形之下,美育變得可有可無,其重要性在思想上得不到確認,甚至在教學內容和課程安排上都得不到保證。其三,目前學校美育的目的和內容不明確,一般偏重於初步的藝術鑒賞和藝術創作能力的培養,人文導向的目標感不強烈,造就新型文化品格的目的尚未真正確立,同時美育的形式也偏於陳舊、落後和單調,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不夠,嚴重影響到美育實施的水平和效果。

最後,當前學校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如何適應社會經濟體製的轉型,培養“四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如前所述,在當前社會經濟體製轉型的大背景下,人的素質的培養和提高的問題顯得十分突出,人的文化品格的重建尤顯急迫,但是目前學校美育並未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並製訂相應的實施方案,在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方麵存在著不相適應的情況。

總之,明確當前學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建構這一目標,並將其落實在培養和造就新型的文化品格之上,這不僅具有充分的現實依據,而且也是曆史的必然要求,三通過以上關於學校美育重新定位和建構的客觀依據和必要性的考察,我們對於美育的本質可以在更高的層麵上形成更加確切的認識。

首先,美育並不是具體的藝術教育,也不是單一的情感教育,美育有著更高的目標和更豐富的內涵,它是美學這門“人的哲學”在教育領域中的具體應用,充分體現著美學的人文精神。美學以對於永恒的宇宙之謎和深邃的人生真諦的思索、追蹤和破解為使命,它通過對於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對於存在價值的不斷追問和對於生命意義的最高闡釋而為人類進步提供有力的人文導向,為曆史發展增添巨大的精神動力,美學關心的是人的本質、價值、潛力、目標、成就等一係列終極性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和優化人的情感生活、文化素養,價值取向、精神旨趣等根本性的問題。美學豐富的人文內涵使得美育的重新定位具有內在的依據,當代學校美育應高揚人文精神,體現人文關懷和人文導向,以培養和造就青少年新型的文化品格為神聖使命。

其次,強烈的人文精神和深切的人文關懷也就把美育與德育區分了開來。德育偏重於思想觀點、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的培養,而美育則偏重於精神素質和文化品格的培養,與德育相比,美育進入了更為寬廣的文化領域,更富於文化的意味,這一點也就決定了美育與德育在內容、形式和性質上的重大差別。

其一,德育是一種規範教育,它注重培養青少年的理智力和意誌力,使之能夠按照一定的社會準則和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思想行為,而美育則是~種發展教育,它注重在審美過程中培養青少年的創造力和建構力,並按照一定的美學原則去引導他們發展個性和人格。其二,德育是以理服人,重在說服、訓示和灌輸;而美育則是以情動人,重在引導、啟發、勸誘,它要調動學生自身的感受、體驗和領悟,依靠學生精神的自我建構,來達到個性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因此這是一種雙向互動的教育,在美育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其主動性和自由度。其三,德育注重社會人格的培養,強調個人對於社會的服務;美育則注重個體人格的培養,更多關心青少年的個性發展,更多強調實現自身價值、發揮個人潛力、健全個性心理和提高個人素質的必要性,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建立一種更加合乎人性的、合理完善的社會秩序和社會準則。總之,拿德育與美育作比較,前者偏於社會尺度,後者偏於個性尺度;前者遵循現實性原則,後者遵循理想性原則;前者持社會本位,後者持人本位,因此盡管美育與德育可以相互滲透、補充和輔助,但是二者卻不能相互包容、取代和排斥。

再次,美育的人文精神在本質上是形而上的,理性化的,帶有很強的理想色彩,它常常表現為一種人文理想。這種人文理想隻是一種價值觀念,它不完全屬於知識的領域,是一種價值界定意義的界定,它通過提供某種信念和信仰的概念、範本以凝聚整個社會的精神結構,使得時代精神、社會心理和民族風尚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之上,使得人們的社會行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行為保持一種健全、合理、向上的趨勢,進而有效地達到一定的社會目標。一般說來,健全的社會價值體係必須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現實價值觀,一是理想價值觀。這二者相互抗衡、相互製約,使得整個社會得以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中向前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下,社會價值體係的建立也必須有這兩個部分,現實價值觀講究功利性、實效性、自主性和本位性,憑借這種現實價值觀可以促進社會經濟和社會生產的發展,但是也可能導致金錢至上、唯利是圖、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良風氣的滋蔓,這就需要理想價值觀來加以製約,加以引導,以信念、信仰的衝動力來製衡經濟的、物質的衝動力,理想價值觀並不強求人們必須如何行事,而是靠信念、信仰的精神力量感召人們應當如何行事,進而形成一種既講究實效。又承擔道義,即主張競爭,又鼓勵互助,既承認利益原則,又強調義利並重,既保護個人利益,又明確社會義務,即重視行為的目的性,又提倡手段的合理性這樣一種整體社會價值體係。學校美育所體現的人文精神、人文理想便歸屬於理想價值觀的範疇,它通過向青少年提供某種審美理想的概念和範本,對其人生態度、人格境界、心理結構、文化素養發揮規範和引導作用,進而培養和造就一種新型的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