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四十章 雲泥 11(1 / 2)

【勿點,此次發布防盜版,正文上午8點前換上,屆時未顯示請刷新】《公孫醜下》記,孟子離開齊國,在齊的邊境晝地停留了三宿。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遲緩呢?他說:“予三宿而出晝,於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反予。”“王如用予,則豈徒齊民安,天下之民舉安。”又有人說,“我看老夫子你似乎有不愉快的樣子。”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我何為不豫哉?”他以曆史循環理論的觀點認為將要有“王者”興起,來統一天下。他寄希望於齊宣王,企望在齊國有所作為,但願望落空了,隻得離開齊國。

再遊宋國

齊楚曾經有合縱之約。秦使張儀以土地之利誘騙楚懷王與齊絕交。楚齊已經斷交,楚也發覺見欺。公元前312年,楚大發兵與秦戰,兩次大敗於秦。當秦楚正要交戰的時刻,孟子從齊國到宋國去,在石丘遇到宋牼。《告子下》記,宋牼聽到秦楚要打仗,準備去說秦、楚罷兵。孟子問宋牼,用什麼宗旨去說秦、楚?宋牼說:“我將言其不利也。”孟子反對言“利”,主張講“仁義”。他說:“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利也。”“君臣、父子、兄弟終(盡)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他說:“先王之誌則大矣,先生之號則不可。”

孟子再遊宋時,宋君偃早已自立為王。《滕文公下》記,孟子的弟子萬章問:“宋,小國也。今將行王政,齊楚惡而伐之,則如之何?”孟子說,湯、武行王政,他們的征伐,是從水火中拯救百姓,誅殺殘暴的君主,得到天下人的擁護,“而無敵於天下”。“苟行王政,四海之內皆舉首而望之,欲以為君。齊楚雖大,何畏焉?”

去宋赴魯

不久,孟子便離開宋國到了魯國。這時候正是魯平公(約於公元前322年至前302年在位)將要使孟子的弟子樂正子為政。魯平公將要去拜訪孟子,因為他所寵愛的小臣臧倉說了孟子的壞話,而又改變了主意。樂正子把這件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孟子。孟子很有感慨地說:“吾之不遇魯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孟子這時已經六十幾歲,便回到老家鄒國,不再出遊了。

講學著書

與儒家爭鳴者以墨家和楊朱學派的勢力最大。孟子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9]又說:“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孟子痛斥楊、墨學派,說:“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衛)先聖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10]他說,他這樣嚴厲地駁斥楊、墨的異端邪說,是繼承大禹、周公、孔子三個聖人的事業,他要正人心,就必須辟楊、墨。他的弟子公都子告訴他,別人都說他好辯論,他說:“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