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人際關係就是一種因緣(二)(1 / 1)

山真是千變萬化,像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所以很多有道之士都喜歡山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更有兩句詩“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我們對於這座山,我看你,你看我,互不厭倦。又有人說“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我愛山,山也愛我。我看山千變萬化、多麼嫵媚,青山看人也是變化無窮、非常嫵媚的!人與人相處也應該這樣。

人與人之間靠著緣分在維持關係,人際關係就是一種因緣法。佛教常強調“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就是說想要學佛道,就要先與人結下善緣,甚至已學佛道,更要懂得廣結善緣。所謂“一佛出世,萬佛護持”,這就是廣結善緣的結果。緣,要靠自己去培植,怎樣和人廣結善緣呢?以下我提出四點意見供各位參考。

一、用淨財歡喜結緣。學道之人應學習以淨財和人結緣,亦即以正當的財物喜舍布施,布施時不在乎量的多少,重要的在於布施時的心量、動機如何。所以最好是在不自苦、不自惱、不自悔、不為難的前提下歡喜地與人結緣。例如,供饑腸轆轆的人一碗飯、給口幹欲裂的人一杯茶、給心急如焚的人一些錢打緊急電話,甚至給貧病交加的人一些醫藥費,給年老無依、年幼失怙的人生活費、教育費,等等,都是以淨財與人結緣的好方法。這樣的布施也許付出不多,但對方卻能因你的布施而得到很大的幫助,甚至改變一生的命運,因此以淨財布施實是廣結善緣最直接的方法。

歡喜的布施純屬精神上的結緣,例如,我以講說佛法給人歡喜,以順從擁護給人歡喜,以隨喜讚歎給人歡喜,以合掌微笑給人歡喜,以專心聆聽給人歡喜,以肯定忠誠給人歡喜,都是以“給人歡喜”和人結緣的好方法。所謂“相見都是有緣人,怎不滿腔歡喜”,財物有用完的時候,歡喜卻是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願我們善用這份人間的至寶與大眾結緣,同享“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的究竟法喜。

二、用語言功德結緣。語言是人我之間的一道橋梁,適時適地地給予適當的語言,則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一般說來,肯定讚美的語言就像初春和煦的陽光,給人溫暖親切的感覺;關心鼓勵的語言則像久旱逢甘霖的大地,有了活力和生機。因此用愛語和人結緣,所搭建的是一座善緣的寶橋,平穩而通暢。反之,粗俗、謾罵、毀謗、狂妄、諷刺的惡言,則如糞穢之器,讓人摒而棄之,甚至將毀掉一個人的前程,或身遭殺身之禍。所謂“一言足以傷天地之和”,用惡言與人來往所建立的是一座危機四伏、損人又不利己的危橋。

“愛語如春風,惡言如穢器”,希望大家都能以如春風般的語言揚起眾生信心的風帆,以甘霖般的語言溫潤眾生幹涸的方寸,以陽光般的語言照破眾生的愛見無明,以淨水般的語言滌盡眾生的五欲塵勞。

何謂功德?《大乘義章》雲:“言功德,功謂功能,善有資潤福利之功,故名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為功德。”舉例來說,修橋、鋪路、建寺、說法、捐血助人、捐贈器官、熱心功益、勸人為善,等等,即使是小小的功德,都能成為未來道業的資糧。像佛陀在因地時,割肉喂鷹、舍身飼虎、葬身魚腹、貧女一燈等等事跡,就是最好的明證。《仁王護國經》雲:“滿功德藏,住如來位。”《無量壽經》中也說:“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以功德結緣,未來的福報妙不可言。

三、用利行服務結緣。利行,就是給予別人便利的行為。像協助朋友發展事業、拉拔失意同儕奮發振作、引導賭徒毒友回頭改過、提供失業青年就業機會等都是利行。利行,除了是實物上、精神上的支持以外,還包括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提供協助,為人服務。像幫忙寫字、幫忙掃地、幫忙照顧小孩、幫忙提重物、為人開門、聽人訴苦、走路時禮讓行人、坐車時讓位給老幼婦孺、協助盲者過馬路、幫忙照顧小孩,等等,也許隻是舉手之勞,卻為別人解決困難,也為自己帶來歡喜。俗語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助人為快樂之本。”發心服務,自利利人,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四、用技藝教育結緣。“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有了一技之長,不僅可以自娛自利,也能夠愉眾利他。譬如,擅長打字、計算機、會計、文書的人,除堅守崗位,服務大眾之外,還可以義務教導有心學習的人;擅長彈琴、插花、編織、繪畫的人,除舉行發表會展示才能之外,更可以傳授後人等,凡此必定能夠受人歡迎,廣結善緣。

教育是淨化人心最究竟的方法。如果我們能講說佛法、教人明理、導正民風、鼓勵勸慰,引導大家踏上正途,為家庭、社會、國家負起責任,貢獻所長,必能使社會更加安和樂利,這些都是以教育與人結緣。

·佛光菜根譚·

有德,人必尊之;有功,人必崇之;

有容,人必附之;有量,人必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