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百二十二章 道堅書院之戰(大章節)(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依舊惜字如金,解釋都隻有一句話。

甘奇之所以敢如此辯論,大概是知道在場有一個人,最擅長腦補自己話了。

這個人的名字呼之欲出,那就是胡瑗。

胡瑗也不失所望,竟然拍案而起,彈冠道:“道堅當真一語中的,無有規矩不成方圓,此乃格物致知之道,更是修身齊家治國平下之道。”

在場之人,一個個懵逼當場,這特麼到底是什麼逼格?雲山霧罩,聽都聽不懂。難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當真就這麼大嗎?難道我寒窗十數載,都讀都狗肚子裏去了嗎?

程頤也在雲裏霧裏,見得胡瑗已經開口,那隻能躬身一禮了:“還請先生解惑。”

胡瑗也來了個神秘一笑,捋這胡須,道:“格物,乃世間萬事萬物運轉之規矩也,通曉其中,方可致知,致知便是順應萬事萬物之道,修身者,知道德而克己自律,規矩也。齊家者,以治理之始,三綱五常,規矩也。治國者,規矩也。下何以平之?何以國泰民安?君臣循規,萬民蹈矩,國泰而民安!”

甘奇這個答案,通過胡瑗一,其實並不那麼難以理解。

但是,甘奇答得很有逼格,像一個得道高僧,像一個世外高人,像一個方外仙道。

滿場皆是那恍然大悟的表情,連胡瑗左右之人,都連連點頭,表達心中的滿意。

胡瑗答完,還左右道:“此子,身懷大智慧。”

這回,終於有人跟著胡瑗點頭了,微笑也是由衷,不再是之前那種禮貌。

唯有程頤,麵色再黑了幾分,局勢出乎了他這個年輕人的預料,程頤在來之前,對這些問題都做過預演,也與一眾洛陽士子們仔細商量過的。

但是再如何商量預演,甘奇這套路,兩題,每一題答了兩個字,實在出乎了預料。更出乎預料的是,還有一個捧哏的胡瑗,捧得是滴水不漏。

還有一點是程頤能感受到的,卻形容不出來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甘奇故意展示出來的“逼格”。

本來按照預演,甘奇答完之後,程頤就該出一個高論來壓倒甘奇,但是此時,程頤已然心虛,心虛自己那長篇大論的,比起甘奇“方圓”二字,好像不止哪裏就差了一籌。

程頤回頭看了看一眾洛陽士子,眾人正在對程頤擠眉弄眼,示意程頤繼續出題,總要把甘奇考倒為止。

程頤一轉頭,卻聽甘奇已然先開口:“程兄大才,兩題而出,在下應對起來,幾乎使盡了渾身解數,在下也有一題,還請程兄解惑。”

來而不往非禮也,隻是甘奇自己使盡了渾身解數,滿場卻沒有一個人相信甘奇的話語。總共答了四個字,這就使盡渾身解數了?難道這種情況不是叫做“遊刃有餘”?

甘奇發難了,程頤自然得接著,唯有答道:“賢弟請!”

甘奇來之前倒是沒有做過什麼預演,出題也是臨時想出來了,開口道:“《韓非子》有言,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敢問程兄對此有何見地?”

甘奇要帶著法家的一些路數走,那自然就得發表對於法家一些言論的見解。《韓非子》就是法家集大成者。

甘奇也還有猜想,這也可能是程頤的短板之一,因為程頤乃是最正統的儒家弟子,雖然現在的儒家也吸收了許多法家的思想,但是真要論起法家的東西,儒家弟子很有可能沒有那麼深厚的基礎。

北宋時期,文風極為開放,任何東西都可以拿來,拿來辨,甚至還可以拿來抨擊,出這一題,也是甘奇的聰明之處。

程頤聽得這一題,不自覺往後看了看,並未那般自信抬頭往前,便是從這個動作,甘奇就看出了程頤的一點點心虛之感。

甘奇微笑的看著程頤,一手在前作請,一手在後背負。風姿卓越,春風和煦,這是什麼?這就是風度翩翩,應該可以教人心馳神往!

此題出來,甘奇在等著程頤回答,更在準備自己那要一鳴驚人的言論。要嚇得全場之人戰戰兢兢,要嚇得整個汴梁城都從此對甘奇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