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挑山工——泰山舊日見聞之二(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你見過泰山的挑山工嗎?這是種很奇特的人!

不知別處對這種運貨上山的民夫怎樣稱呼。這兒習慣叫作挑山工。單從“挑山”二字,就可以體會出這種工作非凡的艱辛。肩挑著百十斤的重物,從山下直挑到煙雲繚繞、鳥兒都難飛得上去的山頂,誰敢一試?更何況,這被譽為“五嶽之首”的泰山,自有其巍巍而不可征服的威勢。從山根直至極頂處,一條道兒,全是高高的石頭台階,簡直就是一架直上直下的萬丈天梯。在通向南天門的十八盤道上,那些遊山來的健壯的男兒,也不免氣喘籲籲;一般人更是精疲力竭,抓著道旁的鐵欄,把身子一點點往上移,每爬上十來磴台階,就要停下來歇一歇。隻有這時,你碰到一個挑山工——他給重重的挑兒壓塌了腰,汗水濕透衣衫,兩條腿上的肌條筋縷都清晰地凸現在外,默不作聲,一步一步,吃力又堅韌地走過你身旁,登了上去。你那才算是約略知道“挑山”二字的滋味……

挑山工,大概自古就有。山頭那些千年古刹所用的一切建築材料,都是從山下運上來的。你瞧著這些構造宏偉的古建築上巨大的梁柱礎石、沉重的銅磚鐵瓦,再低頭俯望一條灰白的山路,如同一根細繩,蜿蜒曲折,沒入茫茫的穀底。你就會聯想到,當年為了建造這些廟宇寺觀,為了這壯觀的美,挑山工們付出了怎樣艱巨和驚人的勞動!

我少時來遊泰山,山頂上還有三四十戶人家,家中的男人大多是挑山工,給山上的國營招待所運送食品貨物以為生計。清早,他們拿了扁擔繩索,帶著晨風曉露下山去,後晌隨著一片暮雲夕陽,把貨物挑上山來。星光爍爍時,家家都開夜店,留宿在山頭住一夜而打算轉天早起觀瞻日出的遊人,收費卻比國營招待所低廉。他們的屋子是石頭壘的。山上風大,小屋都橫豎臥在山道兩旁的凹處,屋頂與道麵一般平。屋裏邊簡陋得幾乎什麼也沒有,用來招待客人的,隻有一條髒被和熱開水。為了招待主顧,各家門首還掛著一個小幌牌,寫著店名。有的叫“棒槌店”,就在木牌兩邊掛一對小木棒槌;有的叫“勺兒店”,便掛一對烏黑的小生鐵勺兒,下邊拴些紅布穗子,隨風搖擺,叮當輕響。不過,你在這店裏睡不好覺。勞累了一天的挑山工和客人們睡在一張炕上。他們要整整打上一夜鬆濤般呼呼作響的鼾聲……

在這些小石屋中間,擺著一件非常稀罕的東西。遠看一人多高,顏色發黑,又圓又粗,兩個人才能合抱過來。上邊綴滿繁密而細碎的光點,熠熠閃爍,好像一塊巨型的金星石。近處一看,原來是一口特大的水缸,缸身滿是裂縫,那些光點竟是數不清的連合破縫的鋦子,估計總有一兩千個,頗令人詫異。我問過山民,才知道,山頂沒有泉眼,缺水吃,山民們用這口缸儲存雨水。為什麼打了這麼多鋦子呢?據說,三百多年前,山上住著一百多戶人家。每天人們要到半山間去取水,很辛苦。一年,從這些人家中,長足了八個膀大腰圓、力氣十足的小夥子。大家合計一下,在山下的泰安城裏買了這口大缸。由這八個小夥子出力,整整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才把大缸抬到山頂。以後,山上人家愈來愈少,再也不能湊齊那樣八個健兒,抬一口新缸來。每次缸裂了,便到山下請上來一位鋦缸的工匠,鋦上裂縫。天長日久,就成了這樣子。

聽了這故事,你就不會再抱怨山頂飯菜價錢的昂貴。山上燒飯用的煤,也是一塊塊挑上來的呀!

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們肩上架一根光溜溜的扁擔,兩端翹起處,垂下幾根繩子,拴掛著沉甸甸的物品。登山時,他們的一條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條胳膊垂著,伴隨登踏的步子有節奏地一甩一甩,以保持身體平衡。他們的路線是折尺形的——先從台階的一端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級台階,就到了台階的另一端;便轉過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一端再轉回來,一曲一折向上登。每次轉身,扁擔都要換一次肩,這樣才能使垂掛在扁擔前頭的東西不碰在台階的邊沿上,也為了省力。擔了重物,照一般登山那樣直上直下,膝頭是受不住的。但路線曲折,就使路程加長。挑山工登一次山,大約多於遊人們路程的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