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羌去何處(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擂鼓鎮、板凳橋以及綿陽內外各地災民安置點走一走,更是憂慮重重。這裏的災民世代都居住在大山裏邊,但如今村寨多已震損乃至震毀。著名的羌寨如桃坪寨、布瓦寨、龍溪寨、通化寨、木卡寨、黑虎寨、三龍寨等都受到重創。被稱作“羌族第一寨”的蘿卜寨已夷為平地。治水英雄大禹的出生地禹裏鄉如今竟葬身在堰塞湖冰冷的湖底。這些羌民日後還會重返家園嗎?通往他們那些兩千米以上山村的路還會是安全的嗎?村寨周邊那些被大地震搖散了的山體能夠讓他們放心地居住嗎?如果不行,必須遷徙。積澱了上千年的村寨文化不注定要瓦解嗎?

在久遠的傳衍中,這個山地民族的自然崇拜和生活文化都與他們相濡以沫的山川緊密相關。文化構成的元素都是在形成過程中特定的,很難替換。他們如何在全新的環境找回曆史的生態與文化的靈魂?如果找不回來,那些歌舞音樂不就徒具形骸,隻剩下旅遊化的表演了?

在擂鼓鎮采訪安置點的羌民時,一些羌民知道我們來了,穿著美麗的羌服,相互拉著手為我們跳起歡快的薩朗舞來。我對他們說:“你們受了那麼大的災難,還為我們跳舞,跳得這麼美,我們心裏都流淚了。當然你們的樂觀與堅強,令我們欽佩。我們一定幫助你們把你們民族的文化傳承下去……”

不管怎麼說,這次地震對羌族文化都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它使羌族的文化大傷元氣。這是不能回避的。在人類史上,還有哪個民族受到過這樣全麵顛覆性的破壞?恐怕沒有先例。這對於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可是,總不能坐待一個古老的兄弟民族的文化在眼前漸漸消失。於是,這一陣子文化界緊鑼密鼓,一撥撥人奔赴災區進行調研,思謀對策和良策。

馬上要做的是對羌族聚居地的文化受災情況進行全麵調查。首先要摸清各類民俗和文學藝術及其傳承人的災後狀況,分級編入名錄,給予資助,並創造傳承條件,使其傳宗接代。同時,對於地質和環境安全受損的村寨,經過重新修建後,應同意原住民回遷,總要保留一些原生態的村落——當然前提是安全!還有一件事是必做不可的,就是將散落各處的羌族文化資料彙編為集成性文獻,為這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建立可以傳之後世的文化檔案。

接下來是易地重建羌民聚居地時,必須注意注入羌族文化的特性元素;要建立能夠舉行民俗節日和祭典的文化空間;羌族子弟的學校要加設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課程,以利其文化的傳承;像北川、茂縣、汶川和理縣都應該修建羌族文化博物館,將那些容易失散、失不再來的具有深遠的曆史和文化記憶的民俗文物收藏並展示出來……說到這裏,我忽然想,做了這些就夠了嗎?想到震前的昨天燦爛又迷人的羌文化,我的心變得悲哀和茫然。恍惚中好像看到一個穿著羌服的老者正在離去的背影。如果朝他大呼一聲,他會無限美好地回轉過身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