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六一章 養濟之密(2 / 2)

誠然想將這些養濟院翻個底朝天,兩個月時日委實有限,可結合著各院多年記錄在冊的檔案數據及後續部分追蹤調查結果,細細甄別分析,養濟院遮掩下的真相已算是水落石出。

那三個重病者經治療不見氣色,養濟院選擇性放棄這三條生命,將資源用在更多還有活命希望人的身上無可厚非。

唯一一個重病好轉者暴斃,則有回光返照之嫌。

地方小難賺著大錢,那病愈青年有膽魄去外麵闖蕩更該鼓勵。

為報恩情賣命幹活丟了性命,是意外,也教人惋惜。

各院少壯人數較少,畢竟隻要不是缺胳膊少腿又沒身染重疾的話,他們最該自食其力。

每年每院意外身亡的少壯十中有一,離院後又離開當地自力更生的少壯則有三成,這些情況都較吻合曆經戰亂後百廢待興施行懷柔仁政的中州大環境。

從這一樁樁一件件事例來看,誰人都不會覺著有何不妥。

因為這些情況本便是中州現狀的縮影,挑不出毛病。

可以說,沒有“那夥人”的憑空出現,幾乎不會有人特地深入摸索。

可正因為“那夥人”的存在,為埠濟島和兜率幫提供了一條逆推的思路。

“那夥人”人數規模絕不在少數,這些人總不會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

他們一定有來處。

他們的來處,很可能便是他們“消失”的地方。

“消失”有兩種,死亡,失蹤。

“那夥人”還存在於世,消失當然是假消失。

那麼,他們的死亡和失蹤會否也都是假象?

相比起曝屍荒野或是被隨意丟棄在亂葬崗,死於養濟院之人倒都能獲得基本的體麵。

他們會被換上素服當壽衣,入殮樟木棺槨,規整有序地葬在地僻人稀之處,並立有墓碑。

四個病亡年輕人下葬後三日,墳被挖開。

四個棺槨裏都有人。

當中二人卻已不是原有二人。

重病暴斃和過勞猝死的兩個年輕人屍身已被替換。

他們都“消失”了。

另一個“消失”者,便是那個病愈後擺了不久煎餅攤子後選擇出外掙大錢的輕病病患。

這輕病病患確實去掙了大錢,跟著個外地跑商奔波不到十日便賺到比賣煎餅一年還多的銀兩。

然而,十日之後,那個跑商的身旁卻再見不著其身影了。

此人“消失”之處,即是“那夥人”密訓之地。

為免打草驚蛇,兜率幫和埠濟島未再進一步細察深究。

而是通過其他線索反複印證,確認事實。

各家養濟院在院收容人員少壯偏少,因為少壯最有價值培養。

想要馬兒跑,要讓馬兒吃得飽,會被收容入養濟院的人在此之前勢必難以解決每日溫飽,被收入養濟院後,通過飲食補充改善身體狀況,才不至於送去密訓時病懨懨的。

上級官員例行考核的同時,兼有配給金銀布帛穀糧藥材的職責實不為過,對於地處偏僻的養濟院而言更是利大於弊。

可放在較為富庶的地區,直接在當地采買日常用物顯然更為節省開支。

若說是資源統一調度分配亦太過牽強。

事出反常必有妖,貓膩便藏於那些套著治病療傷養身外殼的丹藥中。

經查驗,那些丹藥中至少有半成是類似於通過耗損生命精血激發潛能的大力丸。

還有些丹藥則能令人陷入龜息假死狀態。

患病的少壯被收入養濟院後都會服用這類丹藥,能撐過來的,才有資格“消失”。

窮鄉僻壤處的小養濟院之所以五髒俱全且收容人數隻多不少,隻因“那夥人”的密訓地就在附近。

小養濟院是最後一個中轉站。

自各大養濟院“消失”的人在此會被細細觀察篩選,但凡四肢健全、精神正常的都有機會進入那密訓地,至於是去那接受密訓,還是去做勞役服務,則看個人悟性根骨。

外夷災禍後二十年,中州乞丐大量銳減,“那夥人”神秘出現,邏輯鏈至此已是串上。

那一夜,兜率幫和埠濟島給予薑逸塵的震驚不止於此。

直至夜盡天明,薑逸塵才消化完那些情報信息,在瀘州郡多耽擱了半日才出發去往江寧郡聽雨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