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25章 草莽孤臣(1 / 3)

朱以海把手裏的賬冊合上,隨手往麵前的紫檀案上一放,目光投向了左都禦史劉宗周。

做為稱監國之始,就被他拜授為左都禦史的劉宗周,到現在都沒挪過位置,還是總理處大臣之一,足以證明這位在皇帝心中還是非常有份量的。

這一年多來,劉宗周也稱的上是重建了都察院,完全了這個衙門建製,舉薦了許多剛直正臣,做為監察部門,不僅糾察百官,也還要巡察地方,巡按、巡鹽、巡河、巡茶、巡海甚至是監軍等。

他功不可沒。

“總憲可直言,具體怎麼個裁軍、減餉法。”朱以海直接道,劉宗周是個不錯的總憲,但他的很多想法朱以海也很不喜歡。這是個老派的官員,是當代大儒,也有人評價說他充滿酸儒氣。

朱以海更喜歡用書生氣來評價他,這是一個有著政治潔癖的人,對個人品德要求極高,跟明末的馬士英、阮大铖甚至錢謙益這種明顯的務實派偽君子相比,顯得很高尚。

不過身為皇帝,還是這種亂世時的皇帝,注定用人不可能隻看品德,更要看重能力。明末以來,東林黨一度得勢當政,但這些自稱君子的東林黨,折騰來折騰去卻沒有幹出過幾件什麼真正的實事。

更多的精力放在黨爭上,一旦得勢,就更加不饒人。

劉宗周祖上據說是漢代長沙王之後,不過到劉宗周往上數幾代,都隻是紹興農民,隻能說是讀過書的小富農,劉宗周因為父親死的早,所以從小是跟著外公長大的,二十歲考中舉人。

中舉人後,他也曾隨大流去拜見一位致仕鄉紳,結果母親知道這人是個貪官名聲不好,就把他罵了一頓,從此後劉宗周便也不再想這些旁門左道。

他專心讀書,在次年沒能中進士後,又苦讀三年,終於得中三甲第五名。他帶著喜悅回鄉,結果卻隻看到母親的新墳,母親怕影響到他考試,病重也不讓通知。

站在母親墳前,他立下有些迂腐的誓言,誓不妄交,非同誌士,雖邂逅遇之,必趨而避。

為母服完喪後,正式出仕為官,授行人司行人,但在朝中,他對當時的朝堂風氣很不滿意,這時他外祖、祖父先後去世,他便回家丁憂,服喪期間,借大善寺教授宗族子弟。雖然家境依然貧困,有時連飯也吃不上,靠向大善寺僧貸米維持,劉宗周也依然足跡不入公庭,即便有地方官吏前來拜訪,也拒而不見。

丁憂結束後,仍未入京赴選,仍然留在家鄉教書,窮到喝水的碗都是破的,卻依然還堅持著自己。

在家一呆就是八年。

直到後來葉向高為閣臣,吏部尚書孫丕揚、浙江巡撫高舉等都是清流,致力汲引名流,於是讓他以原官複任。

雖是被清流引進,但劉宗周卻對東林黨人並不親近,甚至當時昆宣黨中來拉攏他的浙江同鄉,也不附和,

這使的劉宗周成了京中公認的迂腐書生,所以在京僅呆了三年,他又回到家鄉繼續教書著說。

再次出仕,已經是天啟元年,他也已經四十四歲了,二十四歲中進士,結果硬是蹉跎了二十年。

起為禮部儀製司添注主事,一個閑職小官,但他初四進京,十六日履職,二十五日就上疏彈劾魏忠賢。

要不是大學士葉向高等力救,直接就要被魏忠賢六十廷杖打死。

但劉宗周就是這麼一個迂腐的人,之後仍然繼續迂腐,仍然不斷發表著一些迂腐的言論。

之後天啟崇禎的動蕩中,他被授過通政司右通政,結果不僅辭職還要彈劾魏忠賢,最後落得個革職為民的下場。